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越宽的头像

高越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9
分享

踏浪而歌

说起日照,稍微了解它的人会说,奥,那是海州湾边的一座沿海城市,那儿有柔软的金色沙滩,有令人垂涎三尺的海鲜珍品。有细心的人会说,日照人杰地灵,当地不仅盛产海鲜,日照绿茶也很有名的,而且还有不少民间艺术呢,由民间艺术作品改编的《岚山号子》都上过中央电视台呢。

是的,能够登上中央电视台的民间艺术,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当初,在得知老家的民间文艺作品《岚山号子》走进中央电视台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惊喜。

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日照一点一滴的发展进步,都会牵动着我们这些游子的心弦,何况是故乡的艺术作品走进了央视。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这就是顶级大事了。

第二感觉也很自然:情理之中。因为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近些年来,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草根艺术,都在央视频频闪亮,带给全国观众丰富的艺术视觉享受,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能看到家乡的《岚山号子》一步步走向央视至高平台,让全国观众欣赏到海州湾的渔民风情。喜悦之际,我不得不说,真的是劳动创造了艺术。《岚山号子》就是由家乡先辈们在海上捕鱼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如今走上央视的《岚山号子》,是从原生态的渔民号子一步步升级为艺术版的《岚山号子》。

说起原生态的《岚山号子》,就不由得想起四十年以前的日照。那时的日照,只是属于临沂地区的一个沿海农业县,而且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县,山高、岭多、地少、临海,是日照的主要特征。在那个年代,这个特征注定了本地的粮食产能落后,而粮食产能的落后,注定了日照是一个永远无法摘帽的落后农业县!

就是这样一个不可能有机会摘帽的落后农业县,有谁能想到?从改革开放开始,砥砺前行不负众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变成了如今正在蓬勃发力的省辖地级沿海城市,而那个创造了《岚山号子》的小渔村,也变成了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真是不敢想象啊!

岁月催人老,故乡变化大啊!

时间一晃,几十年就如白驹过隙般一去不返,但永远难忘的却是少年时的记忆。不管是苦难,还是甜蜜,都深深地刻录在岁月的皱纹里。可谓是皱纹愈深刻,记忆愈详细。那个年代留给我的记忆,自然也是很多,而《岚山号子》那高亢铿锵的气势与旋律,以及与之关联的一些故事,自然也刻在我那并不多的几道皱纹里。皱纹并不深刻,故事却异常清晰。

那时的《岚山号子》,还不是如今舞台上表演的艺术作品,是纯粹的原生态,那是渔民们在海上捕鱼时喊的劳动号子。一人起号众人和,把住网纲齐用力。随着欢快的号子声响起,渔网慢慢冒出了水面,而被网住的鱼群则不甘心地在渔网里跳跃着,试图逃离这束缚住它们的渔网。看着鱼群蹦跳着撞在一起发出的“啪啪”声,渔民们喊出的号子愈加欢快激昂,渔网也开始加速离开水面……

想一想那个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昨天。

日照沿海的春天,比内陆地区总是要迟到那么几天。看人家那边,已经姹紫嫣红山花烂漫了,而站在日照的海边,总觉得春风似乎有点料峭。然而,即使春风料峭,那轮暖阳还是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了。

对于农民来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才是丰收的节日。

对于日照渔民而言,却有点小小的不同。春天,不仅仅是播种的季节,同时,也是收获的季节,最让人开心的季节。蛰伏了一个冬季的海州湾,因为春暖花开,因为感恩勤劳与善良,海州湾特地为渔民们送上了大海的贺礼——鲜美的鱼虾螃蟹。

那时候,一到春天,海州湾里白帆云集竞相风流,船老大们个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既让自己的渔船获得最大的收获,也让同行们看看自己的本事。在起网的时候,哪艘船上的号子声最高亢宏亮,就意味着哪艘船捕鱼最多,一时间,海上的号子震天响,让岸上等候接海的人们喜不自胜。

如今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人们就业谋生的渠道也有了很多选择,家门口工厂的建立,让一些年轻人不屑于当一名渔民。而且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海洋捕捞与海洋养殖成为今后海洋渔业发展并行的两个产业。而这两个产业都是属于那种让人先富起来的产业。当然了,前提是经营的好。因为经营不善而损失几十上百万的不是没有。反之,年收入几十上百万不是梦。

尽管人们的生活习惯较三十年前有了很大变化,但每年一到春天,岚山老一辈渔民还是很自然就想起了,以前家家祈盼的那句家乡谚语:过了三月半,天天吃好饭。

或许我们能从这句谚语里读懂一部分,《岚山号子》为什么是那样的高亢激昂。

过了三月半,天天吃好饭。每年一到这个季节,日照沿海渔民的家庭,不论男女老少,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随着天气转暖,海州湾深处大量的鱼群开始向近海游动。于是,这个季节,便成了渔民丰收的季节,狂欢的季节。每一艘满载返航的渔船,在靠岸前都会点起鞭炮,让岸边等候的人们知道,自己满载而归了,也让等在岸边准备接海的亲人,提前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那个时候,咱们这里人多地少,又是山岭地粮食产量低,不管怎么省吃俭用,家家粮食都不够吃的,每年春节过后到麦收前这段时间,不说家家都缺粮断米吧,但十家至少有八九家是没有余粮的。一家老少都盼着春风来,盼着三月天啊。”年近八十的老渔民胡叔感慨地说道,“幸亏家门前还有这海州湾,是大海养育了我们这一方人啊!”

“说是过了三月半,天天吃好饭。哪里是吃好饭,就是能吃上饱饭罢了。每年到了三月份,渔船出海可以捕到更多的鱼,把鱼卖了换来粮食,全家人就不再为没有粮食担忧了,可以放心地吃饱饭了。”老渔民胡叔叹口气,接着说道,“那时人们要求也低,吃顿面条就是好饭。哪像现在,天天米饭馒头包子水饺,想吃什么做什么,想吃点原来的粗粮淡饭反倒成稀罕了。这在那个年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真是没想到,我们还能赶上这么一个好时候,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老渔民胡叔,一辈子生活在海州湾边上,与大海打了一辈子交道,解放前的少年时期,解放后的青年时期,改革开放时的壮年时期,以及如今的老年生活,毫不夸张的说,他完整的经历了日照沿海渔民的生活变化,更见证了临海的日照,在这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经历了怎样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前我们过的苦日子,现在的孩子是不明白的,他们甚至也不想明白过去的那些事。你看看,有些孩子都二十大几了,还天天呆在家里正活不干,就知道玩什么游戏。”老胡感叹道。“我们二十多岁那会,都知道贫穷的滋味,谁敢偷懒啊!都憋着一股劲拼命的干,每次下网起网的时候,把那号子喊得震天响,就是想改变贫穷的状况。可是,多少代人的拼死拼活努力,也没有摘掉那贫穷的帽子。能过上现在吃穿不愁的好日子,说到底,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改革开放鼓励大家发家致富,更是把咱们岚山这个小渔村建成了城市。去年五一,儿子特地开车带着我和他妈到日照市里转了一大圈,还到万平口海滨公园去了,那里的风景真漂亮,就像是到了大城市一样。”

听老胡叔这样说,我的心里不禁暗暗的笑了。敢情老胡叔不知道?或者是忘了?咱们日照现在,不但在国内是一个有名气的海滨旅游城市,而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早就打开了,在2009年时,日照就已经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了,距今可是十年了。

今年“五一”前,家在内陆的一位战友打电话给我,他女儿假日要来日照旅游,询问我,日照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我一一做了推介,并问他需不需要我做导游?战友说,女儿和她的同伴几人一起来,年轻人喜欢独立自由,不用我们在身边唠叨。想想也是,年轻时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假日过后,战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女儿她们一行来日照海滨玩得非常开心,说了好多日照海滨的美,还有日照海鲜是真的鲜。还说,女儿说了,下一次要带着他们两口子一起来日照玩。

我说如果可以的话,不需要孩子带路,我们自己可以联系有意向的战友一起来日照聚聚,顺便看看日照的山,日照的海。而且现在来日照非常的方便,既有飞机,又有动车,想自驾还有高速。

在旅游者的眼中,日照是美的,她的美包括了城市现代的美,海滨海鲜的美,海上日出的美,奇山峻岭的美,还有日照人淳朴的美。而在我的心里,日照是美的,主要是人性的美。我觉得,人性的美能影响环境的美,更能带动整座城市的美。因为日照人有着大海的性格,有着与人为善的品行,宽阔包容,有着不忘初心的美,奋发向上激流勇争的美。

当我在电脑上一边欣赏着艺术版的《岚山号子》,一边梳理着改革开放以来日照的发展脚步。我发现,日照整座城市的发展,就如同高亢激昂的《岚山号子》一样,是一幅踏浪而歌激流勇争的画面。

从1982年日照港立港开始,日照人民就开始了激流勇争建设新日照的岁月,将一个落后的农业日照县,建设为一座全面发展的新兴海滨城市。钢铁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旅游业从籍籍无名到游客慕名而来;日照绿茶更是香飘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吸引了各种级别的体育赛事纷纷在日照落地举办,让年轻的日照市一步步扬名海内外。虽然目前的日照还是一座三线小城,但它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这个城市里,有一群愿意为日照的发展踏浪而歌、砥砺前行的人,真正属于日照的辉煌还会远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