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秋的一个上午,阳光和煦,微风吹拂,由着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弯弯曲曲地带领,我和几位文友慕名来到了泽林镇陈桥村。陈桥村山清水秀,草木葱茏,处处都散发着清丽脱尘的盎然诗意。
据传,在两千多年前,鄂城区南部属于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林木立于水中,沼泽湿地平铺于林下,“泽林”因此而得名。水多,所以桥多,于是,有些村子就以桥为名。在泽林镇风光旖旎的凤凰山脚下,有一座历经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的圆形青石拱桥,名为陈家桥,其所在的美丽村庄,自然就叫做陈桥村了。
一下车,我们的目光就被路边一段蜿蜒曲折的长长矮墙所吸引。矮墙不高,大约只有一米左右,由一些青砖、红砖、黑瓦、石头等砌就,这些材料按照不同的布局成平面、凹凸、方块、扇形、廊檐、镂窗等多种形状,规则而整齐,古朴又接地气。特别有意思的是,每间隔一段距离,矮墙中还镶嵌着一排晶莹透亮的啤酒瓶。规格一致的啤酒瓶全为碧绿色,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玲珑剔透,明亮闪耀,显得十分有活力。
陈桥村人告诉我们,这矮墙是他们就地取材,利用修路、建房子、筑塘堰、整广场等工程剩下来的废料,以及村民自发捐献的啤酒瓶,沿着道路的方向,“自由发挥”而砌成。原本是想着在道路与田地之间做个简单的隔离,没想到却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他们每天行走在这段矮墙边,也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同样不经意形成的风景,还有随处可见的竹篱笆。这些竹篱笆,原生态的黄绿色,斜纹样捆扎成网状,或围着果园,或圈着菜园,或立于稻田边,或看着一口口池塘,它们手拉手站在风中,站在阳光下,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日夜不眨眼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的安宁,保持着这一片天地的恬静,同时也把自己融入其中,成为了一处处不可或缺的美丽风光。
初秋,丰收在望的时节。瞧,陈桥村的果实都快熟了:稻田里一片金黄,金黄色的稻穗根根都劲道,金黄色的稻谷粒粒都饱满;荷塘里粉红色的荷花已经不多了,荷叶之间大大小小的莲蓬正蓄势待发;地里的芝麻节节高升,精气神十足的芝麻杆挺直而粗壮;棉花林里已有棉花桃在悄悄地吐蕊,那藏在桃里的洁白棉花就像羞答答的新娘,欲出还退;树上的石榴红通通地挂在绿叶丛中,如一盏盏亮着光的俏丽红灯笼,喜庆又可爱;至于门前的枣树呢,从上到下,密密麻麻结满了圆鼓鼓的果子,或红或绿,或红绿相间,轻摘一颗,塞进嘴里,都是一样的香甜丝滑,入口,更入心……
在村中的小路上,遇见一位提着竹篮的大婶正轻步走来,我看到她的竹篮里装满了绿油油的野菜,就和她攀谈起来:“您这是马齿苋吧?”大婶抬起头,非常地和蔼可亲:“是的。刚拔起来的,新鲜着呢。”我问:“这怎么弄着吃呢?”大婶说:“先洗摘干净,再晒干,然后用盐腌渍一段时间,想吃了就切碎,用菜油一炒,撒点葱花,撒点蒜末,很好吃啊,又香又下饭。”
说着,我们就走到了大婶家门口。大婶家有一个很大的庭院,庭院里干净整洁,宽敞通透,尤其是房屋窗户底下那两排串起来晾晒着的玉米棒,高低错落排列,大小粗细不同,黄澄澄,金灿灿,格外引人注目。
大婶告诉我:她家所在的这个湾子叫马家湾,是陈桥村的十六个自然湾之一,有刘、马两个姓,马是不能圈养的,所以马姓人家的房屋都没有建庭院,她家姓刘,所以是有庭院的。
听她这一说,我再环顾隔壁和周围,真的呢,有些人家的房屋都是开敞着大门,门口没有任何围拦和遮挡,开门便是广阔天地,可以信马由缰,可以纵横驰骋。我不禁感叹:原来小小的村湾里也有这么颇具趣味的讲究和学问啊,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马家湾的后面便是郁郁葱葱的凤凰山。凤凰山上有飞檐翘角的凤凰禅寺,有不溢不涸的灵秀泉,有能淌出油盐的蛙眼石,有铁拐李留下的巨大脚印,更有一代代流传下来、几天几夜也讲不完的古老故事和传说……
近年来,陈桥村依托凤凰山的深厚人文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大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先后建成了盘山公路、旅游公厕、健身步道、登山台阶等多项旅游配套设施,使得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都热切地向着这一片风景秀丽的天然氧吧奔赴而来。
临别时,有人跟我们说,每年春天,陈桥村就会盛开成一片油菜花的海洋,那是一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视觉盛宴,蜂飞蝶舞,黄花满天,游人络绎不绝,诗意俯拾皆是。那么,陈桥村,来年春日,让我们以诗的名义再来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