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文学大师余秋雨老师曾经说过:人间之美的基础,是生态之美,尤其是自然生态之美。那天陪《闽北日报》副刊部主任、南平市作协副主席李龙年老师到了刘源,看了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对于余秋雨老师的那番话倍加感同身受,刘源村之美,就美在生态,尤其是美在自然生态。
我喜欢在周末到乡下走走,那里的田野上弥漫的清新空气总让我着迷;那里的各种植物诱人的葱绿,总丰润着我因长期生活在城里而有些疲惫的视野;那里的潺潺流水不时袭于胸襟,总激荡着我清澈的乡村记忆;那里的淳朴乡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恳,总勾起我无边的乡愁,让日渐淡了的情怀又若隐若现的浓厚起来。
好在这些,刘源村都能满足我或许也是大多数城里人的奢望。
要说,闽地也属江南吧,江南小镇,江南村落漂亮的地方可是多了去了。闭眼就能想象:小溪蜿蜒穿村,溪边白墙黑瓦民居古色古香,溪上石拱桥弓着背,驮着石栏上侧身而坐的少女,桥下三三两两村妇蹲在溪边挥槌洗衣,嘻嘻哈哈议论着昨晚各自的风流闺事,乌篷船咿咿呀呀在小溪上摇橹而过,烟雨缭绕,撑着油纸伞的丁香花般的姑娘,翘首立在小巷的深处……江南的美,顿然浮现。
而刘源的美却是另外一种美的风格,那就是:生态的山和水,生态造就的淡雅、静谧和安详。
乡政府所在地到刘源村有八个公里,车子行驶在弯弯曲曲的水泥路面乡道上,缓缓摇开车窗,清新的、充斥着些许泥土味道的乡村季风便扑面而来。远山的青葱树木,近处的翠绿竹林和茶山,田野里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烟叶等农作物,闪烁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好像把行进中的车和人,一步步吞噬在茫茫绿意里,慢慢的融化在乡野之中。
进入刘源村,车子在立在路边一块写着“生态刘源”的近三米高的石头前停了下来。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干净的村前广场,石块铺就,清清爽爽。广场上建有一座木质休闲长廊,供村民休息。
行走在干净的水泥村道上,有路边的野花和各种叫不出名的树木陪伴,看着三三两两的村妇悠闲的在各自的家门口,或逗小孩,或洗衣晾衣,或围着一大堆的茶青细心的采着,一种生态静谧的味道油然而生。
在这里,清静,是村庄的灵魂。置身其中,看到的是安静的民房和房前屋后满眼苍翠的绿,偶尔飘过的鸟叫声,给人有着“深山鸣翠柳”的感觉,反倒映衬出那种悠然的宁静。现代人有机会在城里浏览和享受现代的一切,却总被嘈杂和热闹不时的折磨和吞噬,没有福分享受真正的安静,由此势必失去心灵上太多的宁静和古典的灵魂的东西,有时候想想,或许也是一种悲哀吧。而刘源村,真的能够给予那份你灵魂中想要的宁静。
我们被“安静”实实在在感动着,走在路上,连脚步也不敢迈得很重。就那么轻轻的走过山边的一片“百竹园”,轻轻的走过一片种满烟叶的田野,看着一位红衣村妇在烟田的绿波中闪动。走着走着,眼球很快被一大片茶山所吸引。
松溪盛产茶叶,早在八十年代初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就对福建产茶给过“北有松溪,南有安溪”的定论。因茶喜暖湿,故这里的茶山都不高。
对刘源的生态有机茶山早有耳闻,后来得知是一位姓谢的当地茶人在十几年前包下经营,经过不断的精心打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结合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融入生态有机和观光休闲的理念,造就了今天刘源茶庄的美轮美奂。
望着油绿油绿的茶山,不由自主抬脚就向山中走去。
喜欢登山,因为登山本来就是一大享受,而登茶山又堪称享受之最了。因为很多山多有宗教、文化等诸多因素,且往往山高险峻,要耗费不少的体力,茶山却平坦得多、纯粹得多,没有什么诸多因素的附加,有的只是与大自然的真切亲近,便觉格外的惬意。
碎石铺就的小道在茶山里四通八达,这里到处是一片绿色,空气洁净得令人不由自主的张开嘴巴大口大口的呼吸,真是爽快惬意之极。而茶山的景色也是美不胜收,一簇簇茶树经过精心修剪,就像整齐的篱笆墙一字排开,一直排到山顶,排到某一处拐弯望不到头的某个地带。山是那么的静,仿佛屏住呼吸,就能听到茶叶舒展的声音。绿得有些剔透的茶叶上,偶尔也会有蝴蝶翩翩起舞,据说在刘源的这片茶山上,还不时有珍稀蝶种“蛇头蝶”光临。茶树之中不时露出点点殷红的野生草莓,轻轻的采下放入口子,甘甜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茶畦之间的空地上,还套种着名贵药材厚朴,高高的厚朴树上,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轻盈而赋有灵性,见人便飞到你的眼前,叽叽喳喳在跟前盘旋后,又迅速的飞到不远处的厚朴树上。偶尔,也会有一蓬一蓬开得正旺的杜鹃,殷红的向天边涌去。茶山上还建有亭榭,可供游人停歇休息。走过那些亭榭,你只要顺着那些简易的茶山公路随便走去,刚转过一个山嘴,往往又会是另一番全新的风景。
绕过山坡,不觉间在眼前出现一个半月形的湖泊,湖的四周环绕着石阶小路和相连的木制拱桥,还有那些点缀在茶山上的三三两两的亭榭,造就了山光水色,山水相连,树影婆娑,若隐若现的美景,令整个湖泊宁静而淡雅,像一幅深藏乡野中的水墨画卷。湖面野鸽低飞,蜻蜓点水,小蝌蚪成群戏水,形成静与动的交替,极为壮观。难怪“印象·松溪” 省作家团年初到松溪采风时,著名作家、省作协原副主席王炳根老师看了刘源村的此湖泊后,感悟顿生,欣然提笔称之为“松溪瓦尔登”,害得松溪不少人当时连夜查寻“瓦尔登”的去处:瓦尔登湖,深藏于新英格兰大地上的一颗明珠,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笔下的世外桃源。梭罗先生两年多独居瓦尔登,在湖边建造小木屋,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和湖中蝌蚪的戏水玩耍,都成了他笔下的场景,最终写下了人类第一部保护大自然的“圣书”--《瓦尔登湖》,尽显生态的宝贵。
的确,刘源村是幸运的,在如今城镇化建设火红,许多乡村日渐荒芜的今天,刘源村有幸被打造成美丽乡村,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去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那样,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一句“记得住乡愁”,颇具文艺范,多少的温柔人心。乡愁是什么?有人说,是鸡鸣狗叫,是炊烟袅袅,是对父老乡亲的缕缕牵绊;还有人说,乡愁是小桥流水,是树影婆娑,是鸡犬相闻,是对遥远乡村山水的温馨回忆。是的,有了乡愁,就有了生态,有了生态,就能让百姓生活得更恬静。
中午时分,在村子里的农家乐又体验了一把生态的午餐,农家小菜,吃出了老百姓的幸福。
去刘源吧,如果可以,最好在晚春季节,找一个微雨的黄昏,一个人独自行走,或在村前,或在山后,或在小湖的岸边,静静的充分领略这里的湖光山色、田园美景,领略这里那些生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