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明珠 生态安康》虽不是学校给孩子们下发的第一本乡土教材,但“她”美的那样亲切、那样儿童情趣。
16开彩页大本,4毫米厚度。内容从上古尧帝至现今社会,完整而概要地记叙了这块厚土上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改天换地、文化传承。就像书里开头章节“舜带领部族,在中渡台村一带耕作、捕鱼、烧制陶瓷。”尾篇“’安康八大怪’是秦、巴、楚文化相融后的生活概述。”
谈起当代人研究安康历史,付家河徐信印老师功不可没。身着退色蓝西装,一直扣到脖口的里子衬衣,以及不离手的香烟。这便是他留下的印象。然而,他研究出版的《安康史简编》,却让我记住了很多过去的璀璨。如人类始祖女娲在平利的生活痕迹。孟浩然40岁状元不第,返还襄阳信步至汉阴,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安康近代大师沈尹默曾任北大校长,和胡适、鲁迅等合办《新青年》,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毛主席接见,主席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的工作做的好,人民应该感谢你!”
其实,徐老师著的这本书,早在我们上学那会儿,学校给我们就发过(也是学生时代唯一 一次学校发的地方书籍),因文字太多、厚厚墩墩,像日报的正面——长篇大论,所以未曾享受。后来长大,进了社会与外地朋友交往,初次见面总问你哪儿的?你们那儿都有些啥?顿时言囧语塞,那个生我养我的家乡,恐怕因个人原因要给片面了。这时,才想起徐老师那本书来,憋着后悔,夜里灯下一顿猛补。
目下的这一本,翻开“她”,不仅有眼熟的彩色插图,还有作为安康人的骄傲史料,更重要的是文图排版像连环画一般,这也是本书亮点所在——符合小学生视角。想必作者编排时思虑再三,综合了绘本与史学,更重要的是怀有一颗炽热的眷乡之心。
顷刻间,想起了安康近几年所出的关联书籍:《安康往事》《安康老院子》《汉调二黄口述史》等,这些人对“发现安康”是有贡献的,我应像记住他的书一样记住他们。前几天,也就是开学的第一个周,微信群里有位老师发了一组图片——校本研讨,我随即给了点赞。后来了解到这是一套《晨诵》校本,是助推学校书香校园的。
每当静下来的时候,我就在想——过去我们上学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好的环境。曾有次,我六年级的学生,拿了本曹文轩的《草房子》坐那在读,读罢跟我交流其中的人物,听其阐述,我颇为震撼——现在的小学生很有能力啊,要不了多久,肯定会超过老师的。还有一次,一个同级学生给我讲了一集传说——西湖边蚌精的故事,他娓娓道来,包袱悬念一 一具有。等到语一落,我惊讶地连问,“谁给你讲的?你又从哪里看的?”他一脸笑,然后从书包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书递给我,并附言“老师,我借你看!”
率真的语言、积极的心里,孩子们很是可爱。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孩子们现在不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吗?这份营养缺着呢!“书香校园”,现在看来确有实果,她更是“书香安康”的一个重要组成,如翩翩少年正春风驰骋,徜徉间,一朵朵饱满的小花在枝头正鼓着朵儿。我静静地靠近其中一朵,蓦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