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海的头像

华海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1/25
分享

在一个地方停下

  一

在一个地方停下来。在一段时间中清零,回到自然之中。思想也得以放松,恢复它原来的形态。

恰如梭罗所说,“许多我们必需如此的生活并没有必要”。但事实上又有几人能学梭罗提一把斧头去丛林里开始另外一种活法?许多时候,我们只是“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偶尔与大自然亲近一下,与花木虫鸟建立起暂时的关系,这也会有所裨益,至少有助于身心的舒解和释放。如果能像《天地历书》中所倡导的,每日从体验自然开始,三百六十五日都尝试与自然建立新的联系方式,那就构成了一种常态化的生态生活,将会有助于一个人形成生态化的价值观念和生命态度。

现代生活中的人,活得越来越快,繁复变化的物质生活形态让人越来越碎片化,向着自然的反方向奔跑。与此同时,人对自然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也在不断退化。在读图时代,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电视屏幕抓住了我们的眼睛,而对身边的自然图景往往视而不见,似乎虚拟的空间便是我们的世界。这是否有些悖谬呢?许多情况便是如此,人们身陷其中而不自知,在追逐的过程中,忘记了我们出发的原点也是最后的终点。

有时,确实需要走开一会儿,拉开一点距离,在一个地方停下来。与事物贴得太近,不利于构建智性的空间,会伤害智慧。站在外面看一看,以远方为参照系,再审视习以为常的一切,便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这就是所谓的拉开思维背景,跳出“已知障”,在新的视野中聚焦问题。

   二

在旷野停下来,仰看星空,单个的星星显得那样渺小、星光微弱,但放在浩瀚宇宙的宏观视野中,便会发现正是由无数的星星组成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大时空。

一颗星星既是最初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瞬间也是永恒,因而它不是孤立的,是星河整体中跳跃的浪花。一颗星的渺小融汇于星空的浩瀚,它便是辽远、广博的一部分。星光和星光可以交融,就如生命的共同群体。但一颗星不能超乎星河之上,脱离群体。否则,它就会失去光的折射、辉映,成为孤立、破碎的殒石,最终坠落于黑暗的深渊。

   三

在一个地方停下来,静静地打开一本书,并做一些札记: “ ……在当代自然文学作家心目中,人与自然已不再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是我和你的关系。他们认为已经没有一个单纯的自我,而只有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自我。”(程虹《寻归荒野》)

爱德华·艾比在《漂流而下》中写道:“无论哪里有鹿和鹰,哪里有自由和冒险,哪里有荒野和奔腾的河流,梭罗便会发现他永久的家园。”

爱默生说:“在丛林中我们重新找回了理智与信仰”。梭罗认为:“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

利奥波德确立了“土地伦理”的行为标准:“任何有利于保护生物社区的完整、稳定和美丽的行为都是对的,反之则是错的……”

在阅读中,心灵也随着自然世界慢慢打开,包容一切的宁静在夜幕深处缓缓流动,如一条思想的长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