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和南风比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刮得很大很猛,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很紧。而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行人觉得春暖上身,于是纷纷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效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强制的方式去改变别人往往效果不佳,而顺应对方本性,引导其自我觉醒或许能事半功倍。
有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刚带高一那会,班里有个同学经常逃课上网,家长也管不了,老师们也都拿他没办法。后来这位老师找到孩子问他:“你想不想成绩变好?”他说想。老师又问:“你想不想考大学?”他又说想。老师继续问:“你想不想考上清华北大?”他还是说想。老师接着说:“既然你这么想,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如果上课时你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你的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变得特别努力,最后真的考上了清华。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顽固的人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你想让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开始锻炼身体,与其强迫他每天跑步健身,不如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再让他加入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来,这样既不会消耗他的精力,反而还能提升他的生活幸福感,从而实现你的目的。
再比如,你想让孩子多做点家务,与其命令式地让他“去打扫卫生”,不如给他提供更多的选择,“要不咱们现在一起把厨房收拾一下吧,要不等会咱俩一起把客厅擦干净”。这样的指令会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进而更愿意服从你的安排。
其实无论是人还是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顺应其本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引导,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则会适得其反。
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管理层在尝试变革时,最初使用命令式的方法,结果遭遇员工的抵抗和不满。后来公司转而采用南风效应策略,通过开放对话和奖励计划,让员工在变革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一策略收到了奇效,员工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大幅上升,公司业绩也随之增长。
批评不如说服,惩罚不如激励,强势管理不如情感交流,以理服人不如以情动人。
在为人处事中,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是用暴风骤雨的方式去压倒别人,而是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的去感染人心。他们懂得换位思考,善于推己及人,从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更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他人,而是用尊重、理解、包容的态度去感化对方。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运用人性中的软肋来打动别人。因为人都有自尊心,当一个人受到尊重时,他就会感到满足而心情舒畅,从而做出积极的反应;反之,则会心生怨恨,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聪明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总能把握分寸,拿捏尺度,既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又能让别人愿意跟你合作。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接纳别人的短处,学会接受别人的缺点,而不是一味地挑剔责备。
而那些不懂得尊重别人,喜欢恶语相向,总是一副盛气凌人模样的人,迟早也会被所有人孤立。要知道,再好的东西如果硬塞给对方,就会逐渐失去价值。人与人的相处也是如此,没有了尊重,就没有了吸引力,最终只会让彼此越走越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赏识。”南风效应就是体现了这种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和情绪影响的重要原则。这种效应强调了正向激励的重要性。当个体感受到他人的欣赏和支持时,他们更可能表现得积极、合作。这就如同在黑暗中悄然洒下的细雨,滋润着心灵,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古代的贤君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百姓自然会心悦诚服,这就是正向激励的力量。而强硬或负面的交流方式往往引发防御机制,使人们更加封闭和抵抗。这类似于行为主义中的惩罚理论,惩罚通常没有奖励机制的长期效果好。就像用鞭子抽打马匹,虽然能让它暂时前进,但长期来看,它可能会变得更加胆怯和抗拒。所以,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不妨多给对方一些肯定和鼓励,这样,对方才更容易接纳你的观点。
1968 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他对校方说,他们做了一个研究天才儿童的项目,并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经过专家鉴定后,这些孩子都是天才儿童。但实际上,这些被选中的孩子是随意抽签决定的。半年之后,再次进行测试时,罗森塔尔发现,那些被预测为天才的孩子都变得更为聪明、更有自信,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这说明,我们与其通过严厉的惩罚来纠正他人错误,不如像曾子杀猪那样通过言行一致的方式给他人树立榜样,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然后在表扬和积极的引导下,鼓励他们发展好的行为习惯,以关爱和尊重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在温暖的氛围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