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甘炽的头像

甘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9
分享

淡淡的笔触 浓浓的乡情——读牙韩彰散文集《屈指家山》

捧读牙韩彰大著《屈指家山》,宋代诗人马子严《贺新郎》里的诗句便蹦了出来:“数归期、屈指家山晚。归去说,也稀罕。”面朝故土,高吟归去来兮,不正契合牙先生当时书写此书的心绪吗?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精神地理,精神地理会随着作家的成长而变化。牙韩彰最初的精神地理当然是掩埋他脐带的地方--林玉屯。后来,他先后到桂林求学和到南宁工作、生活,他的精神地理不断扩大,逐渐化成了八桂大地。家乡的秀水、名山、文化、故人……无不烙刻着他对家乡深沉的牵念!孙艳庆博士说:“‘屈指家山’的本意是掰着手指数故乡的人和物,比喻对故乡的牵挂和眷念。”我十分赞同!但我觉得“屈指”还蕴蓄着优秀、无可替代等意思,更指向作者心中的独一无二的故土。读罢全文,是作者对家乡真诚而深沉的爱,让我记住了林玉屯、沙爱街、凤山县诸如此类的地名。

牙韩彰来自于农村,朴实而真诚。他笔下的乡村,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对乡土的眷恋。如《“方形水槽”林玉屯》,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把连同我们屯那一带的十几个山寨划作生态保护区,让住在里面的村民负责保护林木,粮食由政府补贴,这样不过十年,那里肯定会出现猴子成堆、鸟雀成群、野菜遍地、泉眼叮咚的景象。”《面对故乡,我只有谦卑和低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要求别人或教导别人该如何热爱家乡,热爱亲人,更多的应该是谦卑和低语地走着或鸟语花香或布满荆棘的路,多问问自己,我们到底如何去做,才对得起家乡和亲人的期盼,才对得起祖先们在天注视着我们的一双双期待的眼眸。”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爱乡情感的河流汩汩而流。

写生活的细微,写独特的感受,写人的灵魂……这是本著的一大特色。如:“每一想到沙爱街,首先想起的就是大姑妈。大姑妈的那几个玉米红薯比肚子里那几声怪叫更让我记起沙爱街当年的模样。”(《三六九圩沙爱街》)这应该是珍藏在作者心中几十年挥之不去的细节,每每想起心底总泛起或温暖或疼痛的涟漪,这也是散文最好的素材。

在文化的关注上,也是本著的另一特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者是一位仁者,八桂一些文化名山,在他的毫端上灼然而现,如伏波山、鱼峰山、叠彩山、桂平西山、独秀峰、八角寨……作者在述说历史、写景状物、风土人情、家乡变迁等等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融入一些鲜见的文化观点,而洇出了一片思想的印痕。如《青秀山:阳明先生过化之地》,作者开始以为“过化”乃“过世后火化”的简称,后来查找资料,始知“过化”乃从《孟子·尽心上》的“夫君子所过者化”一句简化而来。青秀山上的“过化”一词,显然是在颂扬阳明先生在南宁讲学教化百姓的德政。又如《伏波山名,与将军何涉》文中对孔有德的评价,称他为“反骨仔”,不带个人之私。孔有德临死对儿子说的话:“苟得免,度为沙弥。勿效乃父作贼一生,下场乃有今日耳。”作者有史学家的认真谨慎态度,大胆质疑:“文盲应该不会说得了‘苟’‘乃父’这么文绉绉的字眼,不过总结自己‘作贼一生’,应该是真的,而且恰如其分。”

周作人写散文有一条经验,要“添上一种气味”。我觉得《屈指家山》整个文本也弥撒着一股特殊的气味,那就是淡淡的诗味、浅浅的乡趣。作者首先是一位诗人,所以他的语言总有一股典雅的诗味,读起来节奏感较强,就像漫步于飘着黄杏叶的小径上。

作者是勤奋之人,每到一地,他都细心地收集当地的文化史料、史籍,诗词歌赋亦不放过,并恰到好处地嵌入其中,使文章益显诗性之美。如散文《乡情清如兰阳泉》引用了当地的歌谣:“鸭嘴不比鸡嘴尖,哥嘴不比妹嘴甜”,幽默风趣,朴素浅显。另外,作者把家乡凤山的俚语、趣话信手拈来,相映成趣。如“老猫跌碗架”、“你这是自捡马蜂放裤裆”……某君八十岁了,在一次艳遇中突发疾病而亡,村人为其坟墓立了一块石碑,并刻上一联:上联“迷死情色君莫笑”,下联“八十问柳有几人”,横批:功夫老到。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牙韩彰用淡淡的笔触,道尽了浓浓的乡情。掩卷之余,我仿佛随着作者抵达了他的故土,沐浴在这些物质与精神的光芒之下,激动着、温暖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