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康城南上高速约四十分钟车程,即到女娲故里——平利。平利寓平安顺利之意,自西晋太康元年建县,唐武德元年始用今名,历经一千八百春秋。
初入此地,眼前的一切皆具新鲜感。绵延叠嶂的山色翠流、绕城而行的秀水玉带、青瓦白墙的农舍村落,摩挲的旱竹、整垄的绿茶、清冽的山风……《论语》里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像平利这般应该可以智仁兼得了。主干道顺河铺筑,时而临水、时而靠山,时而平直、时而大转。河岸间或有“栈道”,自岩涯伸出,人行其上仿入古时,视野开阔、眼前明朗,有水有山有人,正得意处又步入“洞中”,赏景走路的情趣便多了。凉亭、石凳随河散落,青草鲜花前后跟随,一切只为懂生活的你安排。
县城不大,依两山对出的河道左右纵势而起,绵延数公里,一直没入山间。既有摩天大楼、又有制式民居,既有现代的亮色装饰,又有素色古式点缀。细数房建,几处学校颇有规模,其中一所沿河一条街均是,塑胶跑道、高杆照明、雕塑景观一一俱有。这倒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来,当时他规定:所有可用的财力物力要投进学校,政府办公场所均不得超过当地学堂,否则法办。看来兴教育不光是一句口号。
到平利自然是要事茶的,就像到了北京要尝烤鸭,逛海南要喝椰子。茶庄外的门匾联语苍劲有力、对仗工稳。“馨香一壶沁云外,金汤三盏醉座中”“一盏清茗酬知音,半壁山房待朋客”“莫道醉人唯美酒,香茶入心亦醉人”。五六十家茶庄相对而建,中留步行街,石头铺地、木门连窗,门外亦摆靠椅根雕木桌,茶叶、杯具、山泉水一一停当,女主人着豆绿汉服,黑色裤子,绾发髻配簪钗,粉玉纤指面色含笑,沏一碗三里垭毛尖亦或女娲,茶香袭来人面随之,不在平利不曾感知。
花圃隔段一处,种桂、石榴、苏铁等,周围镶四面椅子,游人可座可赏。呷一小口茶,回眺远山黛色薄雾沉浮,听女娲滚磨感念始祖恩德,论陆羽茶事傲古今传承,聊初见情怀缘千次回眸,人生美事在这青山绿水间,在这古色古香山门中,在这沧桑山味的一碗茶里。 俗闻平利有八景——中黄晴雪 、凤山叠翠 、北冈古桂 ,秋山竹径、锦屏春霁、观山爽眺、灌溪百折、药妇云封。 这八样有应季的,有挑位置的,有限时间的,但此刻,无论您何时来都会享受一景:古镇茶香。
这里的每一茶庄都有几垄自己的茶园,或河边沙地或山林树下。我属第一次来,走茶园摘茶叶也是有几分心跳的。语刚出随行雀跃、茶女欣然应下,简短交待——此时釆做龙井,用两指提断即可,其余仅笑。我们立即起了身,开赴茶园。茶园依河修建、分块而植。釆茶农人皆戴草帽背茶笼,三三两两穿行于田垄之中,见我们到,一五十开外的阿婆麻利地走近,给我们唱起自编的茶歌,歌声和着河风,满目的青茶碧我们的眼,满怀的热情润我们的心。诗句“天下香茗生南山,陆羽稽茶平利川。金房古道祈世泰,巴蜀通衢驻长安。”隐隐浮动。
大约在唐玄宗天宝末年,二十出头的陆羽骑上唐代大诗人崔国辅送给他的白驴子,带上崔国辅送给他的文槐书函,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的漫游及茶事考察。他从湖北天门(当时叫竟陵郡)出发,沿汉江而上,前来唐代金州茶区,将金州列为全国八大茶区山南茶的一部分。年少的陆羽走经平利,或许他见的也是这位阿婆,兴许跳下白驴子听了茶歌,山间林下、月下汉江可能都是喝茶的胜地。釆两撷女娲,盛一陶山水,柴火煨开瓦杯奉上,盘膝而坐,对影细品。
平利除了茶属代表性特产,还有一处属当代盛景。有云“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 这些农家院属典型徽派建筑,座北朝南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修得相当一致,如若让我来辨认确是难事一件。
除此,村庄集中性较强,房连房房靠房,多为两层,门厅相对出一条路,座向一致不当光。依山一尾傍水一溜,或沿车路目至所及弯曲盘居。广场每村一处,雕刻园艺一个不缺。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售卖土蜂蜜,豆腐乳,茶叶,绞股蓝,腊肉干等。寻眼望去,柜台样品、广告装饰一一应有。偏偶岔路口马头墙裸露在外,一两句醒目的广告语也会暖人的心——欢迎您到平利来!游客走上哪家打量建筑式样,伸长脖子窥探或信手抚摸,主人也不含异样,反而端出凳子让您坐下歇个脚,再沏一杯茶递上,坐与旁边解答疑惑。真有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味道。
此行平利虽只有大半天,去处屈指可数,但印象至深莫过于那人、那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