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中笨鸟的头像

关中笨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0
分享

探访柳青墓有感

站在柳青先生的墓前,想起了陈子昂那首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实在是对生命短暂的大彻悟,前人是难以看见的,后人也难以想像,唯有此刻悲凉的心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感觉到生命大悲哀的释加成佛了、老子得道了。人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看着时间流逝而又无能为力,怎么办?人便从这里区分开来,贝多芬大喊:生命因艺术而自救。

柳青先生离开世界时我还不知道世上还有作家这个行当,有一天我却记住了他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出却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小学生的记忆是纯净而深刻的,犹如刀刻在石一般。今天想起仿佛仍能看清,它在书上的排列位置及字体大小。那年我小学升初中,看了那句话收起贪玩的念头,顺利的考进了中学。时光一晃便到了今天,年龄已接近先生写《创业史》的年纪,但在艺术的苦海中却丝毫没有方向,怎么能不着急呢?与艺术同道康亦庄相约,去皇甫村感受柳青先生的气息。那晚做了一夜的梦,醒后看书至四五点钟,打了个盹又过去了三四个小时。洗把脸匆匆赴约,时光在车厢路途中一点点消失。我们沿着长满白杨的乡道直达皇甫,走进那个村庄脑海中便涌现出:这是柳青的空间,在这里他不曾离去,他活在人们代代相传的记忆之中。果然!一提柳青的大名,热情的乡亲们便滔滔不绝:“那是一个好人,待人和善!”“那人很有意思!他买鱼时故意和你讨价还价,听我们说话、看我们表情。”“他想听我们怎么骂人,还和我们‘打架’呢!”等等。“我俩想到柳青先生住过的地方去,怎么走啊?”“那里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没事,我们就是去看看那个地方!”“那你从这过去,过了小学不远就能看到。”

这是一条水泥小路,一边是莽莽高塬,一边是潺潺小溪。塬上树木葱茂,小溪旁白杨丛生,丛生的白杨后是青青的麦田和金黄的油菜,再远便雾蒙蒙的虚入远方,秦岭似乎隐约可见。村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河流正湍急的奔向远方,果然是风景如画!

听说我们一定要去那里验证柳青生活的真实性,那个叫罗军茂的老者竟放下手边之事热情的说:“我带你们去!”他边走边说:“柳青就住在我家后面的二崖上!”路上他还给我们指出皇甫村和罗湾村的分界,到了一家住户的门前他指着后面的土崖说:“那就是柳青曾经住过的地方,今天已经没有能走到跟前去的路了。”三十年的时光竟然将一切淹没的毫无影踪,我们只有站在那里,遥拜那片荒草丛生的土崖。

柳青先生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以六十年为一个单位。”他有这样的认识,难怪要用西安的住房换这里破庙。辉煌苦难的14年,《创业史》在这里呱呱坠地,《创业史》为这个小村和那个时代的人们竖起一座伟岸的丰碑!

那是只有柳青先生才会去住的地方,在我印象里寺院道观那都是出尘脱俗之所,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无不是站在生活的边缘观望和体会苦难的人生,他们既属于生活,又不完全属于生活。柳青先生也是如此,他既属于皇甫又不完全属于皇甫,他更属于文学的皇甫,而不是生活的皇甫。他在生活之中观察提炼自己的艺术,创造自己的空间。《创业史》是皇甫村的影子,是柳青先生精神的空间。皇甫村的人们一代代的来了走了、走了来了,而《创业史》里的人们却永远活在文学中!

离开二崖土塬,我们沿着一条黄土坡向上攀登。随着山坡的一点点增高,我们渐渐的走出了皇甫村,来到一个和二崖平行的地方,这才体会到柳青先生的慧眼独具。他站在这里生活便在眼前展开,从这里下去便融入生活之中,晚上他像吸足水的海绵又回到创作之中。如此这般14年,难怪能出那样的大作!

塬上,一望无际的麦田中,红砖圈起的空间就是柳青先生的墓园。我们轻轻的走过去,铁门紧锁,朝里张望想要找寻先生的影子。一圈垂柳之中有个土丘,土丘前的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柳青同志之墓。字的上方红色的五角星讲述着他的归属,他是一个共产党员。墓园不是很大,墓园里的花圈醒目的寄托着来访者的哀思。花圈前是一片红砖铺就的哀悼空间,一条小路从那里直通门口。小路两旁是绿色的灌木,灌木后面是一些不甚高的杏树等。站在那里老乡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柳青那人好,待人和善!”

辞别热心老乡,我们准备去蛤蟆滩感受先生作品中的情景。路边一对老夫妻的悠闲姿态感动了康兄,他说:“咱和这老人聊聊,他可能也知道柳青先生的很多事。”说着就朝老人走了过去。 “老叔您知道柳青吗?”康兄便问便给老者发烟,“知道!咋会不知道呢?”老人的话匣子一打开,我们再次感到柳青先生不曾离去。他或许是开会去了、或许是采访去了,总之事情结束他就会回来的。

“这里离蛤蟆滩有多远?”“不远,四五里路。从那桥那儿一直向前,你们去那儿干什么?”“我们去那里看柳青先生怎样写小说。”“常宁宫有柳青的照片资料,你们去那里不?”“怎么走?”康兄一下子来了精神,老人站起来指着前面的一条小巷说:“从这里过去,沿着前面的小路上塬,从原上的水泥路一直朝前走。”道谢后我们便朝前走去,出小巷不远眼前出现一个岔路,正不知该向那边走,身后再次传来老者的声音:“从这边走!”原来是老人怕我俩走岔又特地赶了过来,热情的老乡、淳朴的老乡!一句感谢又怎么能说尽心中的感激之情,我望了望那张和善的脸,记住了这个老人!我们沿着土塬而上,村子越来越远,望了望眼前的美丽画卷,真想将它卷来起带走!

走着走着,看到一棵巨大干枯的老槐树上竟然有些须的嫩绿,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枯木逢春吧!想起《百年孤独》中的那句话:“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灵性的,一切在于怎样唤起它们的灵性!”和康兄说这话指的可能就是人的潜能是需要挖掘,每个人的身体之中都沉睡着某种才能,需要某人或某事才能将其唤醒,正因如此才有了一句话改变人生的可能。

在黄土绿塬上穿村过巷的走着聊着,时光在身旁悄然飞逝。来到常宁宫,眼前的公交车、跑马场、植物园、游客及小轿车,将整个空间塞填的拥挤不堪。我们以为走错了,但看看那大字牌匾确是常宁宫!传说李世民的母亲春游至此,遭遇劫匪躲入洞穴。劫匪刚至天外巨石将将其砸死,秦琼、敬德随即赶到。老夫人获救后,李世民便这里修建了佛寺以谢苍天。再后来胡宗南在这里为蒋介石修建了西北行宫——常宁宫,常保安宁之谓。

我们进去时,不断有游人外出,不乏那蓝眼睛高鼻梁的国际友人,此地旅游之盛可见一斑。左转右拐的曲径旁是游泳馆,馆内是阿挪多姿的身段正在享受着温泉生活的惬意。馆外密集的建筑空间中到处是人,建筑旁的墙上是蒋卫国和石静宜的巨幅照片,照片旁是介绍他俩相识、相恋、结婚、蜜月的文字。再走便见蒋介石行宫,购票进入。沿塬而劈的一排窑洞整齐坚固,窑洞前是一棵棵绿色的树木,树木外是一段底矮的砖围墙。砖围墙下面是小溪,远处是麦田,一副美丽的乡村画卷又在眼前打开。

再走还有窑洞,里面是近代中国历史名人慈禧太后的照片、还有鲁迅为易俗社题字的“古调新弹”、于右任的书法、相片、二虎守长安的介绍、西安事变的照片、周恩来等调停期间的照片等等。最里面有两个柳青的窑洞:一个是长安十四年展览,一个是柳青创作室。长安十四年展览是用文字、照片以及部分作品书籍来介绍柳青先生,看了那两个窑洞觉得柳青先生更加的立体了。前面的窑洞的嘈杂、拥挤这里没有,这里只有柳青先生拿着笔手握钢笔,静静的审视着面前的人们。

我们安静的浏览、静静的感受。常宁宫是帝王和政治家建立的物质空间,他们活在自己的文治武功里,柳青先生用笔给人们开辟了一个精神的空间,他在自己的精神空间里永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