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喜的头像

徐荣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8
分享

两棵银杏

一日,在家收拾房间时,偶然翻出了一张泛黄的彩照,照片背后留有钢笔写的日期:1991年5月20日。原来这是我高中毕业时的纪念照呢。我连忙拿起照片仔细端详,只见两棵高大茂密的银杏树下,第一排端坐的是高三年级全体老师,后面站立的三排,则是我们高三文科班40余名同学。尽管照片上的同学有的已叫不上名字,但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庞,让我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暖流,美丽的银杏连同母校校园生活的点滴,已成为悠远却永不会忘却的记忆,让我的思绪一下飞回到30多年前的求学年代。

我高中时期的母校——公安县南闸中学,坐落在长江支流藕池河西支北岸的藕池镇。作为一所县立公办高中,学校的规模不大,当时只设有高中三个年级共7个教学班。教学条件也极为简陋,两排平行的砖瓦平房是学校教室,其中北边的一排,为高一高二5个班;南边的一排,为高三年级2个班,其余为老师办公用房。两排教室南边的一幢平房,则是学校公用食堂,虽名曰食堂,却没有任何餐桌设施,平常学生们只能把饭菜用饭盒打包后,带回宿舍或教室食用。在两排教室的东边,是一个标准面积的运动场,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运动场的跑道由黄土简单铺就,每逢遇有下雨天气,跑道便变成了泥道。运动场中间,则建有全校唯一的一个篮球场,尽管四周杂草众生,但丝毫没有影响全校师生课余时间的运动热情。

虽然学校面积狭小,教学施舍简陋,师生数量有限,名声也远不及公安一中、三中等名校那般耀眼,但也有令全校师生引以为豪的优势,那便是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树。

如果说世界因绿植而美好,那么母校校园则因绿植而增添了靓丽色彩。学校地处荆江防洪区内,出于防洪需要,校园里种有大量有着植物王国“活化石”美誉的水杉,水杉因而遍布于学校的每个角落。教室、宿舍、食堂的房前屋后,一排排水杉直耸云端,气势轩昂,如同一个个忠诚的卫士。特别是教室西边,教师住宿区的一侧,则种有一大片水杉林。一棵棵水杉树形秀丽,深褐的枝干深深扎进地底,粗壮的枝干倔强地伸向天空,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如同个个威武的哨兵,无声地守护着整个校园,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在校园满眼的绿意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两棵银杏了。从学校的正门步入,便可看到两棵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的银杏,如同两把高高擎起的巨伞,巍然耸立于教室和水杉林之间。其实在鄂南地区,由于气候、水土等方面的原因,银杏树种植并不多、成活率也不高,尤其是这样高龄的银杏,就更是奇货可居了。没有人知道这两棵银杏究竟是何人何时所栽,但从遮天蔽日的树冠和高大粗壮的树干,便可判断足有百年以上的树龄。两棵银杏的树皮呈灰褐色,树皮上布有粗糙的小绊瘩,如老人皲裂的皮肤。笔直的树干中伸出强劲有力的枝干,将浓密的树叶撑开,犹如巨人的手臂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枝条上长满密密麻麻的叶子,叶子呈扇形状,象一把把精美的小纸扇。无论春夏秋冬,银杏总是那么高大伟岸,就像一座巨大秀丽的天然盆景,令人过目不忘、念念在兹。

记得读小学时,书上说银杏是活化石,是“植物中的熊猫”,便一直以为它是遥不可及的,没想到在母校校园一隅,银杏树竟以这样朴素亲切的姿态,陪伴着我们三年的高中生活。春天,在春风吹拂中,银杏从沉睡中渐渐苏醒,悄悄披上绿装,翠绿细嫩的树叶,如一枚枚晶莹透亮的翡翠,引来无数小鸟在枝头驻足,叽叽喳喳的欢叫惊动了整个校园。夏天,粗壮的树干和浓密的绿叶组成了一把遮天大伞,为师生挡住了炎炎烈日,洒下一片阴凉,在酷热中焕发出蓬勃生机。秋天,银杏树叶逐渐变黄,叶形古雅,散发出一份鲜亮又恬淡的美丽,在校园里各种植物中显得格外出众,在蓝天的映衬下,银杏树站立成一种高远的境界。冬天,经霜的银杏叶渐渐枯萎,一片片黄叶在冷风中簌簌飘落,银杏树下好像铺上了一张金色的大圆毯,毗邻的水杉林下一层厚厚的黄色树叶,看上去仿佛“满园尽带黄金甲”,光秃的树干倔强地刺破了苍穹,仿佛为来年的辉煌积蓄力量。

在校园与银杏接触最多的,便是每日的晨读了。清晨的校园,太阳喷薄欲出,天际碧空如洗,灿烂的阳光从繁茂的枝叶间照射下来,透过淡淡的清新的雾气,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显得格外宁静淡雅,令人赏心悦目。在老师的许可下,同学们作鸟兽散,三三两两地来到银杏树下、水杉林中晨读,大家或倚靠在树干上,或席坐在树荫下,有的大声诵读,有的闭眼默读,还有的相互背诵。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的银杏树下,朗朗读书声夹杂着叽喳的鸟叫声,同学们单薄的身影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坚毅,构成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银杏结果的时节。每日早起,抑或午后,当同学们漫步在校园里,从银杏树下走过,一阵秋风扫过,树上就啪嗒啪嗒的落下几个白果来。无心之间,大家捡拾了几粒带回宿舍,按照书上所写,泡了水后去皮,只剩下里面的白核。听说白果有减肥解毒之功效,是可以食用的。但高中三年,我却一个也不曾尝吃过。待寒冬来临,风雨骤至,金色的银杏树叶便落了一地。同学们会在叶落时分,捡起一片又一片漂亮的叶子,夹在书中用作书签,让自己的读书生活充满金色的光泽。每逢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便将一叶夹于纸页间,写道:送你一片叶子,这是南闸中学的银杏树叶,宁静而温润…… 

在那个年代,学校师资力量不是最强,学生的学习条件也远不及现在,但也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因为大家始终相信“勤能补拙”的道理。每天拂晓,天刚麻麻亮,同学们就自觉起床早读,由于学校食堂不提供早餐,大家就近在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包子、馒头、油圈,花3-5毛钱便可把肚子填饱。中午在食堂买来饭菜后,或在教室宿舍、或蹲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就着家里带来的咸菜咸萝卜就餐,餐后就趴在课桌上小憩一会。晚饭后,便在教室上晚自习,一直持续到深夜12点。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和同学们一期度过了难忘的三年高中生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高考的录取率是非常低的,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尽管大家非常刻苦地认真学习,但辛苦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回报,高考结果颇不理想。当年,我们文科班只有一名叫颜克波的同学考上了本地的一所中专学校——荆州财税学校,另有蒋晓梅、张田敏、朱克芳、王家祥等四名同学考上了本地的公安电大。高考失利并没有让大家气馁,后来不少同学选择了复读,听说不少同学考上了大学:理科班的杨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靖,西南交通大学;杨元菊,勋阳医学院。文科班的刘希梅,武汉钢铁学院;潘道林,中南财经大学湖北财政分校;毛叶枝,四川石油财经学院;陈祖炎,湖北农学院;刘克杰、刘才贵,中南民族学院……另有王科文等3名同学参军入伍后,在部队考上了军校。

几年前,在文科班班长潘道林同学的提议下,我们南闸中学89届文科班同学专门回母校组织了一次同学聚会。阔别母校20余年,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平房教室、食堂、宿舍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几栋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校园里假山奇石、亭榭花坛,甚是漂亮,与我们那个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听现任校长介绍,目前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开设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3000多人,近年来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不少同学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我们在感叹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同时,也为母校的不断发展壮大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和其他同学一道,还专门去探视令人魂牵梦绕的两棵银杏和水杉林,然而令我们大失所望的是,水杉林早已夷为平地,两棵银杏也不见踪影。听蒋晓梅同学讲,前些年在进行校园改造时,为达到整体规划效果,时任校长提出将两棵银杏树移栽。但不幸的是,移栽后的银杏树可能水土不服,之后不久便先后死去。听闻此言,我不禁一阵心痛:难道这名校长不知道“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吗?难道为了所谓的校园改造,非要将这两棵100多年树龄的古树迁移吗?然而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再多的后悔也换不来古树的重生。

尽管两棵银杏已不在世,但银杏树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却永远深藏在心底,学生时代的难忘岁月和师生情谊让令我难以忘怀,高中时期磨练出来的意志品质和永不言败的不懈追求,让我终生受用,也鞭策、鼓舞着我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