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秀廷的头像

杨秀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0
分享

诗润黄哨山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深秋的黄哨山,层林尽染,气象壮阔,高远、深幽的意蕴里,掩藏着节令、风物和一首首诗词的魅力触点。

黄哨山是湘黔边界清水江中下游的一座文化名山,耸立于贵州省锦屏县茅坪古镇北面的锦屏县与天柱县交界地,海拔1029米,高削陡峭,以险著称,为“黔山第一隘径”。山中古驿道为明清时期黎平府与镇远府、省府贵阳交通的孔道。当地民谣唱道:“黄哨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脱帽,马过要下鞍”。登高而望,岭含翠色,风动天声,远近山峦如群龙蜿蜒、万马奔腾,千峰凝翠间,一带清江,碧蓝如练。

黄哨山古驿道修建于清嘉庆年间,从山麓到山顶,全用青石板铺就,长约5公里,石阶8600余级,道折百盘。现驿道存留完整,古道斑驳,沿途茂林修竹,景色宜人。沿石级盘旋而上,两侧竹林深茂,沟壑间飞瀑喷雪,景色壮观。山上“十八盘”悬崖峭壁,陡如刀削,极为险要。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黄哨山古寺、书院的故事。

白水洞是黄哨山最险峻壮观的瀑布,由5级瀑布组成,高差180余米,各级瀑布形状各异,分别称“仙女浴盆”“仙女晒布”“仙女拦水”等。最高一级“仙女晒布”瀑布,高约60米、宽约10米。旺水时节,山洪从悬崖的石槽奔涌而坠,卷动滚滚白雾,激起巨大水花,气势磅礴,声震如雷,响彻数里之外。白水洞两边是悬崖峭壁,崖上长有苍松翠竹、奇花异草、珍贵中草药材、名贵树种。溪中石蛙跳跃,鱼龟戏水,鸟鸣山涧,清风和水花阵阵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古人说,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黄哨山兼而有之,大美天成。黄哨山的山情是伟岸的、宏阔的,黄哨山的水韵则是激越的、飘洒的。

山壮其骨,水秀其美,诗润其魂。丰饶神奇的自然禀赋,深厚独特的人文底蕴,赋予了黄哨山历史时空中耕云种月的风雅和辽阔。

明正德九年(1514年),清水江敞开山门,接纳了第一批“贩木苗疆”用于修筑北京宫殿的“皇商”,木材时代的滚滚洪流,把隐藏在大西南崇山峻岭中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林区带入全国视野,同时也把清水江流域的优质杉木推上了国家资源的战略地位。“水运三千里,木商五百年。”明清时期至上世纪80年代,茅坪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历史上曾繁华一时,现仍保存古民居、古祠堂、青石板街巷、古码头、古桥、古井、古驿道、古碑等近百处古迹。

黄哨山奇险峻美,让无数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写意抒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滋润一方山水。

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是茅坪人,他在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其中,《黄哨山》表达了他对地方军阀的仇恨。诗中写道:

黄哨山,黄哨山,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爬来黄蚂蚁,把它消灭光。

龙大道的诗,字里行间呼啸着时代风云,激荡着战斗的雷霆,透出一种崇高、阳刚之美,龙大道用雄风独具的凌云健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壮美了黄哨山的历史时空。

乾隆三年(1738年)任贵州提学使的江苏无锡人邹一桂,经黄哨山至黎平主持科试,其《踰黄哨山宿茅坪》,状写了黄哨山上接天宇的雄阔气势,也摹写了木商码头茅坪江静山空,客船远去的美景:

黄哨山高上接天,下窥万里隔云烟。

陡然身落云烟里,闲倚江楼送客船。

乾隆十二年(1747年),山东兖州进士董淑昌出任锦屏知县,其诗作《早过黄哨山》,把险径难行与孤身远寄的身心体悟遣于笔端,风神俊秀,高致独标,教人读来若身临其境:

第一峰头驻足看,朝烟散尽见江湍。

岭含晓色千重霁,风动天声万里寒。

故国遥腾沧海气,孤身远隔碧云端。

殊方莫怪无消息,水复山稠雁度难。

清代贵州学官洪饴荪途经黄哨山,作《茆(茅)坪至锦屏县道中》五首,赞叹黄哨山峻荣挺拔、远山寒碧的壮阔奇景,描绘了木业之乡伐木丁丁的繁忙景象,其中一首写道:

盘空樵径闻人语,伐木丁丁响山斧。

岩头迩日春意苏,时有鹁鸪啼宿雨。

一半青山一半云。黄哨山海拔虽然只有千米出头,却是黔东南一座奇山、雄山、文化名山,“五龙岭”“写字岩”“姊妹岩”等神奇瑰丽的传说,给黄哨山镀上了一道“神仙下凡的地方”的神秘光环。山上雾锁云吞,菁深林密,山径崎岖,夕凝晓露,昼含曙霜,一片苍古。古道间清风翠竹,林荫蔽天,云烟缭绕,清气入怀。

相传明代中期,有云游僧人眷恋黄哨山世外桃源之境,遂四方募化,在山顶修筑白云寺,历经两度寒暑,寺宇终于落成。据方志及口碑传,白云寺两进楼阁,翘角飞檐,左右厢房四合,佛堂四壁漆得红光照影,大雄宝殿释迦牟尼端坐,左右分列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十八罗汉等,法相庄严。院内窗棂,雕花镂鸟,三山门外,古径通幽,暮鼓晨钟,百里可闻。明代湖广晃州知府吴赓虞宦游至此,题联寓怀:“曲径云街留客扫,禅门月静待僧敲”。曾有高僧硕儒藉黄哨山英灵之气,在这里住持礼佛、传道授业。其时,负笈来归的学子遍及湘黔桂,黄哨山白云书院盛极一时。黄哨山古驿道又是官道,官员、商贾、文人迁客和僧道,常出入其间,吟诗作赋、参禅悟道,留下许多诗作和佳话。

清光绪年间,戊戌维新风云激荡,湖南宝庆举人曾廉为避朝廷迫害,逃亡至茅坪等地教书为业,在黄哨山白云寺翠微馆传授新学,茅坪阳溪人龙昭灵(字拙园,号杰卿,别号黄哨山樵),投奔曾廉门下,他身入云山高处,坐看云起,心廓宏开,为日后走出大山,成为贵州辛亥革命有功之臣,而后参加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蓄积了坚步前行的力量。龙昭灵有《黄哨山行》等诗作,其《翠微馆寄吴季仙》,情浓意蜷,清绝别有况味,诗云:

白云寺内住年年,胜景由来别有天。

树影重重山上月,琴声冷冷涧中泉。

风前看剑一樽酒,雨后登楼万壑烟。

记得去秋僧菊放,君来小住意缠绵。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云南人赵一鹤千里迢迢来锦屏任开泰知县,“道出黄哨山,浓阴夹路,凉翠袭人,烟寺钟声,悠然林际。凭高四望,尘障一空,天风吹衣,飘飘乎有凌虚之想。”他思接千载,神游无极,寄怀身世,辞色壮烈,慨叹“大抵人生阅历,艰险为多。险者自险,行者自行,险者愈险,行者仍行。”作《过黄哨山》三首,感慨黄哨山风光之奇崛、行旅之艰难,同时寄寓去国怀乡之情,诗曰:

森森万木碍晴空,林表钟声度晚风。

不向岭头回首望,哪知身出绿云中。

峭壁人行若悬蚁,危栏半折补云烟。

雄心欲叱王尊驭,黄哨山高极暮天。

下山转较登山险,客路何如世路难。

且醉茅坪今夕酒,一灯疏影望长安。

这些曾被往事的云烟和青苔覆盖,又被时光反复擦亮的诗句,最适合在深秋时节诵读。诗人寄情山水,慷慨长歌,阔步高蹈,意象峭拔,风标独具。“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的人生况味,怅望客路、拔剑四顾的气质与经受,为黄哨山诸多华章增添了一袭苍健之气,也为后来的登临者指向了深远的文化时空维度。

时光荏苒,古镇茅坪虽然没有了“木商络绎于道”的繁华和喧嚣,但黄哨山厚重的文化和古镇上一座座融湘黔文化、荆楚文化于一体的古民居,还是被历史遗存在这里,在清水江奔腾不息的岁月长河中,向世人讲述着这方水土的古风古韵和风物变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