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笺》
风轻,雨微。天色沉沉,细雨霏霏。
走在葱郁的梧桐路上,闻雨声淅沥,听秋风缭绕,思绪在纷飞的小雨中飘摇,小雨,仿佛是我童年捎来的信笺⋯⋯
那年我十岁,刚读小学二年级。母亲托人硝了一张羊皮,亲手给我缝制了一只新书包。
那时家中刚装电灯不久,为了省电,到了夜晚,家家户户用的大多是“蜡烛灯”。“蜡烛灯”呈短柱形,因形似蜡烛而得名。打开后,灯光呈淡绿色,光线很暗,只有三瓦,远不及蜡烛的亮度。
白天,母亲与大家一起,统一在田间劳作。晚饭后,参加集中的政治学习。等到夜间散会后,母亲方方有时间给我缝制书包。
连续几天,临睡前,我都能看见母亲坐在淡绿色的“蜡烛灯”下,在一针接一针地缝制书包。
书包缝好后,母亲的手上满是水泡。父亲说:你母亲缝了三天,针断了一小包。
拿到新书包的当晚,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分不清是激动还是感动,眼中噙满了泪水。母亲说,那晚,我是抱着新书包睡着的…...
新书包的式样很普通。由于皮革不足,书包的背带,是母亲从收棉花的布兜上剪下布条缝制而成的。背带很细,颜色是墨绿色,与灰色的羊皮书包搭在一起,很不协调。但是,我捧在手里却视若珍宝,美如瑰玉。这是我一生中拥有的第一个“真皮物件”。
羊皮书包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线。我知道,这里面载有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和期盼。每次看到这只书包,我总会想起母亲那双满是水泡的手。
次日清晨,朝霞满天。童心总是那么的纯朴,一觉醒来,我心中已无阡陌,脸上尽是阳光,高兴地背起新书包,一溜小跑着上学去了。
傍晚放学,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雨。同学们纷纷把书包顶在头上往家中跑,我犹豫再三,却怎么也不舍得让雨水淋湿我的书包。呆呆地看着书包,就像是看着坐在昏暗灯光下的母亲。
抱着书包,我跑到无人的屋沿下,用背带将书包细心扎好,再掀起衣角,将书包轻轻塞进怀中。双手捂在胸前,捂在藏在心口的书包上,那一刻,仿佛捂着的是我的所有,我的一切……
冒着细雨,奔往回家的路。一路上,我都在担心书包是否会被淋湿。
途中经过一座长桥,这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甫上桥头,就远远地看见母亲撑着家中的橘黄色油布伞,正停步在桥的另一头,微笑望着我。我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暖流,心神一片澄静。
天空细雨飘摇,风中树影婆娑。望着手持油布伞的母亲,眼前的画面,犹如青花瓷上的江南烟雨图:雨蒙柳青,风清人秀。橘黄的油布伞下,母亲的身姿竟是那么的娴静、慈美…...
我奔跑着来到母亲的身旁,母亲俯身搀起我的小手,嗔怪着说道:就知道急着上学!早晨天边有那么多的彩霞,也不知道带一把伞出门!把你父亲教你的“看云识天气”都忘了吗?
小手握在母亲温暖的掌心,虽然被母亲责怪着,心中却满是欢喜。朗声回答母亲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而雨,月晕而风”…...
小雨柔风飘曳,伞下母携雨归。那一刻,层层叠叠的雨幕,也似拢在袖中的诗文,在我眼中,仿佛全都是美好。经年过后,历经沧桑,洗净铅华,这份记忆,却历久弥香。
后来,这只羊皮书包,从小学,再到中学,我一直背着,直至参加工作。旧布条缝制的背带,坏了又坏,记不清母亲究竟换补过多少回?由于书包式样简陋,且越来越陈旧,在学校里,经常能看到同学们瞥来鄙夷的眼神,我却始终没有舍得更换。因为它让我懂得:人间最美好的东西,都在人们的心里。
我要感谢母亲,感谢那只羊皮书包,它让我早早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它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方的路,让远行的游子,不会迷失回家的方向。即使是现在,只要一想起它,仍会在我心中滋暖生香,鼓舞我前行。
岁月如梭,青春飞逝,转眼之间鬓霜染韶华。几十年的风雨沧桑过去了,无论身处何地,在我心中,母亲仿佛一直在牵手相伴。禅门有语:一眼万年。那一天,多么希望是我的一生。
青花瓷上的烟雨,晕开了江南的春天;母亲温暖的柔荑,融化了我一生的心田。心中期许:岁月安好,慈母清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