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缘年寒光的头像

缘年寒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2/05
分享

苏秦论

读了《资治通鉴》才知道战国时期最大的满嘴跑火车的人竟然是苏秦。

上学的时候,读到苏秦单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进献“合纵”之术,并且成功说服六国国君,言听计从,打心底里佩服他,崇拜他。

今日在《资治通鉴》里再次读到苏秦游说六国时,突然觉得苏秦只不过是左右逢源,见人说话,见鬼说鬼话,忽悠人的专业户。

首先咱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忽悠六国国君。本来苏秦打算去秦国效力,奈何秦惠文王没瞧上他,于是他去了燕国。

苏秦对燕文公说,哪里有不担忧百里之内(赵国)的隐患,反而去操心千里之外(秦国)的祸患呢?不如同赵国和亲,一起对抗秦国。燕文公大腿一拍,视苏轼救命稻草,赶紧送钱送车,让苏秦速速去给赵国洗脑。

苏秦对赵肃侯一顿吹嘘,在崤山以东当属你赵国最牛逼,简直让秦国视为眼中钉。可是秦国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后方有韩,魏两国牵制。但是秦国攻打韩,魏两国就如同脚踏泥丸一样容易,但是如果韩,魏两国被灭了,那下一场战火便燃烧到赵国了。现在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不如交换人质联盟,合纵,亲如一家,一同对抗秦国。如果秦国攻打任意一国,其他五国就应该一拥而上;如果有一国不履行合约,那其他五国群起攻击。赵肃侯高兴的合不拢嘴,也送上钱财马车,让他继续去下一家游说。

苏秦对韩宣惠王直接拍马屁,你们韩国地大物博,甲兵十万之众,天下的强弓劲弩利剑都是出自韩国,韩国的士兵也是骁勇善战,以一当百,怎么能够匍匐在秦国的脚下呢?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尾后。”如果大王手拥强兵悍将却跟在秦国屁股后面摇摆,我都替你感到害羞啊。谁受得了这顿拍马屁加上激将法,韩宣惠王成功被洗脑。

苏秦来到魏国先抑后扬,你的国土虽然不大,但是你人口众多呀,人潮声和马车声日夜忙碌,仿佛是千军万马。我仔细算了一下,其实你的实力不比楚国差,更何况我私底下打听到你魏国的军队光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这么有实力如果向秦国称臣实属惋惜,所以赵王派我来谈六国联盟合纵事宜,还望大王三思而后行。就这样魏王也被拿下了。

苏秦在内心又准备好说辞前往齐国,你们齐国四方险要,易守难攻,军队英勇精良,粮草充沛,打起仗来如万丈雷霆,撤退如风如雨,听说单单临淄城就有二十一万军队。临淄城的百姓挥一挥汗水就如同瓢泼大雨,衣襟相连可以当做帷幕,路上的车轱辘都挤的快要打架了,你们齐国经济发达,国力昌盛,很明显秦国是攻打不到你们齐国的。你们朝中大臣没有考虑到秦国对你齐国束手无策就俯首称臣,实在是愚昧无知啊。更何况如今的联盟合纵之术可以让你齐国抛掉臣服秦国的耻辱,从中获取强国的利益,还望齐王深思熟虑啊。

游说前面五国非常顺利,就差最后一个楚国了。苏秦把楚国细细研究一番便胸有成竹,踏上楚国的旅途。苏秦对楚威王说,楚国乃天下强国,国土六千余里,甲兵百万,车有千乘,战马万匹,粮草够用十年,按照这配置简直是天下霸王。现在秦国最害怕的就是楚国了,假如楚国强,则秦国若;假如秦国强,则楚国弱,可以说楚国和秦国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咱们现在六国联盟合约,把秦国孤立起来,让各个诸侯厉兵秣马供楚王使用,和实行连横让楚国给秦国割地赔款相比,两个策略有天壤之别啊,请问大王如何选择呢?

苏秦仅凭两片嘴成功说服六国联盟合纵,如愿当上合约长,并且同时拥有六国相印,可谓风光无限。

我在百度查了一下,苏秦合纵六国后,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但是《资治通鉴》记载,周纪显王三十六年苏秦开始游说六国联盟合纵,周纪显王三十七年秦惠王派遣犀首强迫齐,魏攻打赵国,破坏联盟合纵。

赵肃侯火冒三丈,怒斥苏秦,苏秦内心七上八下,恐慌至极,请求出使燕国,然后再伺机报复齐国。然而苏秦前脚刚离开赵国,合纵盟约便土崩瓦解。赵国掘开河堤,把滔滔江水灌入齐,魏的军营,齐,魏这才撤兵。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苏秦合纵六国不到一年的时间,那么苏秦费尽心思游说六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只能让后人觉得他心思缜密,胸有谋略,口才了得,勇气可嘉。

历史的走向是秦国最后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体系完整的大秦王朝。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觉得苏秦不过是螳臂挡车,自作聪明,空有滔滔之口却无定邦之策,到头来不过白费心机。

自古以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时的周王朝已经是穷途末路,各个诸侯国没事就开战,今天我抢你一地,明天你夺我一池,刀光剑影,掠城夺地成了家常便饭,不然怎么称作为战国呢,老百姓苦其久矣。然而苏秦想的不是统一这种四分五裂,战火纷飞的局面,而是让各个诸侯鼎立,互相牵制,显然是违背了历史的走向。

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出政权。”显然苏秦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他想的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想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不费一兵一卒可以长治久安,不费一兵一卒可以天下太平,他错了。

早在商鞅侍奉秦国的时候,进行一系列的强军强国的律法政令的改革,使军队的战斗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一百级,否则秦惠文王腰斩了商鞅以后为啥还要沿用他的法令呢?所以商鞅的目标是安国定邦,夺取天下,而苏秦的目标却是为了对付小小的秦国而折腾在六国之间。说是对付小小的秦国都高估了他,我猜想就为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证明自己的合纵连横之术,为了报复秦惠文王有眼不识泰山,最后却害了六国被秦国荡平。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回过头来再看看苏秦在六国国君面前信誓旦旦的言辞,口若悬河之道,头头是道的分析,那只是个跳梁小丑,自欺欺人罢了。

苏秦后面做的一件事直接导致晚节不保。当初怀才不遇的他想事奉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直接不鸟他。郁郁寡欢的他又来到燕文公的跟前巧言令色,燕文公被他打动并且重用于他。可是燕文公死后,苏秦竟然和他的遗孀通奸。通奸也就算了,被燕文公的儿子燕易王知道了,因为害怕被杀害,直接不负责任地跑路了。如此忘恩负义之人,如若燕文公泉下有知定当死不瞑目。想想吕不韦和赵姬通奸,即使被嬴政知道了,吕不韦也没有跑路,反而给赵姬送去更有战斗力的嫪毐。吕不韦真英雄,苏秦乃小人也。

善辩者,图口舌之快,大体无实干。务实者,怀大志于身,而不善言辞。平日里喜欢吹牛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他一事无成,而功成名就的人反而惜字如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