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宗烨的头像

王宗烨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3/02
分享

春渐归去,赏樱花

樱花是起源于中国的,唐代才被日本使者带到本国。那时,每到暮春时节,长安城花团锦簇,粉的樱花宛若轻柔的红霞,自天上飘落人间,颇为壮观。白居易有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也足见当时民众的赏樱热情。

 樱花开时是“盛大”的。朝地上望去,满是落花,遮掩了春泥、草芽,仿佛是用花瓣铺的毯,恭敬地迎接仙女过路。它厚实地跟随地表起伏,又像粉的涟漪层层荡漾、延伸。置于期间能一饱眼福,脚却不敢乱闯,怕扰了自然的清雅,亦怕坏了童话里的格局。蝴蝶扑闪的瞬间,一片花瓣悠然地离开枝头,总让人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落花。

 枝头一扎扎的,满是花束。七八朵一束,你不挡我我不挡你,紧紧地簇在一起像个绒球,白的边缘泛红,粉的周身缓缓淡开。娇弱的花瓣各有姿态,有的薄薄匀开、有的挤挤弄弄,线面千转百回,尽显妩媚。倘若有女子来赴约,一定会着裳轻舞,款款挪移。

 重饰感还在枝条上,一根根,从末端到梢头密匝匝地裹满了粉,绿只能零星地点缀其间,冲击人的不是一树,而是这一大片花海。不得不说,这美是震撼的,也是每一个体倾力编织的。身处春光中,靓丽景致从不缺乏,但一齐开放共同装点的意识,少有。

 樱花,有七日、十日花期之说,短暂的过程像滑过的灿烂流星,稍不留意就赶遇不上,空留遗憾。近代苏曼殊写“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就是这个味道。

 对于“落”我们是常抱惋惜的,可樱花落竟来的悲壮。一瓣瓣花随风消歇,无声无息,它不惧生死,只求来过精彩过。那灿烂的颜色、娇艳的貌容,或许前一秒还在枝头被人啧啧称美,下一秒就倏地翩跹陨落,其感多少有“生若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淡然和悲戚。

 樱花没有极大地走进古人笔下,大概是因为我们自古就喜爱牡丹的雍容、荷花的洁净、梅花的不惧严寒吧!

 唐人对樱花多是闲情逸致。如张籍:“昨日南园新雨后,樱桃花发旧枝柯。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元稹:“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清末到后来一段时间对樱花,是家国情怀的愤与念。黄遵宪写:“墨江泼绿水微波,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花光照海影如潮,侠聚作萃渊薮。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描绘的是日本樱花节举国狂欢的景象,流露消除西方列强侵扰、渴望平和的憧憬。鲁迅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表现先生无心观花的愤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态。

 现当代对樱花又归了自然。矛盾先生在《樱花》里写:“首先开花的那一株已经秾艳得像一片云霞。到此时我方才构成了我的樱花概念是:比梅花要大,没有桃花那样红,伞形的密集地一层一层缀满了枝条,并没有绿叶子在旁边衬映。”

 时节交替,此刻到了春尾,樱花又饱满地绽放开来。祖国大地上,以樱花著称的地方就有几十余,有名的如北京玉渊潭、武汉大学、无锡鼋头渚等,无名的那就繁若春草了,但都有一共同点,树下少不了成群结队的游人,大家热热闹闹地是为赏一份自然,寻一份春趣。

 你来,是一片片花海,颜色正好;你走,是一帧帧镜头,余味萦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