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讯故里游记
吴家胜
由于在鲁讯先生故乡浙江绍兴过新年,正月初三一大早,便从住地的上虞乘公交到东昌坊游览鲁讯故里,瞻仰鲁讯先生。
说到鲁讯,只要是中国人,应该不会忘记的。
鲁讯故里包括鲁讯祖居、鲁讯故居、百草堂、三味书屋、鲁讯纪念馆等建筑,以及一条不大的河流,河流里行驶着的乌篷船。
鲁迅祖居,叫周家老台门,是鲁讯祖父祖母居住的地方。悬挂在“台门斗”仪门上蓝底金字的“翰林”匾了。这块“翰林”匾是鲁迅祖父周福清三十三岁考中进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时,由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立,展示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鲁讯故居即周家新台门,是鲁讯先生出生成长的地方,在那里鲁讯过上幸福的童年生活。
周家新台门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西面有一房间称“西次间”,鲁迅先生于1881年(光绪七年)9月25日在这里出生,幼名阿张。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后来,鲁迅回乡任教以及出外回乡也在此住过。
院内有一个天井叫桂花明堂,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听他的继祖母蒋氏给他猜谜、讲故事。
18岁时,鲁讯到南京考入不收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寄居在叔祖周椒生家。时任江南水师学堂管轮堂监督的周椒生,取“百年树人”之意,为鲁讯先生改名为周树人。
从鲁讯故居后面,穿过一道圆门,便到百草园。鲁讯最快乐的地方,可能要数百草园了。
百草园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但鲁讯看到“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还听过“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到了冬天,还和“闰土的父亲”学捕鸟……这些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百草园,让鲁讯过上快乐的童年。
三味书屋位于寿家台门第三进的东侧厢房,是绍兴“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是有钱人才能到此上学的书屋,当时寿镜吾先生在这里任教。鲁迅 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的三进式结构,前临小河,架石桥与周家老台门相连。在第一进台门斗的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在光绪二年中丙子科举人用来光耀门楣而挂上的,表明此户是书香人家。
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看《松鹿图》,耳边仿佛听到鲁讯在说,“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鲁迅的座位在书屋东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
看到“早”字,似乎看到了鲁讯在认真求学的模样。
鲁讯纪念馆是鲁讯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三味书屋)隔河相望。
纪念馆门正上方“鲁迅纪念馆”匾额是郭沫若题写的,门口两侧立柱上楹联为“文章捭阖承先哲,笔墨纵横启后昆”,正是鲁迅先生的写照。
纪念馆馆内的陈列厅由序厅、南北主展厅、辅助展厅、名人文库及休闲区等几部分有机组成。
南展厅底层展出了鲁讯坐在百草园的石凳上听少年闰土讲故事的雕塑,刊发作品《父亲的病》《琐记》原书籍,家道中落时《绝卖屋契》影印件以及其祖父同中进士的清同治十年辛未科考碑拓印件。
南展厅二层展出鲁迅南京、日本、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地的生平事迹。展出了1921年12月4日《晨报副刊》刊发署名巴人的《阿Q正传》、1926年4月12日《语丝》刊发署名鲁讯的《纪念刘和珍君》等原报。展出了刊载在《新青年》上的《狂人日记 》《孔乙己》《药》《风波》,等原著。展出了鲁讯先生的《伪自由书》《鲁讯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专集。展现了鲁迅将自己的笔化为匕首,为投枪,刺向黑暗、刺向腐朽,去唤醒民众、振奋精神,去拯救民族的危亡,去鼓舞民众的斗志!
北展厅二楼展示陈列主题为“民族魂”的鲁讯半身雕塑,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上对鲁讯的评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维埃中央政府《至许广平的唁电》,再现鲁迅逝世后,举国哀悼,让人无限沉思。
在鲁讯故里,我还游览了朱家台门、绍兴三缸文化馆、百年咸亨等景点,还品尝了独具特色的“孔乙己茴香豆”、到绍兴黄酒馆品尝绍兴黄酒。最遗憾的是,可能是当天游的人太多了吧,没有得坐乌篷船。
鲁讯故里展示了鲁讯人生轨迹与创作过程,让人重新审视文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