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桂枝的头像

蒋桂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15
分享

胡同里的河

在北京繁华的闹市中,隐匿着一处水巷穿街的小江南——三里河公园,金秋时节我一睹其芳容。

十月的秋阳温柔地洒在身上,国庆盛装扮靓了北京城。游览天坛公园后出北门,已将近中午一点钟了。欲寻餐厅,马路对面“老磁器口豆汁店”的字样映入眼帘。走进不大的门面,店内摩肩接踵、人头攒动。食客们排着长队购买食物,有豆汁儿、焦圈、艾窝窝、驴打滚儿、麻豆腐、糖耳朵、面茶、豌豆黄儿……看的我眼花缭乱。等了好久才有了位置,要了豆汁儿、豌豆黄儿、焦圈、艾窝窝,美美地吃了一顿具有特色的午餐。

走在花团锦簇的京城,沿着祈年大街进入珠市口东街,转弯进入南芦草园胡同,抬眼望去,一条弯曲的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粼粼的波光,两只红嘴黑衣的天鹅相依相偎的秀着恩爱;成群结队的锦鲤扭动着彩色的衣裙。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三里河公园。

据记载,元代老北京丽正门(今前门)外有一条小河,从鲜鱼口一直流到桥湾,最后流入金鱼池,一直向东流向通州。因这条河与前门相距三里故得名三里河。由于长期未加疏浚,河道逐渐淤塞。明代正统年间,为防止雨季水溢泛滥,开壕用以泄水。公园里一块碑牌上撰文:“吾城南三里河旧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水多溢,乃穿正阳桥东南洼下地,开壕口以泄之,始有三里河——《明史》”。

三里河修通以后,使正阳、崇文两座城门外居民和商业迅速发展扩大,一度成为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继而有煤市、珠市口、粮食街、鲜鱼口等集市相继出现,三里河以东也逐渐成为居民区。

明中期,河道日渐淤积,朝廷多次下旨、拨款治理河道,但都因工部大臣等大小官员贪污不作为,未能将河道疏浚,明末期,因河道严重堵塞河水断流,三里河基本废弃。

到了清代,三里河不再做为泄洪渠道逐渐被填平,附近居民沿河道故址修建房屋。清末,金鱼池以北的三里河水已经干涸。民国时期,仅剩一条很窄的河道了,由于当年越来越多逃荒逃难的穷人聚集在此,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三里河最后变成只有两三米宽的臭水沟,就是老舍笔下的“龙须沟”。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市政府下决心根治龙须沟,将明沟改成暗沟、修建马路。只有沿河道而建的老胡同,勾勒出古三里河的基本走向。  2017年,北京市按照“老胡同、新生活”的标准,对三里河地区进行治理和提升。一条河流还原了古三里河的位置和走向,使三里河重见天日。这全长仅有900多米的河,与乔木花卉、胡同、四合院等自然环境融合,古今交映,向世人展示了“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清幽意境。

踏上蜿蜒的木栈道,河道两旁的芦苇挺着窈窕的腰肢。微风吹过,刷刷的声响让人感觉在芦苇荡中徜徉。早在明代三里河两岸便是芦苇丛生,因此出现了南芦园和北芦园,这些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穿行在高高的芦苇丛中,苇叶亲吻着脸庞,淡淡的清香直抵心肺,恍若置身水乡,野趣横生。走出芦苇丛,视线开阔了。清澈的河水里,有的荷叶平铺在水面上,有的骄傲地挺着身姿,零星的荷花和莲蓬做最后一季的亮相。几个圆形小喷泉,开着晶莹剔透的花。临河有一座古朴的院落,爬山虎茂盛的藤蔓,一直延伸到那扇质朴斑驳的木门上。透过院墙上扇形的镂空窗向里张望,几垄小葱长得郁郁葱葱,收获过的玉米秸依然站立着。绿茸茸的草地上,草编的牛羊栩栩如生。一派田园气息,突然感觉回到了农耕时代。

沿着用古旧的砖铺就的道路前行,清凌凌的河水、仿古的凉亭、别致的水榭长廊、造型各异的小桥、绿草和鲜花相拥的小路,将江南水乡的美景融入了古老的北京。沿河两岸的胡同青石板铺路,一个个灰墙灰瓦的四合院,让人感觉到老北京的韵味。

临岸有一个古色古香茶饮店,“茶鱼”这名字与周边的环境很是搭调。一位银发老者,操着浓重的京腔侃侃而谈:“我打小是在三里河儿长巷二条长大的。那时,房屋破旧、胡同狭窄、道路坑洼。一下雨,屋里屋外都是水,屋里地上的瓶瓶罐罐都飘起来了,顶子上滴滴答答的漏雨。外头的厕所臭气熏天,苍蝇嗡嗡的。再瞅现在,这环境太好了,我每天都上这来遛弯,这就是北京市中心的小江南那。”老者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那几个水里小岛上的香椿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原来居民院子里的,河边那石磨盘是修河时在地下挖出来的。那些砖道是用拆老房子的砖铺的,石板道也是用以前的旧石板铺的。修这个公园,政府可是动大脑筋、花大力气喽。”

走出茶饮店,踏过横跨小河的木桥,一群锦鲤在水中畅游,大的足有二三斤重。河岸的胡同里,几位五十多岁的大姐,身穿各色旗袍、摆着各种姿势拍照。一位身着焦糖色暗花旗袍、卷发披肩的大姐,手挽米黄色精致的小包,从胡同口径直向深处款款走去,脚下棕红的高跟鞋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咔、咔”声。她的背影与灰墙黛瓦的四合院和青石板路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段泛黄老胶片,瞬间穿越到了旧时光,一幅悠闲市井生活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一个转角处河边的小屋木门、木格窗,古朴典雅,门口有“春风习习”四个字。进入店内,书香满堂,屋内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不同的杂志。临窗而坐,斜阳透过镂空的窗棂斑驳地洒在书桌上,向窗外望去,河边垂柳依依,树影婆娑。这是歌手刘若英夫妇建造的国内第一家杂志图书馆,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稀缺杂志。携书韵的香气,行走在宁静的小河边,顿时感觉即文艺又清新。

其实,过去这里也不失文艺气息。老北京时这一代有很多戏园子,梅兰芳、程砚秋等一代名伶曾在这附近居住过。沿河岸慢慢行走,遐想着梅兰芳大师,当年在古三里河畔漫步会是何等模样。如今,我漫步在此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文艺起来。

顺着河岸有长巷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等胡同,很多院子还住着居民。长巷头条胡同汇集了江西新建会馆、江西丰都会馆、安徽泾县会馆、福建汀州会馆,还有一座被保护的长春别墅等诸多的历史遗存。

走到公园尽头,一组卖鱼的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对面就是鲜鱼口美食街,我猜想这卖鱼的塑像可能与当年的鲜鱼口有关吧。

名不见经传的三里河公园,藏在喧嚣闹市的胡同中,即有现代的气息 ,又不失老北京的韵味,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脉古今并存。那灰砖灰瓦的四合院,讲述着三里河的故事;那古老的国槐、香椿、榆树、旱柳,诉说着三里河的今昔;一条灵动秀美的小河,赋予了老胡同鲜活的生命力。

宛若小家碧玉的三里河公园,文景交映古韵悠扬,惊艳无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