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愿琴的头像

龚愿琴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2/27
分享

坐在一朵云里望天空

——试析陈绪保诗集《孤独的云》里的“孤独”诗意

 

龚愿琴

 

“在温暖的诗意中流淌着忧伤,在忧伤的哲思中升华着孤独”——这是鄂州市作协同仁对《孤独的云》的评价。

“承认生命崇高的孤独感,热爱生命中伟大的孤独意识,在禅性的孤独的王国里,做自己的王,写自己的诗”——这是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新民先生在《孤独的云》之序文里说的话。

怀着对“孤独”二字的喜爱与敬畏,我翻开鄂州市梁子湖高中陈绪保老师新著诗集《孤独的云》湛蓝宁静的封面,试图在里面寻找如上所述的“孤独”诗意。

孤独就是一缕袅袅升起的炊烟。  《孤独的云》是以乡土情怀开启全书的。乡土,是作者的根。《老屋》、《一棵老树》、《守望》、《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看诗句,先看这些排在“目录”里最开始的几个题目,一份直触心底的孤独之感就已经油然而生了。这孤独,是沧桑?是失落?是无助?还是眷念?是期盼?是思索?接下来一一展开的诗句给了我们渴望的答案——这所有的情感,都有!除此之外,还有走出乡村的“城市农民工”的苦楚,有乡村里“留守父母”的无奈,有与“红薯”、“鱼”和乡村“歌舞”有关的故事,有热情的“山茶花”在“召唤”,有地方特色的“牌子锣”在欢快的敲打,有“前庭后院的果树飘香”,有“儿童的笑靥荡漾”,有“滚烫的心”在一个“叫青峰山的乡村”默默等待……乡村,从来都是一个苦难与欢乐并存、孤寂和热闹共生、贫穷和温暖同在的地方,这个地方,让人五味杂陈,这个地方,让人爱恨交加。诗人静静地站在乡村里,以一双敏锐深邃的眼看着乡村的过往和现实,以一颗透彻的心向读者传达着孤独的喜悦和孤独的忧伤。这喜悦,这忧伤,恰如远方青山红瓦处袅袅升起的白色炊烟,安详而高远。其中这样一个贴切的比喻能让人一下子就掉进孤独的深渊:“老屋喜欢眺望远方/尤其夕阳像一只皮球/搁在对面山顶的时候/背着书包的小主人回来了/他会一脚把这只皮球/踢进无边的黑暗/小山村一下子安静下来/小主人长大了/长大了的小主人走出了对面的小山/他回来时带回来新房”。

孤独就是一幅山水行吟的画卷。  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背起行囊,独自旅行,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生长和生活在梁子湖畔的诗人陈绪保便是这样一个“孤独的散步者”。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背起行囊,独自旅行”,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路行走一路情,一路风景一路诗。把这些诗摊开来,便是一幅轻声流淌的多情画卷。且看:“谁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我幸识/走进大泉沟/我把心交给远去的鹰”——这是多么欣喜;“无边无际的大海/许多头颅 沉浮/而我 流连于鹿回头的故事/犹豫着要不要纵身一跃”——这是多么深情;“怎能忘/海疆之门洞开的日子/徳寇倭贼的铁船/划破青岛湾的胸膛/青岛在哭泣/回潮阁蒙羞/直到今天/强盗的博物馆里/回潮阁的牌匾在滴血”——这是痛苦和愤怒;“燃烧吧/流着黄海老烧的血/身后是我们富饶的大地/身前是我们美丽的海洋”——这是深沉的热爱与自豪!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让书“动”起来,更让人的眼、耳、鼻、足、心的兴奋全部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得感触和体验比“书”来得更加直观和深刻。这样的直观和深刻,最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鸣,从而营造出“天人合一”的艺术氛围。“天人合一”,从某种角度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高贵的孤独呢?你看:登长城,入木兰天池,看见故宫,哪怕是“悬崖上的盆景松”、大山里裸露的岩石,都能引发诗人长久的驻足和思考,叹历史,感日月,赞风骨,直至物我两忘、惺惺相惜,此种孤独境界,与一千年前诗仙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一脉相承的。

孤独就是一种圆融的生活态度。  圆融不是圆滑,不是妥协,不是消极和随波逐流,圆融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直面生活的从容和坦然。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孤独,可以达到圆融。因为圆融,世界会安静下来,心也就随之安静下来:于是,即使《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也变得淡然和静谧:“告诉你/我不需要雨/生活在这片林子/阳光对我友善/盖着松针被子/我很温暖”;于是,在《儿童节的路上》,惬意地用“小草棒”去“拦住蚂蚁去路”,骄傲地去问“树上”正“在比赛唱歌”的“鸟儿”可有“大红花”?还要调皮地把狗尾巴和狗尾巴花比比谁更漂亮,听到“村头传来奶奶的喊声”了,还不忘把个“脸红红”的太阳“牵回家”;于是,“头发花白的母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竟然在某一天说“要去可可西里”,要“去看看太阳湖边的藏羚羊”,“我”答应了,“我将与母亲同行”;于是,包含着喜乐与苦楚、包含着病痛与多重压力的“二零零六”来临时,“我”终于明了:“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顺心也好 不遂意也罢/路还得昂首挺胸走下去”……只要懂得了圆融,便懂得了享受孤独,于是,再枯燥、再贫困的生活也会变得简单而美好。

孤独就是一场与先贤的对话。  孤独者,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诗人是多情的,诗人也是多思的,诗人的心是痛的,诗人的心也是通的,许多时候,这样的“多情”和“多思”、“痛”与“通”,都是通过孤独来完成的。歌德说:“灵感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孤独的云》中洋洋洒洒占了十三个页面的《火烧云》,便是一部灵感突涌之作,它以深情的笔端、饱满的思绪、崇敬的礼赞,叙述了清末同乡鸿儒张裕钊先生的不朽人生,再现了百多年前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和可歌可泣的情谊与操守,字字含情,句句含意,段段都有对历史、对人物的拷问和哲思,以六个篇章的恢弘诗意实现了一场诗人与诗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叫做神交。这样的神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饮一湖水/我与你错过轮回/曾经缭绕你梦境的渔歌/叩击我心扉的时候/映日荷花烧红了我的梦/绚丽辉煌的光影里/我看见你/走向山高水长的远方”——试问,这样唯美的孤独诗意,是不是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样美妙?

孤独就是一曲匍匐大地的歌唱。  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有一个著名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样,生于土地、长于土地、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土地的诗人陈绪保也有着对土地波澜壮阔的深情厚意。所以,他要为之激情歌唱:见过花落知多少的凄风苦雨/才知道你的高贵/尝过落叶舞秋风的痛苦无奈/才懂得你的从容——这是对丹桂的赞美;“无师自通/叶子舞姿美/一地晚照/金碧又辉煌”——这是对叶子的夸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是沾着泥土芬芳的民谚;《山茶花开了》,这是“一场浪漫的挥洒”;《枫叶红了》,这是“夕阳下/一片灿烂”的美景;《油茶花开》,是“从秋天开到来年春天”的坚韧和挺拔…我完全可以这样来理解:“丹桂”也好,“叶子”也好,及至“民谚”、“山茶花”、“枫叶”、“油茶花”等等,甚至包括诗人自己,都是来自于大地,都是大地的儿女;歌颂他们,便是歌颂大地;浩渺天地之间,只有大地;宽阔大地之上,只有他们——此种情愫,此种艺术感染力,正是一种“念天地之悠悠”而欣喜、而快乐、而振奋的空前绝响的孤独美!

孤独就是一股清泉静静地在石头上流淌。  孤独是精神贵族的情感,那些生活单一、情感单调、情趣单纯的精神贫乏者是无法体会其中的幽静和精美的。还记得唐朝诗人王维笔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丽诗句吗?那份恬然、那份超然、那份泰然,就是一种超凡脱俗、神清气爽的孤独美啊!那么,现在,请读一读诗人陈绪保的诗句,看是不是有着一样的清澄明亮和玲珑剔透之感:一滴清泪/肥了又瘦/瘦了又肥/它穿越时空/苍老了中秋之夜(《中秋月》)——非常的想象,恰切的比喻,将无声的月亮写得缠绵悱恻又多情婉转;一双筷子/摆好,收回/心,发丝牵扯般悸动/走失的言语/回来了(《想念一个人》)——简单的动作,奔涌的心海,万言千语,语无伦次,“想念“已到极限;云朵走了/红叶还在/飞鸟走了/松涛还在/泉水走了/苔藓还在(《林子依然年轻》)——笑看清风明月,笑看飞鸟走鸿,笑看叶落花开,笑看水落石出,淡淡然,清清然,了了然,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若是若非;打开窗子,面朝小山/我有一片树林/告诉你,陌生人/在这片树林/在我的小屋/我用你们承载的美好祝福/召唤那个挥之不去的诗魂(《面朝小山,我有一片树林》)——心有树林,便有万千风景;心有诗魂,便有流淌不尽的诗意。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读者徜徉在这样的诗句里,便是走在诗人洁净无尘的心的世界里了。

孤独就是一朵从灵魂深处绽开的美丽花。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和作家蒋勋先生多年来做过许多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讲座,其内容多是围绕人性的美丽和孤独来展开的。他说:在中国人的世界里,孤独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对付孤独最好的办法不是消除孤独,而是要好好地完成它;人的孤独是宇宙性的,对待孤独要有一份生命的虔敬。很幸运的是,我在《孤独的云》里真真正正看到了这种对孤独的“完成”和对生命的“虔诚”:这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比赛/我选择离开 没有人注意到我/裁判大声宣判/不能离开赛场/这是唯一的游戏规则(《足球比赛》)——这是咀嚼孤独,吞咽孤独;快乐时/我看见成长的树/温暖的风/还有初升的太阳/飞翔的鹰/苦闷了/那里成了暴风雨的世界/很多人在找/挡风遮雨的地方(《一面斑驳的墙》)——这是面对孤独,思考孤独;手机那边/飘来遥远的风/活着 总是受到骚扰/拨打手机吧/打给谁呢/我不知道(《手机响了》)——这是压抑孤独,冲出孤独;战鼓擂响/呐喊如潮/兵戈撕咬/血液喷溅/春秋战国的天空/放逐我的心跳/在长颈鹿逃命的丛林驰骋/枪林弹雨/炮声隆隆/飞鸟下蛋/兵舰游弋/现代战争的火焰/燃烧我的激情/荡涤黎明前的黑暗(《灵魂,你别走》)——这是释放孤独,燃烧孤独,让孤独在灵魂深处绽放出灿烂美丽的花朵。

认真阅读陈绪保老师的诗集《孤独的云》时,我刚乘坐飞机旅行归来。在飞机上,我看到了广袤苍穹里一缕云丝肆意遨游的欢快,一朵云彩静静伫立的沉稳。陈老师在诗集的《后记》里说,他的孤独有二:疏远人群,诗。疏远人群是性格使然,诗是爱好。多年来,作为一名乡村中学教师,他能在忙碌而沉重的工作和生活间隙,顶住周身所有的繁忙和喧嚣,甚至还有不解和嘲讽,毅然地捍卫着一颗孤独的诗心,决然地坚守一份孤独的诗意,这样的精神和风骨,不仅难能可贵,而且永不凋零。我想,把“坐在一朵云里望天空”这句话送给一生痴情和游弋于诗歌王国的陈绪保老师及其诗集《孤独的云》,真是再合适不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