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宗烨的头像

王宗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03
分享

放眼未来,不负时光

孔子说“吾十五有志于学”。名将吕蒙三十受孙权启发,秉烛夜读,留下“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美谈。历史上更有晋平公七十而学的典故。从一系列探之,人生漫漫,知识才是唯一提升人类智慧和高度的营养品。

今天的我们,相比历史人物是幸运的,我们从小就开始识文断字、学习古今。但,想要成一个有为之人,还应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宋代苏轼,刚上学时看到同学中有人在传阅石介写的《庆历圣德诗》,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宋朝贤臣韩琦、富弼、杜衍、范仲淹等人。苏轼立刻抄写了诗,指着诗中提到的人名,请求老师一一讲述他们的事迹。老师给他讲解以后反问苏轼:“你为什么对这些贤人很感兴趣?”苏轼回答:“古人云,见贤思齐。我弄清楚了这些贤人的事迹后,好便于向他们学习呀!”苏轼不光口头上立志要向贤人学习,并且在实际行动上用功读书,努力积累知识和学习做人的道理。他长大以后,在从政为官、待人接物上,处处向东汉的范滂和当代的韩琦、范仲淹等人学习,力求做一个正直节义之人。

明朝著名爱国英雄于谦,也是个从小就有大志的人。他15岁考中秀才,读了许多书,对历史上的治乱兴衰颇有体会。他认为国家兴盛是因为有许多忠臣在辅佐;而国家衰败的乱世,是因为奸臣当道,忠臣受到了排挤。因此立志长大要做个忠臣,跟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做斗争。当时明朝正在由初期的兴盛走向中期的衰落,北边蒙古的瓦剌部正虎视眈眈地准备南侵,边界形势很紧张。当于谦听到宋朝爱国英雄文天祥誓死抗元的故事后,就决心以文天祥为榜样,做个文天祥那样的忠臣。他从祖父的书房中找到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就在上面题了几句赞美英雄的话,挂在自己的书桌旁,激励自己。

有一天,他看到人家建造房屋,运来许多石灰,就深有感触地写了一首题为《石灰吟》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示自己愿像石灰那样经受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的锻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只要名留青史就心满意足了。于谦后来为官清廉,一直为实现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而努力。

如果人生没有远大的志向,便像一具提线木偶,始终行走在别人设定的路上。

当我们向前走,向既定目标前进时,挫折与泥泞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和阻挠,唯有战胜它们,不屈服,胜利与成功才会向我们招手。在这条路上,不会遇到太多的朋友,更多的时候,陪伴的只有你的影子。但你必须相信自己,时刻在心灵深处重申自己的初心,明确自己的信仰。

1898年居里及夫人在铀矿里发现了两种新元素,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没过多久,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了放射性,居里夫妇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还有当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袁隆平爷爷,他为了培育“超级水稻”,一路走来,亦充满艰难和坎坷。

1968年4月,袁爷爷将倾尽心血培育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里。但在5月的一个晚上,700多株秧苗全被造反派人为地拔掉了。他悲痛欲绝,直到4天后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株秧苗。最终靠着仅有的5株秧苗,试验才得以继续。从开始寻找雄性不育系水稻,到得到可以提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他用了近10年。

同学们,纵观历史上的有为人士,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三个特征,即大志、好学、坚持。他们及他们的精神才应是大家的人生榜样。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大到国与国、小到行业与行业之间,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我们每个青少年要放眼未来、胸怀祖国,更要从小培养责任和担当意识,向袁隆平、钟南山、屠呦呦等国士靠拢,励志自我、不负光阴。

我相信十几年后,你们之中肯定会诞生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医生、教师、建筑师、舞蹈家……到那时,老师一定再次站起来向你们鼓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