搜索
甘信明的头像

甘信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2
分享

家乡的小路

我的家乡在豫南,是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这里风景秀美,人杰地灵。而将美丽的家乡景色自然分割开来的,是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间小路。

记忆中的家乡没有宽阔的马路,只有长满绿油油青草和各种娇羞小花的乡间小路,这就是髫时我玩耍的主要去处,条条小路都流下了童年快乐的足迹。伙伴们常在阡陌小路上嬉戏,有时玩得“废寝忘食”。饿了就从路旁的地里拔上两棵花生或刨出几个红薯充饥,庄稼的主人见了往往会善意地呵斥:在水沟里洗净了再吃!

更为诱人的是,那条条小路还是鳝鱼、龟鳖的栖息地,小伙伴们常三五成群在路基上捕捉。拿着铁丝做成的尖钩,上面穿上刚挖的蚯蚓,用拇指轻弹洞口处的水面并试探性伸进尖勾,嘴馋的家伙咬住就不松口。逮着乌龟当玩具,掏着鳝鱼拿回家美餐,每每都收获颇丰。

有时也会遇上“险事”,动辄会从洞中掏出拧着劲的蛇来!小伙伴会潇洒的捉住蛇尾,在空中旋上几圈后一松手将蛇甩出老远。伙伴们在实践中学会的自我保护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家乡的小路还是我上学的必经之地。那时,除父亲在外地工作外,全家务农,我便有一项额外工作——放牛。

每天我吃罢早饭和牛一起沿着小路上学,到学校三公里的路程,往往得走上一个多小时。常常是我骑在牛背上看书,牛悠闲的吃着路旁嫩嫩的青草,到了学校牛吃饱了,我也背会了课文,还能免受晨露的浸湿,可谓“三全齐美”。到校后将牛绳放长,拴在校外的一片开阔地吃草,我到教室上课。村里像我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街上的孩子很是羡慕,可他们哪知这些农家子弟的甘苦!到了初中才享受到徒步上学的“待遇”。

年复一年,通往学校的小路终被孩子们脚上的“千层底”踏出了条条坦途,这不足千人的村庄,每年都会传出孩子们考入高等院校的喜讯。

集市离村庄有三公里的路程,虽然有一条能过四轮拖拉机的“马路”,但需多迂回两公里才能到集市,乡亲们赶集还是走乡间小路。

每到逢集,大家都提着农产品结伴而行,经常出现这样的景观:无论大人小孩都自觉排成一列,连小狗都安分地跟在主人身后,远看如同“一”字长蛇阵。因为这不足两尺阔的小路实难两人并肩前行。中午时分,乡亲们筐里的农产品都换成生活必需品。

那时,家乡的小路是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母亲时常从此给我带回许多好吃好玩的,每逢节假日,父亲还会扛着大包小包,在小路上迈着强健的步伐,给我带回城里的孩子才有的新奇玩具和糖果,家乡的小路给了我无尽的期望、等待和惊喜。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和家乡别离了二十多个年头。每每徜徉在城市繁华的大街上,或漫步在公园人工刻意雕饰的林荫小道上,我仍时时忆起家乡那宁静至远、充满无限亲情、没一点城市浮躁气息的乡间小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