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开明的头像

何开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13
分享

初识石柱

为记录渝利铁路第一次担当铁路春季大运输任务的繁忙景象,我与几位《西南铁道报》记者、铁路作家,从重庆乘高铁动车直奔石柱火车站,深入铁路运转室、客运车间、物流货运、供电系统,信号电务和养路工区队伍等现场实地采访。

铁路向山谷伸延定位交通走向,这是国情发展所致,也是促进城乡结合的快速机制。渝利铁路是沪汉蓉快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缓解川渝地区前往中东部地区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局面,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快速发展,为打造成渝经济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快速、大能力运输保障。

石柱火车站是渝利铁道运输线上一颗璀璨明珠,车站艺术建筑精美,宽大而宏伟的花园式广场,都体现出高品位现代化气派。车站广场上,用大理石砌成的艺术方柱上,一位身着古戎装铠甲的年轻女子,手持长矛缨枪,威风凛凛,两眼放彩疑视着前方,脸部表情深沉,思绪复杂而多虑,身边是一匹非常剽悍的战马,好似她刚从战场上胜利归来。铜像的底座上刻有“巾帼英雄秦良玉”,雕像整体体现出一尊鲜衣怒马状态。

秦良玉,明朝末年四川忠州人,“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年及笄嫁石柱土司千乘,丈夫死后继位为明朝第一个女藩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她一生戎马四十余载,金戈铁马、文韬武略,因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秦良玉树立了一座爱国爱民、坚贞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丰碑,激励着无数土家儿女为了国家和人民舍生忘死、坚毅前行。

结束了一整天的“春运”采访后,我们乘车到石柱县城去住宿。到达县城时,日薄西山,已是灯火一片。

石柱县,整个街区依山而建,一条浪花翻银的溪涧水,用奔涌直下的方式穿城而过,大山间小溪多系水流充沛,落差也达几百米高直奔龙河。人们利用龙河大落差能量,建起一座小型无坝体、水车型水利发电站,为全县街道灯饰照明,农业稻田耕地提水灌溉,解决了部分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电站为这座城市,提供了多年的清洁能源。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一座袖珍之城,可说是亮彩无限。一条“山泉”——龙河在城边流淌,从长江口岸延伸于大山之中,它古老而恒定,风景也跟随流经地造就出两岸茂密的层叠绿洲。龙河浩荡奔涌,沧海桑田,曾经承载了食盐与土陶器和大量农产品进出的船货商业发展。弯曲流淌的龙河水,滋润了这方山川大地,养育了一方朴实厚道勤劳的人民。自然润物浑然天成美化了世界,也为人类生存劳作、创造文明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欣赏龙河彼岸的古代廊桥,是人生旅途美好时光,认识大山丘壑中小城市大器风范,也了解这里民众的生活习惯。尽管我踏上石柱县土地还是第一次,这方亮丽的天地都是层梯路明,确实小巧玲珑,也是来源于远古记忆中的城市,它在我心灵上,还是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我通过这样的视觉,认识和了解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过去的悠久历史,以及这片热土厚重的民族风情与传统文化。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最大莼菜生产基地”,是“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石柱街头道路较窄,且显高低层次感而平直流畅,明清建筑风格的白色风火墙,显露在各条巷道街口中,随处可见,它们见证和诉说着石柱时光的过去与现在。夜晚大街上商业繁荣,人气十足,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我们来到一处名为土司山寨宾馆住宿,几位女服务员热情介绍道,这里是石柱县城最高级的住处。土司山寨依龙河水边而建,建筑整体古朴典雅而独立大器,楼层走廊流畅合理,红柱花窗小青瓦光彩照人,楼与楼之间飞檐翘角,木质凿口锁孔有鲁班技术结构,建筑内外雕梁画栋,有许多古典文化氛围,不论是板式或镂空花雕刻,每一幅图案内容都展现出一个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几幅当地名人字画点缀其中,为宾馆增添了现代艺术气息。房间宽敞明亮,从窗台处望去,龙河对面是旗山,下边是古色亮丽的风雨廊桥。这土司山寨的环境真是别有天地,融入这自然和人为美景,大家感到惬意与满足。

据史书记载,土司制度也称土官制度。早在我国元、明、清王朝过程中,在部分民族地区,为便于统辖管理,如纳税征兵、交租供粮、保守疆土等。就授予当地统治者世袭官职,以统治远地人民的制度,同时也保一方平安。后来以改土归流政策,才废除了土司衙门制度,实行了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又随着国家发展,后来才有了武职与文职官吏,如宣慰使、宣抚使和安抚使,以及土知府和土知县。这是中国人类政权长河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此时是正月初九,在这隆冬的初夜,春节浓郁的年味还在,非常有质感而壮观景象的龙河廊桥,灯火辉煌,河道两岸飘彩依然,伟岸长廊垣中大红灯笼高挂,沿河两岸有蜡烛造型的灯柱,用起伏的光影闪烁,一直延伸到河弯前的那一边。廊桥上游玩的孩子、老人们也非常欢欣和满足。好吃街的食品美味,还有旗山下的龙河岸旁,悠闲自在的人潮涌动,组成了月光如水的一幅长画卷,无不体现和透视出人们对当今新生活的喜悦。

廊桥又称风雨桥,多建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山川河流之上。风雨廊桥时兴于唐朝初期民间乡土建筑,它以坚固耐用,结构独特美观,从我国远古时代以来,它深受人们青睐。在我记忆中,曾经有一位高僧叫貌缓大师,当了一世掌老和尚,在他平凡一生中,都有自己的善意理念和实践智慧,对人处事却一往情深,他都从事为民务实,为了将忧虑和思考写满大地,却留下许多光辉的功德业绩,他说:“人生至古三件事,修桥铺路建廊桥”。我去过许多不同结构形式的风雨廊桥,就在渝东南武陵山乌江画廊一带,还有湖南湘西的大小河面上,风雨廊桥搭建起人们走出山谷通向外面精彩世界的便道。风雨廊桥大多桥面走廊宽阔,木质地板平整,有石礅木柱从河床底部支撑横梁斗篷,桥梁上部还有雕刻画图民间艺术,通常都以小青瓦铺设斗篷整面,为过桥行人遮风避雨。

石柱的廊桥,可说是与众不同,独特有加。除了桥面宽大身长外,它的斗篷整体都用芭蕉叶状,全米黄色彩,叠层逐级铺展开来,廊桥与岸边长廊垣相连构成整体风景线。篷面在月光与霓虹灯闪烁下,有如波涛起伏盖浪冲岸的动感。此环境的龙河、旗山、廊桥与两岸长廊垣,还有民众观景潮,它们在这方圆的景致中,可说是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在长江支流的龙河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初夜欣赏风雨廊桥的时光虽已远去,它就是一本历史编年体大书,每一页码上都凝聚了当地风物品质和民风淳朴,以及中国人类文明进步,它用清晰章节和段落,记载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

美丽独特的石柱龙河风雨廊桥,用民族力量伸延的亘古记忆,将会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