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和赣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知它从哪里来,也不知它要到哪里去。它匆匆忙忙地吹乱了王阳明头上的发丝,也吹乱了赣江平静的心。
此刻,赣江无法注意王阳明脸上的表情,只把他的身影浅浅地印在水底。
赣水悠悠,步履从容,一边倾听着风的絮语,一边等待着王阳明下令启航。
七年前,39岁的阳明先生结束了三年的谪居生活,意气风发地登上了庐陵县令的宝座。赣水边的七个月,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庐陵七政”。然而,刚刚与赣江相认的他,不得不挥手告别江边的大榕树,远赴京师,就任吏部主事。尔后,日出日落,梦中想念的居然是滔滔赣水。还有那一阵莫名的江风,时不时地从水面上吹来,穿越梦幻,也穿越心境,一直吹到了黎明。
没承想,这一回能够就任南赣巡抚,人生之舟再次从赣江出发。尚在京师,风声早已四起,在人海里惊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久久不散。人人说的都是剿匪,连皇帝说的也是猖獗的匪患。重任在肩,脚底下的小船,恍惚间承受不住这份沉重,随着波浪不停地摇晃。
逆流而上。江上的风更大了,夹杂着不可遏制的寒意,刮在脸上,似利针在刺、尖刀在割。
一路走,一路想,连过庐陵时,都没个头绪。直到船至万安,阳明先生的脸上终于有了几许笑意。或许,是万安这个吉利的地名,让他觉得上天护佑,一切都能遇难呈祥;或许是江边这棵榕树,让他重新拾起了过往的雄心。
还记得,1510年,他几度走到江边,去与那棵大榕树相会。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披散开偌大的枝条,拥抱着朝阳与晚霞,随风起舞,表达着生命的律动,给人无数的暗喻和遐思。令人惊奇的是,在万安的五云驿站旁,在四周的城墙边,竟种了许多樟树和榕树!仿佛一种宿命,仿佛一种召唤,王阳明情不自禁地穿过城门,去看一看这座神秘的江边小城!
然而,一进城门,却有许多商人前来哭诉。原来,商船每每经过惶恐滩时,必须放缓速度,而当地的土匪就利用这一机会,肆意拦路抢劫。由于土匪熟悉水路,聚散容易,所以飘忽不定,形如水鬼。王阳明听后,思考再三,有了主意。他召集大家坐在一棵榕树下,共商应对良策。众商人来到树下,一看,王阳明只带了区区几位随从,顿时泄了气。一位商人指着大榕树说:“这些土匪,就像一阵风,凭你这几个人,是无法抓住的。”这时的王阳明,已经研究“心学”多年,今非昔比。他轻声说道:“我虽然只有几个人,但能捕风捉影,何惧水匪。”
下水后,王阳明派随从在商船的船头都插上官旗,整个船队呈一字形排开,敲锣打鼓,在赣江上浩浩荡荡地向前开进。鼓声、锣声借着风势,瞬间变得震耳欲聋、气势逼人。
行至惶恐滩附近,前方果然冒出几只土匪船挡住去路,商人们一看,脸色霎时变得苍白。
王阳明走上船头,对着水盗大喊:“我是朝廷官员,奉皇命来巡抚,你们敢在我的地盘上闹事,是不要命了吗?”说完,指着身后的船队说:“这是官船,你们谁敢动?”
土匪们看着每只船上都插着官旗,面前的官员又是那么镇定自若,气场强大,猜定这是朝廷大官,不好惹。
土匪们连忙让开水路,匪首回道:“大人,苛捐杂税太多,我们也是被逼无奈,请你放过我们。”说罢,挥了挥手。这些土匪船仿佛江上的旋风,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到赣南后,王阳明一方面请求朝庭减免赋税,接济穷苦百姓,一方面推行十家牌法,倾力剿匪。所谓的“十家牌法”,即将每十户人家编组到一个牌,牌上记录每户所有人的姓名、性别、生日、职业、外貌等各种详细信息。一牌一牌长,每天对牌清查人数,一旦发现家里有陌生人或者谁不在家,必须马上报官。一个牌里假如出现来路不明者或者土匪,其他九家都要跟着一起受罚。
这办法,如同一股强劲的风,刮过赣南,刮过闽西和粤北,立马引起了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撼动了民匪一家亲这个堡垒,挤压了土匪大部分生存空间,由此,剿匪如同摧枯拉朽,顺利完成。事后,王阳明念兹在兹,感叹说:“万安,万安!”
江面上的风从来不会停下脚步,就像滚滚赣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两年后,王阳明再次受益于万安。1519年,宁王朱宸濠不知被什么歪风吹坏了大脑,一时兴起,举兵谋反,竟然立年号为顺德,自封监国,并且封了左右丞相。如今看来,这是找死的节奏。可在当时,宁王出尽风头,兵锋所指,一时无双。攻南康、下九江,直逼安庆。皇上一听宁王叛军十万,战船千艘,头都大了,急令王阳明率军平叛。或许皇上被宁王吓得失去了记忆。因为王阳明,其时已四十八岁,麾下并无一兵一卒。换作常人,接到这样的命令肯定惊得六神无主。但王阳明胸有成竹,他不假思索,带着随从,从丰城上船,并没有顺水去南昌,而是逆流而上,向吉安进发。
事不宜迟。恰巧江上正起大风,王阳明一看风向,觉得又是上天的护佑,忙升起白帆,船借风势,快速滑行。一过白鹭洲,眼前就出现了那棵久违的大榕树。此时此刻的它,分明就是一位挺立于赣江之滨的大将军,那些纷繁的枝条,那些翠绿的叶片,就是它的千军万马,就是它的雄师铁骑。王阳明深情地望着大榕树,万丈豪情,油然而生。
为何舍近求远,到庐陵募集将士?就因为庐陵乃文章节义之邦,就因为庐陵乃阳明先生“心学”发扬光大之地。
果不其然。王阳明在庐陵一呼百应,弟子邹守益率先带领家族弟子参军平叛,王阳明惊喜地狂呼:“君臣师友,义在此举矣!” 吉安知府伍文定鼎力支持,短短几天,便招募乡兵八万,其中就有王冕招来的五千名万安壮士!然而,这个王冕,不是小时候一边放牛、一边画荷花的画家王冕;也不是那个写出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人王冕。而是另外一个同姓同名的王冕!1517年,王冕考上了进士,幸运地被皇帝派到万安,接任了邓元的知县,一直做到1521年,在万安足足五年!
7月17日,王阳明率领大军,沿着赣江,顺水而下,势如破竹,三下五除二,就攻占了南昌。朱宸濠正在包围安庆,得到消息后,几乎傻了。无可奈何,只得回师救援。朱宸濠督促大军顺风直下。一到鄱阳湖,就与王阳明的军队相遇了。两军对峙,阴风怒号,浊浪滔天。《明史》载:“朱宸濠尽出金制犒士,殊死一战,官军不利。”意思是说宁王深知此战关乎成败,于是拿出自己的所有财产犒劳士兵,激励他们殊死搏斗,形势对王阳明极为不利。危难之际,王冕悄悄地献上一计说:“大人,我们可用小船装上芦苇,学着他们说话,乔装打扮,偷偷地靠近敌船,然后点燃苇草,借风生火,打他个措手不及。”
王阳明看了看王冕,问道:“你是万安知县?”王冕点点头,不知其意。王阳明沉吟片刻,觉得此计甚妙,决定采用。开战后,数十条小船载着燃烧的芦苇,在一阵又一阵大风的帮助下,冲向敌群,引燃了宁王的战船,朱宸濠大惊,士兵们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被烧死的和掉入湖中淹死的无法计算。宁王见大势已去,立即率领几十位亲信,换了条小船死命逃跑。王冕清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立即带上精锐随从,坐上渔船,跟踪追击。也是宁王命里注定,陡然间,风向大变,王冕所乘渔船借着风力,如离岸之箭,迅速越过宁王的小船,将朱宸濠围住,宁王束手被擒。当王冕押着宁王走到王阳明面前时,王阳明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万安,心安!”
1528年冬,王阳明病逝于南安(今大余)青龙铺。人已亡,可他的“心学”却在华夏大地播下了种子,如同一棵棵绿榕,正在生根、发芽、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装载他的棺榇,沿江而下,两岸百姓举家祭奠。路过万安时,那些曾受他感化的水上土匪,早已找到立身之本,此刻哭得更加悲伤。江风阵阵,载着百姓对他的呼唤和思念,顺着江水,漂得很远,一直漂向了历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