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桂枝的头像

蒋桂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07
分享

庐山雪韵

2019年春节期间,我开启了江西之旅,游了南昌、景德镇、婺源、九江,最后一站就是向往已久的庐山。

那天,从九江汽车总站乘坐中巴,1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庐山北门。沿着蜿蜒绵亘的山路盘旋向上行驶,没多久看到公路两侧的岩壁上,垂挂着一串串形状各异的冰凌,好似长短不一锋利的刀剑,寒光闪闪,两旁的树木均已披上银装。再往上走天地皓然一色,积雪压枝,粉装玉砌。绵绵的白雪装点着远峰近岭,山舞银蛇,莽莽苍苍奔向天际……

司机师傅说,前两天刚下过雪。这时,路上也渐渐看到了残雪的踪迹,积雪被车轮碾压后,变成了一条条的小沟,雪地里夹杂着被冻住的冰粒,车轮开始打滑,发出“刷刷”的声响。司机师傅下车给车轮上好防滑链。车在冰雪堆积的路上艰难前行,远处群山巍峨、云雾缭绕、银装素裹,千峰同一色。

“匡庐奇秀甲天下”赞美了庐山自然风光,但深藏其中的文化底蕴更彰显出庐山独有的美。庐山是集政治、宗教、人文、历史、教育为一体的千古名山,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和国家领导人都多次登上庐山,在此留下了无数的旷世名篇。唐代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雄浑的美;宋代诗人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描摹了庐山朦胧的美。这些都使我对庐山有几多的遐想,几多神往。

进入北门不久,就到了庐山半山腰的牯岭镇,这是一个依山而建,海拔1164米的小镇,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是庐山风景区的中心,各式酒店、民宿、宾馆、超市、银行、邮局一应俱全,庐山的游客中心也坐落于此。站在牯岭街心公园凭栏远眺,远山惟余莽莽、峰峦叠嶂,历史遗留下的别墅群错落有致,风格迥异。在雪色的笼罩下,群峰逶迤、青松落雪,天地之间都弥漫着冰雪的味道,寒风拂雪,银白色的雪花漫天飞舞,给这个云中山城,增添了几分灵动、几分妩媚。傍晚时分,被雪浸染的夜色,仿佛是黑白交织在一起的柔纱,朦朦胧胧的流溢在近镇远山,给庐山增添了几分魅力、几分神秘。

雪后的庐山铺琼砌玉,恰似一片琉璃的世界,路面滑的像溜冰场,光的几乎可以照到人影。每走一步脚下都会打滑,我提心吊胆地走着生怕滑倒。还好,在牯岭正街的超市里买到了防滑鞋套,穿上它心里踏实了许多。

第二天早晨,踏雪径直去往游客中心乘车,庐山的景区交通车既方便又人性化,一次购票可在一周内无限次乘坐,可达各景点。

下车后,我手执登山杖,脚踏防滑鞋,行走在去往庐山会议旧址的路上,脚踩在冰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路旁都是参天的树木,树冠像撑开的硕大的伞被冰雪覆盖着,洁白晶莹。矮些的针叶松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也让积雪压弯了枝头,不经意碰到了它们,积雪就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我努力做着深呼吸,感受雪后庐山的气息,偷听冰雪与树木的私语,欣赏大自然的浪漫,感知天地之间的静谧。顿时神清气爽,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放松下来,我徜徉在这银色的世界里,放空纷纷扰扰,仿佛这洁白的天地间,就由我一个人独享。在这一片安静的纯色里,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我把这一切都记在心里,默默的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浮想联翩之时,抬头望去,一座石木结构中西合壁的建筑呈现在眼前,上面红色大字是“庐山人民剧院”,横幅上写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外观大气庄严。这个建筑与庐山抗战纪念馆、庐山大厦,被称为民国时期庐山的三大建筑。1935年落成名为“庐山大礼堂”,这里曾经是蒋介石培养国民党骨干的地方。解放后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1959年,非同寻常的中共中央八届八次会议(庐山会议)在此召开。毛泽东主席曾在这里主持了三次重要会议,这也为庐山罩上了浓郁的政治色彩。所以说,庐山在近代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政治历史的名山。礼堂的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站在此地,看着一排排的座椅和陈设,仿佛看到伟人当年在这里指点江山,力挽狂澜铺展宏图大略。

再往前走是芦林1号,即毛泽东旧居。这栋中西合壁的别墅座落在芦林湖畔,毛泽东主席1961年和1970年分别在这里居住过两次,现在为庐山博物馆。眺望平静的芦林湖,仿佛看到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畅游那矫健的身影。

庐山的别墅群是庐山一道靓丽的风景。曾几何时,这一栋栋的别墅,有多少风云人物在此留下身影;各种不同身份的历史角色在此留下足迹;多少重大事件这里酝酿和演绎。老别墅的故事,既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也有建筑艺术与幽雅环境完美的结合,堪称庐山的奇迹,建筑史的奇迹,也是万国建筑博览会。

其中的美庐别墅,是别墅群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处人文景观。这里曾经是蒋介石的”夏都“官邸,是宋美龄“美的房子”,这里也是唯一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的地方。这里的展品,其一,为美庐留存物品;其二,为国民政府要员在”夏都“政治活动的照片和物品;其三为牯岭历史等。我走进每一房间,仔细地看着每件展品,一楼是会客厅和宋美龄的卧室,装潢的典雅气派。二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他们的卫生间用目测有十多平米,那个年代就用上了先进的抽水马桶,可见当年生活的奢华。

曾经是”禁苑“的美庐,今天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以独有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树木掩映下的美庐,不畏历史变迁和年代的云烟,以特有的风姿留给世人许多久远而泛黄的故事。

沉浸在白天走过的美景里,一夜的辗转难眠。清晨,我拉开窗帘,窗外的山、树、别墅都笼罩在大雾中,天地连一片,万象晓一色。

庐山的地理位置,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水气充足,空气湿度大。气候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都造成庐山多雾的原因,据统计庐山每年有雾日子,将近达到200天左右。

刚走出住处,一阵凉风裹挟着云雾劈头盖脸向我扑来,顿时感到头上脸上都是湿漉漉的,我仿佛行走在云雾迷茫的仙境里。乘景区交通车前往含鄱口,一路上祈盼雾气消散,好去目睹含鄱口之美。

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含鄱岭与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形凹如口,面对着鄱阳湖,大有一口将其吞下之势。拾级而上,到达含鄱亭,如果晴天,站在这里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也是观日出、看云海的最佳之处。

走下含鄱亭,有一条长形石凳,是毛泽东主席曾经坐过的,我也仿照伟人的样子坐下来左腿压右腿拍照留念。

雾气越来越大,漫山迷雾漫卷,鄱阳湖已经完全藏觅在云雾中,天地一片苍茫,含鄱湖不见踪影。我伫立在茫茫的迷雾中,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眼前的雾气变幻莫测,远处的山峰一会儿不见踪迹,一会儿又探出头,好像在捉迷藏。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等了很久,不见雾气消退,而且越来越浓,我只好乘车前往西线的如琴湖。

如琴湖,因湖形状似一把小提琴故而得名,湖中有曲桥、湖心亭,与花径组合成一体。到如琴湖后,仍然是大雾迷漫,雾气游弋在远处的山间,山峰若隐若现,湖面上雾气一会儿絮状,一会儿成团儿,一会儿成带状,无拘无束铺天盖地而来,感觉伸手可触。湖心亭好似身披婚纱的新娘,含情脉脉地站在湖中,一会儿露出原貌,一会儿怀抱琵琶半遮面。眨眼间,峰隐湖失,我好似闯入混沌的世界。沿着湖边的木栈道,穿行在雾里,围着湖走了一圈。忽而雾气升腾,转眼淡如薄纱,不知何时又明亮起来,真是变幻莫测。

湖畔的花径被誉为“匡庐第一境”,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是在此欣赏桃花时,诗兴大发脱口吟诵的。徜徉在大林路上,阳光透过迷雾,留下一路斑驳。花径中白居易草堂前吸引了众多游人在此驻足留影。

再往前走就到了仙人洞。仙人洞高十米,深也是十米,“一滴泉”在幽深的洞内不知疲惫的滴嗒滴嗒低吟着。此处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传说他就是在这里得道成仙的。洞外云雾缭绕,洞内仙气飘渺,站在洞口,禁不住吟诵起毛泽东主席“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壮美诗篇。

看着淡去的雾气,我还想去含鄱口,去看那湖光山色的美景,于是再次乘车去了含鄱口,那里仍然是大雾迷漫。我很是失望,只好找餐厅吃午饭,稍作休整,继续乘车三去含鄱口,也许是老天看到我的诚心,雾气稍退,隐约能看到鄱阳湖,但还不是很清楚。

由于雪后路面的湿滑,五老峰和三叠泉没开放,所以没能目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景观,虽说有些遗憾,但也给自己留下了再登庐山的心愿。

三天三夜的庐山行,披雾踏雪,有一路的艰辛,有赏美景和读历史的欢娱。庐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