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秀廷的头像

杨秀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6
分享

花溪之美

杨秀廷 

抵达美的方式有很多,去花溪就是一条醉美的路径。

孟夏时节,林城贵阳的早晨,被一袭无边的晨雾织锦笼罩着,雨便是在这种氤氲的暖意中,淅淅沥沥地点绿这里的青山、溪河、草木和人心。

花溪,这个沉淀诗情和回忆的地方,正迷蒙在一派清明的水意里。

撑一柄小伞,我走进花溪五月微雨的诗情中……

曲江绿柳,碧云天,芳草地,这是花溪的品格和形象,那流动着绿色意韵的水,便是花溪的精灵了。

十里花溪,十里绿树;十里平湖,十里碧水。花溪的水,清澈如处子的明眸,柔和清亮,顾盼含羞中沉淀着时光深处的安谧,收储有春天的明媚,带着夏天的热情,隽含苍苍山色的灵秀,在这个雨落花溪的清晨,与我不期而遇。

走在花溪的生态步道上,看雨点不紧不慢地叩击着宁静的江水,那漾动起的无数圈圈点点,便是花溪透过绿意凝视我的无数眼眸。那“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情韵,让流连花溪赏景的人无由地在雨趣中怡然陶醉。

有雨的日子,花溪静谧、含蓄,甚至还藏着几分羞涩。花溪的雨灵性而抒情。那曼陀罗般的节奏,一下催生了许多彩色花伞。平桥边,石板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并不因为雨的到来而步履匆匆。那花伞下,笑语依然,闲庭漫步的情致依然。最妙的是,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倚着风,迎着雨,悠然来去。

我喜欢花溪的雨,轻轻的、浅浅的、柔柔的,如梦似幻,扑面入怀,贴身又走心。我在花溪小住的几天里,雨一直在飘洒着。我倚窗远眺的时候,我穿行在曲江绿柳中时,雨便顺着我的目光,飘落进我心灵的小巷里。

雨中的花溪,美得让人惊叹,也让人心动。

美的风景,看过后会生长在心里,青葱在记忆里。花溪的风景就是这样。

山是花溪的魂,水是花溪的韵。山,赋予了花溪诗意;水,丰润了花溪的颜值。

黛色的群山,并不高险奇崛,也没有人为雕刻的那种精致,只是应承自然的拣选,满载着草木,静静地环护着温婉的花溪。那份静美里,分明生息着安然、蓬勃的魂魄。

花溪怀水而生,因水而灵。这里的水是轻盈灵性的,这份轻盈和灵性,在花溪浪漫的气质里,注入了水样的骨血和生命。

花溪的山水,养颜、养心、怡情。走进花溪,就拥有了一段心灵驻足的时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贵阳一所高校上学。到了节假日,远足郊游,同学聚会或老乡走动,我们常常选择去花溪。赴约花溪,迎面而来的不是风,是一帧一帧的风景。登山,骑行,漫步,自得其趣;亭台,小洲,花圃,各有韵味;烟柳画桥,黄金大道,十里河滩,皆赏心悦目。因为对年轻人有不竭的召唤力,花溪这座盛开青春之花的精神家园,总是姹紫嫣红,生生不息。在那些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青春岁月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梦回花溪?

而今回想起来,花溪的好,并不是因为人们从那里带走了什么,而是每一个到花溪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快乐。

花溪的妙趣与生动,让我内心温润,灵魂轻盈。去花溪,成了我对美的一种向往。

山似碧玉簪,水似眼波横。

花溪坐拥青山绿水,天施地赋,山水化育,气韵生动,数百年来,为文人墨客、名流商旅的眷顾之地。新中国成立后,花溪的美丽山水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改革开放以来,花溪区委、区政府依托森林、水、活力充沛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人文资源,践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涵养文化自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成功实践,提振了花溪的精气神,人与自然和谐交融,让花溪焕发出新时代的神采,成为“公园省”贵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

花溪的美,美在那山、那水,那风、那雨,美在那树、那花,那桥、那亭,那人、那梦……

而今的花溪,绿韵天成,内清外润,柔而不媚,美而不娇,美得如同晨雾草木间清亮的鸟鸣般灵动、清幽。

品味花溪的美,不仅是一种身心愉悦、忘情山水的体验,也是一种清逸自适的超脱,“有我之念”与“无我之境”在这里自然交融,从身体到心灵的深度感受,那种审美的愉悦,如涟漪般在心间漾动开来。

在花溪,最是绿意动情怀。那种绿,透彻、清幽、豁亮,绿得清心、怡心、静心,看一眼花溪绿波荡漾的青山,掬一捧花溪绿意盎然的碧水,我的心也被染绿了。

花溪的大美,熔铸着人文力量和家国情怀。

花溪是革命情谊和浪漫胜侣的结蒂之地,也是爱与美的化身。1944年5月8日晚,巴金和萧珊在花溪东舍举行了只有两个人的婚礼,花溪的山水风物见证了他们的幸福和憧憬,花溪的美丽与福缘由此深深融进他们的生命里。在那炮火纷飞的岁月,花溪馈赠巴金和萧珊的,除了安抚和祝福,浪漫与深情,还有脚下有路、心中有志、生命有光的启发和嘉许。

花溪是诗意的,花溪的诗意来自新美如画的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广博的胸怀。陈毅元帅1959年游花溪,花溪的山魂水韵拨动了元帅的心弦,他欣然赋诗:“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真山真水,是大自然赐予花溪最丰厚的礼物。这里,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传统饮食养颜,民族文化养心,田园生活养神。时光流逝了60年,真山真水的花溪——这颗熠熠生辉的“云贵高原明珠”,以其独具魅力的“山水气质”和“生态颜值”,蝶变为神州大地上绿色、生态、环保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

花溪河流碧淌翠,漾动起时代之光,是一条奔涌奋进力量的希望之河。1960年4月底,美丽的花溪迎来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总理在出国访问途中,回国作短暂休整,下榻于花溪公园的西舍。总理和邓大姐漫步在公园小径,泛舟于花溪河上,跟游园的群众亲切招呼,和下乡劳动的学生合影留念。总理参加了贵阳人民庆祝“五一”活动,会见劳模先进,总理深情寄语贵州干部群众“后来居上,大有希望”,总理祝福贵州的击鼓催征,深深鼓舞着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建设贵州的信心和决心。

名家伟人对花溪的眷顾与深情,彰显了这片山水大写的魂。

一座青岩古镇,被岁月呵护了600多年,丰盈了花溪发展史上文明存续的文化光华,催生了花溪天人合一、与时偕行的勃勃生机。

一座孔学堂,掩映于青山绿水间,来自历史深处的沉响鲜润了花溪的灵性,人文与自然臻臻簇簇,葳蕤生辉,挺拔了这方山水的文化海拔。

今日之花溪,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相生共荣。林荫深处,田园、农家、小桥流水依旧鲜活在农事与节气间,乡村的根魂还在。

花溪的灵秀和浪漫是有底气的。这底气,来自花溪四季的美:春季,山明水秀,风花十里;夏天,天蓝水碧,烟云荡漾;金秋,清风如沐,瓜果飘香;冬日,溪河入画,清雅别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花溪青葱依旧,在天地间铺展出一轴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

花开自成蹊,花落亦成溪,这份天赐的风华和浪漫,涵养和抚慰在城市里滋生的乡愁,也接续了“诗和远方”的气韵与芳华。著名作家陈伯吹说:“过贵阳不上花溪,如入宝山而空手归来。”在花溪的时空经纬里,无论是季节之遇、山水之遇、心灵之遇,还是常人之遇、名人之遇、伟人之遇,每一次遇见,都是醉美时光。

走进花溪,总有美好的记忆生长在心里和梦里。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月14日第11版,《文萃报》2021年1月19日转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