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志锋的头像

郭志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25
分享

惶恐滩头说惶恐

千里赣江,滔滔北去。十八险滩,危机重重。可多少勇士依然踏浪来,向着急流,向着最险的惶恐滩,不顾一切地冲来。

你瞧,这是一叶扁舟。在湍流中不断冲刺。

屹立在船头的是个年轻小伙子,他长得“秀眉长目”,举止潇洒,“顾盼烨然”。

等船就要靠近惶恐滩头时,几个大浪扑面而来,打得小船急剧地转圈,两名船工哧得脸孔煞白,忙把船上的缆绳抛向对面。幸亏对面船上的富有经验,一把接住绳子,众人将船拉回到岸边。

小伙子意气风发,脸上没有丝毫惧色。他一个箭步跨上岸边的青石码头,径自走向竹林里的芙蓉寺。他知道,寺院早已用清澈的蜜溪水煮好一壶“神潭茶”等他来品。

他,就是庐陵才俊文天祥。不知从何时起,他与惶恐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惶恐滩,最终凭借他的一首千古名作,再次扬名立万。

像这样的行程,年轻的文天祥已是司空见惯。他沿着赣江逆流而上,一次次经历惶恐滩,为的是来会友讲学。他与万安韶口乡的南乾学士赖俊叔、诗人赖伯玉常常诗词酬和。他也曾兴致勃勃地来到万安百嘉码头的秘书阁,会见张宗周,为他家题写“晚翠楼”的牌匾。他还曾步行十余里山路,在山道上一路高歌,去段奎斋创办的学舍里讲学,勉励众多的读书郎“义之所生,必躬蹈之”,并题写“昂溪书堂”牌匾。

毫无疑问,中状元前的文天祥春风得意,心中无“惶恐”,故眼里也无什么“惶恐滩”。

殊料,1259年,元军气势汹汹入侵宋朝东北边陲。到1274年,元军已大举南下,饮马长江,威胁京都临安,朝廷一片慌乱。1275年正月,宋太后下《哀痛诏》,并给江西提刑兼知赣州的文天祥一道专旨,令他招募兵员,疾速发兵,奔赴京都。

面临着异族入侵、国家危亡的严峻时刻,素怀报国之志的文天祥,接到诏书,立即发布“讨元檄文”,联络赣州、吉州、广东、湖南等四方义士,招募将士五万余人,浩浩荡荡从赣州而下,来到惶恐滩头。

他又一次来到芙蓉寺,受到僧侣们的欢迎。月波禅师说:“小僧见大人抗元檄文,十分感动,已筹银三千,贡献义军。集俗僧三千,虽是野老村夫,但人人有降魔之志,个个有报国之心。只要大人一块令下,汝等不怕赴汤蹈火,粉身碎骨。”说完,又捧上草诗一首:“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生抛一腔血,死留千秋名。”文天祥感慨地说:“山林川泽之间,大庭广众之中,见义勇为者,赤心报国者,大有人在。此乃大宋之希望也。”

文天祥率领义军顺江而下,准备赴京勤王。相传,期间发生了一件奇事。就在滩师指挥船队,绕行惶恐滩的时候,忽然一条大鱼跃向领头的船只,刚好落在文天祥的眼前。只见那鱼银鳞闪闪,双目朱红。众人惊呼。船工齐声祝贺说:“好兆头,好兆头!这是赣江神龙所化,入舟大吉大利,过滩吉祥平安,大人可祈祷以勤王大事,有求必应,收复失地,屡战屡胜。”听罢船工的一席话,文天祥淡淡一笑,叫人依俗微剪鱼尾,投入江中,正色道:“芙蓉寺里,天意难测,我不畏苍天;惶恐滩头,神龙化鱼,我不求神灵;奸妄之徒,造谣中伤,我不惧人言。”说完,船队顺利度过险滩,一群白鹭迎风飞翔,划过蓝色的天际。

1276年,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往元营谈判,被元军扣留。在镇江脱险后,由海路南下,继续调集义军抗元救国。1278年12月20日,他不幸在海丰县五坡岭被元军所俘。元将张弘范将他押上战舰,三番五次地劝说他写降书,给出的待遇越来越好。对此,文天祥总是轻蔑地一笑,不发一言。

在船过零丁洋时,文天祥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挥笔写下《过零丁洋》一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这首诗里,不知何故,文天祥看着眼前的零丁洋,心里却想到了惶恐滩。他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倾诉着他眼看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愁闷和痛楚,但也坚决表示忠君爱国、始终不渝。当然,他惶恐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南宋朝的生存;他所叹的零丁,不是个人的抗金,而是抗金力量的单薄。末尾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震古烁今,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照。

1279年3月13日,元军将文天祥押至广州。4月22日从广州出发,过梅关、南关,转赣水而下,再一次经过惶恐滩。船到万安县时,往事一幕幕在心头重现,文天祥激情难抑,热泪盈眶,挥笔写下《过万安县》一诗:

青山曲折水天平,不是南征是北征。

举世更无巡远死,当年谁道甫申生。

遥知岭外相思处,不见滩头惶恐声。

传语故园猿鹤好,梦回江路月风清。

这是文天祥最后一次经过万安县,也是最后一次过惶恐滩。此后,元军押着他一路北上,直至大都,后来又囚狱三年。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北京柴市口被杀,年仅47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