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越宽的头像

高越宽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1/20
分享

大汛潮——第二十五章醉美船家鱼 第二十六章 心有格局真汉子连载

胡刚站在船舷边上,将系在船舷上的绳子解开握在手中,开始向上收蟹笼。秦玉礼见状,也忍不住伸手将另一根绳子解开,开始将另外一个蟹笼拉出水面。

胡刚将拉出水面的蟹笼提上船,只见蟹笼里面有五六只大螃蟹还在争抢着那唯一的一块没有肉的骨头。唉,谁说只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螃蟹也是一样。不管灵智高级的人类,还是灵智低下的爬行动物,在诱惑面前能坚守的还真不多见了。从这一点来说,秦玉礼这二十年够坚忍的。

秦玉礼将蟹笼提上船一看,呵,里面更是收获颇丰,里面足足挤满了七八只大螃蟹。估计这两个蟹笼还真下到了螃蟹的家门口,弄不好是将这个螃蟹的一家全给弄来了。看着堆积在一起的螃蟹,秦玉礼船长呵呵笑着。今天的阳光真不错,阳光明媚海水湛蓝,秦玉礼甚至想痛痛快快的吼上几嗓子,可想到自己以往的形象,他还是忍住把这个想法压了回去。

胡刚与船长一道将两个蟹笼子提到厨房那边。这时只闻道一股鲜美的鱼香味飘散开来。胡刚将蟹笼子交给黄厨子,然后走到炖鱼的灶前,将盖着的锅盖揭开,一股浓烈的鲜美味道迎面扑来,胡刚从一边拿过一个碗,用勺子舀了一点如牛奶般白白的鱼汤,用嘴吹了吹,尝了尝咸淡。嗯,不错,鱼汤不咸不淡鲜美异常。胡刚从心里对黄师傅的手艺佩服。胡刚用勺子舀了小半碗鱼汤递给秦玉礼“船长,来,先喝点鱼汤顺顺胃。”

秦玉礼明白胡刚的意思,知道胡刚是想让他先喝点鱼汤适应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过敏。秦玉礼内心有点感动的接过小碗,感觉小碗有点热,便对着碗内吹了吹,然后小口喝了一点。只觉一股无比鲜美可口的感觉立即弥漫在口腔中,然后顺着喉咙一路下滑到了胃中。哇,太鲜美了。自己还真的没有喝过味道如此鲜美的鱼汤。哎呀,这些年来自己真的亏大了,少吃了多少美味啊。秦玉礼将剩下的鱼汤一饮而尽。然后让胡刚再盛一些。胡刚笑笑说:“船长,好饭不怕晚,你别着急,等一会再说。”胡刚忍住没说,鱼汤好喝,其实鱼肉还香,等会你自己再尝去吧。胡刚就是想让秦玉礼自己去体会下一个惊喜,这对他的心情改变有很大的好处。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胡刚感觉到船长为人很不错,没有什么官架子,除了有点忧郁,其他方面都好。

小三已经把酒买回来了。黄师傅也将螃蟹用水冲干净了准备开始蒸煮了。胡刚用筷子翻了一下正在乱动的螃蟹,挑出四个团脐的螃蟹放进一个小桶里。“黄师傅,这四只螃蟹下午给船长带回去吧。”黄师傅应了一声把小桶放到一边,然后将其余的螃蟹一起放到另一个灶上的锅里,开始加火煮起来。

这时候黄师傅已经将炖鱼的火熄了。很显然,锅里的鱼已经炖好了。船上的伙计们都闻到了鱼香味,聚到了餐桌旁,小三已经把酒起开了一瓶。秦玉礼看到起开的酒瓶说:“中午不能喝多,开两瓶就行了。”小三把另外几瓶酒收到一边去,这时,黄师傅将船长难得用一次的饭盒端了上来,里面满满地盛了一大饭盒鱼块。然后又用六个小盆将锅里的鱼盛了上来,说道:“船长,吃鱼趁热,凉了就没那么鲜美了。”秦玉礼也笑呵呵的说:“今天我也开开戒,试试我到底能不能吃海鲜。”大家看着今天船长也要吃鱼,心里的惊讶程度,可是比秦玉礼本人还要大得多。

三张桌子连接在一起拼成一个大餐桌,周围坐满了九个人,正好今天船上的全体成员都在。

小三已经把两瓶酒给桌上的九个酒碗全部倒好。秦玉礼看看满桌人笑着道:“今天难得大家聚的这么全,来,大家把酒端起来,为团聚喝一口。”说完,秦玉礼带头举杯喝了一大口。平时喝酒的时候,只觉得白酒进了肚火烧火燎的,今天却是有点怪,今天这酒进了肚,却是如同喝了顺气汤一般舒畅,看来心情也影响着喝酒的感觉。原来真是心情好酒量大,平时在一些酒场上,人家劝酒他都不痛快的喝,今天随着心情的改变,秦玉礼竟然主动对手下的这帮人劝起酒来。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啊。

大家都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放下手里的酒碗,大家拿起筷子伸向盆里的鱼,飘香的美味早就让每个人垂涎欲滴了,刚才大家一直在忍着没有动筷子。现在第一口酒已经喝下去了,不待谁再张罗什么,大家就把主要目标对准了桌上的鱼了。

胡刚看着秦船长斯斯文文的用汤匙在喝鱼汤,看着他舒畅的脸色,胡刚没有说什么,他自己也拿起筷子伸筷夹了一大块鱼肉放在了碗中,然后慢慢的吃着,这些海中美味对从小在海上长大的胡刚来说,已经成为自己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两天不见海味,心里就如同缺少点什么一样。黄师傅的大锅炖鱼确实不错,够火候,鲜鱼的味道全炖出来了,因为没有加别的东西,基本上等于是原汁原味。

秦船长喝完一口鱼汤之后,看到桌上满满的一盆鱼被大家眨眼的功夫干掉了一半,撒目一下四周,原来都被夹到各自的饭碗中,鱼汤在小盆里没人动。看到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鱼肉,他也夹了一块鱼肉放进口中。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怪不得这帮家伙光吃鱼肉不喝汤,原来鱼肉比鱼汤的味道更胜一筹。鱼肉入口给秦玉礼的感觉是柔软鲜美,一种无法言传的舒爽感觉经过口腔传入大脑,然后似乎全身都有一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奇妙。他看了一眼胡刚,见胡刚朝他点了点头笑了笑,知道这小子故意没有和自己说,而是让自己去品尝。心里不由得暗道了一声,这小子。

既然知道了自己吃海鲜没问题,秦玉礼也不再担惊害怕过敏的事了。大家碗中的酒都不多,第一口喝完之后,大家埋头开始吃鱼,碗中剩下的酒不够两口的。秦玉礼将酒碗端起来笑着说道:“弟兄们,来,把酒干了,然后再吃鱼。哈哈哈。”秦玉礼想到看过的旧小说里面说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描述,想到自己今天的变化,不由得笑了起来。

很快,大家将鱼吃得干干净净,刚才秦玉礼还担心没人喝的鱼汤,现在也成了抢手货,直到让餐桌上的小盆见了底,大家才把手里的碗放下。这时候,黄师傅又把已经煮熟的螃蟹端上了桌,胡刚挑了一个小的圆脐的螃蟹递给秦玉礼道:“船长,第一次尝尝鲜就行。回头回家的时候,让黄师傅把留出来的几个螃蟹捎回家,用清水煮熟就可以吃了。桶里的活鱼也还不少,下班走的时候让黄师傅给装好就行了。”

美味在手,大家毫不客气,人手一只螃蟹,来了一个人蟹大战,所有的螃蟹丢爪掉盖惨不忍睹,最后船上的伙计们完胜。也就是从这天开始,秦玉礼把胡刚看做亲兄弟一般,有什么事情总是第一个想着胡刚。而胡刚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有机会学习维修轮船机械设备,主要也是秦玉礼给他争取的机会。

秦玉礼中午吃了满满的一大碗鲜鱼之后,又吃了一个肥的蟹黄顶满壳的小螃蟹,下午到下班之前身体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胡刚告诉船长道:“船长,放心吧,只要是过敏,现在早就感觉出来了。你不是过敏。对了,船长,以后吃海鲜的时候,你千万记住,变质的海鲜绝对不能吃,吃了那可是绝对的跑肚拉稀!”

秦玉礼带着螃蟹和两条鱼先走了,胡刚也拿了两条大一点的,剩下的让大家都分了带回家,大家高高兴兴的提着还活蹦乱跳的鱼回家去了。胡刚则提着两条鱼到了王大海家。

王大海已经下班在家了,胡刚对慧英嫂子说道:“嫂子,赶紧做了吃个新鲜。”慧英笑着道:“胡刚,你这天天带鱼来,你王大哥和我都快被你喂馋嘴了,离了鱼不吃饭了。”胡刚笑道:“不就是吃鱼吗?海里有就等于咱家里有。”王大海看着胡刚道:“胡刚,今天又打了多少,这两条鱼得三四斤啊。你天天打渔,船上的人没意见吧。秦船长不说你?”

胡刚看了看到一边忙的慧英嫂子,放低声音说:“大哥,秦船长那边没事。今天上午那个医院的翻译来找他让他帮忙买鱼,我直接给撒了一网,打了有二十多斤。”胡刚又接着道:“对了,秦船长以前不敢吃海鲜是因为让医生给说的害怕,他不是吃海鲜过敏。我估计他当时是空腹吃海鲜吃多了,晚上又吃了一些中午剩下的,弄不好是有点变质,他没吃出来,结果造成闹肚子。不过今天中午在船上他也吃了不少没事。他现在放心了。”王大海惊奇地问道:“他怎么敢这么大胆?我知道他一直不吃海鲜,说是吃了过敏。”“是我劝他的。他和我说了当初吃海鲜及闹肚子的经过,我一听就知道和海鲜过敏不是一回事,就和他说了吃海鲜过敏是什么情况。他倒也相信了。结果中午他就在船上吃了一大碗黄师傅炖的鱼。”

“行啊,胡刚,你说的话他能信,说明他很看重你,好好干。”

“嗯,我知道。对了,大哥,今天秦船长透露一个消息,他说最近上面要开始抓地下党,他还问我李先生的事。你看怎么办?”王大海听了一愣道:“这个消息是你问的?还是他说的?”

胡刚道:“是在那个翻译还没来的时候,他问我李先生教大家学文化的事,还问我收不收费。我说每月大伙给李先生凑伙食。他就和我说了一些共产党拉拢老百姓的话,让我注意点别和共产党沾边。”

王大海听胡刚说完,想了想道:“这些话你不要再和别人说了,免得传到有心人那里给你添麻烦。”胡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胡刚知道王大海晚上得和李先生商量这事该怎么办,就想回船上。王大海劝道:“别急着走,你嫂子已经做了你的饭,吃了再走吧。”

胡刚在王大海家吃完饭就匆匆回到了船上。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这方面胡刚还没有经验。不过他知道,李大哥和王大哥会有办法应对的。

第二十六章 心有格局真汉子

就在胡刚走了没一会的功夫,李云山也到了王大海家。

李云山今晚过来是带着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过来的。夜校学习班现在基本上已经停了,大家只是过一段时间来聚一次。李云山和胡刚是基本每天晚上都过来打一头看看。然而,胡刚与李云山的目的又各不相同。胡刚来这里是带着海曲老家串门的习惯,每天不来一趟心里不踏实。事实上,在胡刚的潜意识里,已经把王大海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王大海就是自己的亲哥,慧英嫂子就是自己的亲嫂子。虽然胡刚和李云山是最初认识的,但在胡刚的心里,他一直是以敬佩的心理在同李云山接触,所以他对李云山的感觉是敬重是佩服,但却不如和王大海相处的随和,甚至说有一种家的感觉,和李云山在一起,这种随和的感觉一直没有。虽然李云山在胡刚的面前一直很随和,但是胡刚却找不到这种感觉,可能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

李云山每晚来这里,主要还是为了组织上的事情。上级党组织有什么新的指示,或者说本地最近有什么动向需要向上级汇报等等。李云山今天来主要是为了胡刚和吴海波的事情来的。从去年底以来,在夜校的所有学员中,李云山渐渐地对胡刚和吴海波两人特别关注起来,并和王大海交换了意见,两人达成了共识,对于这两个人,应该说李云山和王大海都比较看好。

对胡刚,从一开始李云山就比较信任。因为他俩是在那种情况下认识的。虽然之前并没有将他列入考察的对象,主要是考虑到胡刚在岛城没有立足,没有群众基础,无法预料他在岛城是属于一个临时过客,还是准备在岛城落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初的时候就没有考虑他。而当时在考虑其他人选的时候,王大海曾经比较看好崔亮和吴海波,而且把崔亮排在前面,因为崔亮一直以来比较灵活,会来事。但是后来通过慢慢的考察,王大海发现崔亮的缺点太多,而且最致命的缺点就是私心太重。王大海发现了他的这个重大缺点后,马上从心里把他否决了,而且没有一丝犹豫。他可以作为自己的同事,但是王大海不能容忍一个私心较重的人作为自己的同志,特别是自己发展的同志。在这种随时都可能丢掉性命的非常环境里,发展一名自己信得过的同志,真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对于崔亮自身存在的缺点,我们不必说三道四,这是因为人性的弱点造成的,而且每个人所走的路,都注定了与别人不一样,说白了就是自己的路自己走,哪怕是泥潭荆棘,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承受。虽然有些走了运的人会被人扶上马再送一程,但是,同样也有人是属于地瓜秧的架不起来。碰到这种人,你好心把他扶上马,但对他来说却并不一定是好事,也可能是灾难。轻的可能会让他摔一跤,重的可能会让他粉身碎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特别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成熟以后,如果你想强行去要求他改变自己的世界观,那么你无疑是在为自己树立一个你自己培养的敌人。

这种事情王大海能干吗?当然不能,而且组织上也不允许。在这种事上,王大海时刻让自己保持着绝对的清醒。不完全成熟的同志一个都不能发展,这是他从事地下工作以来,在吸取了血的教训后定下的一条底线,这条底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的生命线。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后背亮在一个他并不放心人的眼前,以防被突然反戈一击。这也是一个优秀地下工作者的生存之道。

原本处于第二位的吴海波在云淡风轻的状态下,慢慢赢得了王大海和李云山的认同。吴海波本来就是一个稳重的青年,而且稳重并不显呆板,王大海在安排日常工作中能明显的感觉出来。码头上的装卸工作,除了累就是急。累点大家都认了,因为自己干的就是这活;但是如果要求的太急,那么工人就不乐意了。毕竟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他不像机械设备那样可以匀速工作,而且还得保证设备是在能正常工作状态下。碰上这种活的时候,能言善辩的崔亮几句话就把吴海波推到前面来了。碰上这种活,一个处理不好,不但工人这边不高兴,码头那边的管理层也不满意,而且货主还给提出一大摞意见,什么服务不好了、装卸速度太慢了,或者涉嫌野蛮装卸了等等,最后这些都成了装卸队的不是,而当天谁带班就成了谁的责任。

有王大海在现场的时候,这些问题都好办。王大海的资历在那,没有人可以无视他的建议,想挑他的毛病,得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全身而退。可王大海不在的情况下,这活还得干了,还不能让几方面有太大的意见。这对于滑头的崔亮来说,他才不犯那个傻往前冲呢,所以他会想办法拉吴海波出来打头阵。

吴海波明知道崔亮是拿自己做挡箭牌,但每次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走到前面承担这个责任。因为这个责任必须得有人来承担。崔亮也正是看透这一点才拉吴海波出头。崔亮与吴海波都是带班的班长,没有谁比谁的级别大小之分,只是看王大海安排谁出头联系的问题。别小看这一个安排,其实就是一个无形的名次之分。但是如果真的出了大问题,当班的两个班长谁也别想逃脱责任。

吴海波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有了问题必须要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活干不下去,或者说干不好,最后吃亏的当然还是底下干活的工人。这点道理其实讲开了之后,几方面都理解的。但是有些聪明人却不这样考虑问题。也许这就是聪明人与实在人在碰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不同之处。聪明人或许考虑的太多,总想玩两面溜光水滑的活,一旦有容易得罪人的活,赶紧往外推,有些小聪明的人信奉干的多错的多,不干不错的保身之道。

而实在人考虑的则简单多了,有什么问题拿出来摆在明面上让大家都明白,你这活不是要求这样干吗?好,我给你提出这样干容易存在的问题,而且是以往已经出现过的问题,无法完全避免。针对这种情况,你说怎么办?如果你没有别的办法,那么我给你提出一个方案,只是这个方案和你提出的方案相比,速度要慢,工人付出的劳动量要增加。但是最大的好处是,业主的货物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工人因为要加班劳动,而且业主要求当天内要完成作业,工人的加班劳动应该有所补偿。至于多少,吴海波在这点上从来不太争执,因为不论在什么时候,过分计较锱铢必争的人,有时候反而得不到什么实惠。或许这也是聪明人和实在人在待人处事时的不同之处吧。

而这些活都是王大海不在现场的时候干的,但是不代表王大海今天不知道,明天不知道,后天还不知道。慢慢地,聪明的崔亮在王大海心里评价一个人的天平上,慢慢的朝一边坠落,而实在人吴海波却凭着自己的实实在在,在这架天平上获得了提升。

而李云山对吴海波的关注则是在夜校学习期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还真是千古不变的名言。细心的李云山发现,最初的胡刚与吴海波并不熟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人却慢慢坐在了一起,两个人对学习的兴趣不相上下,但看起来胡刚掌握的比吴海波要强一点。李云山估计是因为胡刚单身一人,业余时间都是由自己支配,分散的精力少一点。再一个就是自己有时给胡刚开点小灶,他学的更扎实一些,了解的知识面也多一些。得知胡刚、吴海波两人经常有机会就在一起交流时,李云山有时也有意和两人聊一些时政方面的话题,看两人的反应情况。

吴海波从小生活在岛城,对岛城方方面面的事知道得多一点。对岛城当前的现状很是苦恼,总觉得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总觉得国家也不像是一个国家的样子。在自己的国家里,自己的城市里,外国人比中国人更牛逼,划个圈子就成了他们的地盘,他们说了算。这他妈的像什么?自己算什么?原以为社会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的。却不料事情并非如此。通过和李先生闲聊,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后,心里的感觉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原来这灾难、这现状是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是可以通过抗争甚至战斗改变的。而且这是每一个不愿意做奴隶的中国人的责任。从李先生这里,吴海波第一次听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并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胡刚原来也不是十分明白这些道理,海曲本来是个小地方,自己又在偏僻的小渔村里,在小地方当然看不到、更听不到这些信息,而且自己那时又不识字,了解的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来岛城的这些日子,见的多了知道的自然也就多了,特别是从跟着李先生学习识字以来,再加上看报获得的各类信息增多,才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大,自己的国家现在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境地。知道了这些事情的胡刚,却不明白国家为什么会这样?是差在哪?自己想不明白就问李云山。

李云山最初的回答让胡刚、吴海波如同进入云山雾罩一般。李云山根本就没有直接回答提出的问题,而是采取了迂回的战略,讲述了历朝历代爆发的农民起义,并详细讲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状况,并指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如今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李云山的回答虽然没有触及他们提出的问题核心,但这些知识却让胡刚他们这些想了解更多知识的人耳目一新。

眼看着胡刚、吴海波开始关心周边的情况,关注国家大事,李云山也抓紧利用其他时间,而不是在课堂上的时间和胡刚、吴海波讲解当前的国家形势。听着李先生的讲解,胡刚、吴海波的内心久久平静不下来。原来我们的东北三省早就被日本鬼子占领了;岛城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人,原来是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外国人占领并且强行租用。说是租用,其实根本就不掏一分钱。然后他们在强占的土地上办商业、开矿产,不用掏钱不用交税,并把开采出的资源运到他们的国内去。胡刚原来在海上打渔的时候对这些就有所耳闻,但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听到李先生的讲解后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说日本是小日本?小日本为什么能占领我们的国土?李云山又详细讲解了,我们为什么说日本是小日本的原因,以及小日本与我们国家几千年以来的关系,尤其说明了在很久以前,日本大规模借鉴引用了我们国家的许多技术,包括我们的文化,他们根据我们的汉字经过借鉴改造,才有了现在他们使用的文字,现在在他们使用的文字当中仍然有很多汉字被他们使用。可以说,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他们学习的老师。叫他们小日本,一是因为这个原因,再一个就是因为他们的国土面积很小,是由几个海岛组成的,还有他们身高普遍很矮的原因。

了解了这些历史的胡刚、吴海波二人还是不明白,既然小日本是学了咱们的文化、技术,他们国家的地盘也小,按理说咱们国家应该比他们强啊,怎么会一直被他们欺负?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忘恩负义反而来欺负我们呢?听到两人的提问,李云山也不禁叹了口气。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