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米糊糊的头像

玉米糊糊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13
分享

蒙山不了情

 

八年前的暑期,曾与同事骑行130多公里游览过蒙山。那次去的是龟蒙山,位于临沂市的平邑县内,可能是蒙山风景区中开发较早的一个。只记得登山的台阶较多,也不十分陡峭。台阶两侧树高林密,遮天翳日,虽是暑日当头,却无暴晒之苦。又兼台阶一侧便是山溪,流水喧哗,泠泠悦耳,给登山带来些许乐趣。

那时龟蒙的景点不多,且往往有名无景,所以记忆里一片模糊。惟有鹰窝峰景点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山群峰广布,山脊线条多舒缓平滑,像一个个大大小小挨着的馒头,而鹰窝峰却一反常态:以山丘为基,巨岩高耸其上,刀削斧斫,四裂成似离非离的若干石柱,拔地而起,如剑插云霄;更妙在四面皆峡谷,竟衬托得鹰窝峰壁立千尺,峭拔森森。让人疑似天公于张家界造山,一时疏忽,将一峰遗于蒙山的群巅之间。巨岩罅隙中偶有悬松,再无绿植可附。山岩裸露,尽显筋骨峥嵘。登龟蒙顶的台阶蜿蜒至此,恰有一悬亭,既可歇脚乘凉,又可眺望鹰窝峰。我与同事在此盘桓良久,不忍离去。

那日下了山,肚饥腿饧,大家一门心思,想寻个清静凉爽之地,饕餮一番。恰景区大门左侧不远处,有民宅数家,皆隐于杉柏林中。又有茅亭数座,倚树而建,竹篱环绕,间而不隔,篱下野花数丛,别有情致。亭内一张八仙桌,桌上有壶有杯。一望便知此处是新兴起的农家乐。

主人见有游客,迎出竹篱,引到茅亭里坐下,热情地介绍起当地的山肴野蔌,并极力推荐当地名吃——蒙山蚂蚱鸡,并言下菜的公鸡,可自己去捉。我们一听,都觉有趣,定下这道菜后,便执棒操网,随主人奔向山林。林间公鸡三五成群,个个冠艳羽鲜体硕形健,啄食相嬉,悠闲自在。我们几个围追堵截,几次险些得手,但最终手握数根鸡毛,惺惺而归。只好央求主人代劳。主人笑问:万一抓了个大的咋办?我们异口同声:来者不拒,大小统吃!

我们进了亭子,主人上了一盘水煮山地花生米,一盘山野菜,让我们喝着啤酒坐等。四五十分钟之后,一大盆蚂蚱鸡沉甸甸地端上桌来。却见这道大菜,肉块大若鸡蛋,色如黄酱,尖椒细长,杂陈其间。香辣之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几个文明人皆现粗鲁吃相。一个个嘴歪眼斜,两腮暴起。一时间,辣味穿咽过喉,内浸五脏,外透肌肤,刚刚晾下去的汗,倏得从发根鼻尖脖颈又奔涌而出,涔涔不止。狼吞虎咽一通,个个酒足饭饱,肚起腰圆,一边拭汗,一边望着盆底尚余的鸡块出神。

仅此一番大快朵颐,就已觉得不虚蒙山之行。一桌子酒菜,只收了我们一多百元,蒙山人实在是淳厚朴实!

如今的蒙山,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形成了龟蒙、云蒙、天蒙、彩蒙四大景区。

今年六月中旬,没有中考监考任务。不期的闲暇,不忍浪费,便决定独自骑行蒙山。此次的目的地是云蒙山,景区在蒙阴城南,龟蒙山的东侧。

6月9号晚上是看了天气预报的,预报枣庄的天气是阴转多云,10号早上才骑出十多公里,就下起雨来,我只好在光明大道的加油站避雨。

这些年外出骑行,路上遇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记得骑行生涯中,第一次路上淋雨是在2009年暑假。从东营回来,路过济阳时。乌云从身后翻涌而上,悄无声息。突然间,狂风大作,几个大雨点就硬梆梆地砸在头盔上,当我停下车,翻出防雨罩,盖好上驮包时,大雨就披头盖脸的倾泻下来,人瞬间成了落汤鸡。半小时不到,雨过天晴,复又艳阳高照。

这种对流雨,时间短,强度大,又是我这个骑行新手的第一次遇雨,所以举止上手忙脚乱,而内心里却兴奋刺激。回来后,涂抹了一首打油诗记录下彼情彼景:

久炙黑云涌,雨霁清江浊。

风拭潦水尽,轻车过黄河。

然而,以后的经历告诉我,骑行遇雨,往往没有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撑一柄小伞缓步于石板小巷的浪漫诗意。

至今还清晰记得最狼狈的一次遇雨。2015年环山东半岛。从烟台奔龙口,没走平坦的206国道,而是选择了行程短车辆少的302省道。出了烟台开发区就开始下雨,我和老五在这条山路上冒雨骑行了四五十公里,碰到了正在施工的路段。调头回烟台已经不可能,又无路可绕,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骑。路面已被施工的车辆轧成了泥泽,坑坑洼洼的,骑行的艰难一想便知。尽管车轮尚能转动,但速度如龟行,且身上车上驮包上全被甩满了泥沙,狼狈至极。谁知道这样的路,在前面还有多少公里?我把忧虑、焦躁、无奈全浓缩进了沉默里。就这样又坚持骑了十几公里,到了大柳行镇,才在地图上搜索出一条村级路,拐到206国道上。我们压抑了几个小时的心情才略略放松。

淋雨时间最长的一次骑行也才刚刚过去两年。那天是 6月24日,我们从杭州沿104国道返回。早上从宜兴市区出来,就微雨濛濛,这似乎奠定了一天骑行的情感基调。路经溧阳,大雨点骤然落下。这在此地的梅雨季节里,是不能指望雨过天晴后再骑的。我们一行三人,穿好雨具,开始冒雨逆风而行。骑了100多公里到南京时,雨还没停。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雨中度过的。而雨中,我们的车子又状况不断,对于一向情绪化的我,心情坏到了极点。

一个人在雨里挣扎,那种感受是相当的煎熬,头几年独自出行时,着实咀嚼透了那种滋味。可是,所有那些遇雨,都是离家千里之外,除了咬紧牙关坚持,你别无选择的。所谓坚强,往往是逼出来的。而这次,却很有些不同,毕竟,我才离家十来公里,我可以找一百个理由说服自己打道回府。或许在雨点再次落下之前,我已经舒舒服服的坐在书桌前,品着清茗,翻翻闲书。然而,若果真如此,那么在我的骑行史上,又将留下尴尬的一页。人的一生中,一些事一旦既成事实,那记载了尴尬、遗憾、甚至是屈辱的书页,是再也撕不掉的。

在避雨的人群中,谁也不曾想到,一个身着骑行服的中年汉子,头脑中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暴!

雨渐小,我跨上自行车,继续着自己的行程。

蒙山,我又来了!

十一号早上,从费县的小宾馆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山路骑行,我到达云蒙景区东大门。或许是周一的原因,游人寥若晨星。

站在导游图前,我随机选择了南线。在没有文字材料,也没有下山游客可以咨询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听从感觉的指引。半个多小时之后,我才意识到跟着感觉走是多么的糟糕的事情。

这条路完全是硬硬翻越数座山头的路,而且翻越的山头一个比一个高。无数陡峭的台阶真让人欲哭无泪。爬到一个稍稍平坦些的转角处,我看到了一个铭牌,上面写着后面台阶的特点:紧十八,缓十八,长十八,短十八,不长不短又十八。我这才明白,后面的路,都是如泰山十八盘一般的台阶。我还能为自己的感觉说什么呢?虽只是六月中旬,但已能感受到日光灼人,偏偏这条道无高树遮阴,更诡异的是,身处山上,竟感受不到一丝山风。我就只有一边挥汗如雨一边气喘如牛的份了。爬上一段台阶,就要坐下休息一会,我有一种体力透支的感觉。

刚艰难地爬过一个叫“海豹石”的地方,我就听到头顶的台阶上隐约有说话声。爬了一个多小时,没见到一个人影,终于碰到人了,让我多少有些安慰。准是外地的游客吧,或许也跟我一样,有着不靠谱的感觉,熟悉这里的人,谁会选择这样的路线呢?又爬了一段台阶,虽然还是看不到人,但已经能听清他们的说话声了。

“妈,您慢点爬,感觉累咱就歇一歇。”这是个外地中年妇女的声音。

“没事,妈还爬得动。”这是个老太太的声音。

“妈,咱别逞强哈,您都这岁数了,再说身体又不好,咱别累着喽……”那个中年妇女接过话说。

“妈没事……有你呢……等爬完这个小山,妈以后还想再爬几座山呢……我不能让老头子小瞧了我……”

我听到稍前一些的台阶上传来几声呵呵的笑声。不觉也跟着莞尔。

我起身继续爬,绕过一块巨石,终于看到了三个人。一个身体瘦弱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正手脚并用地往上一个台阶慢慢地爬——这可是真正的爬呀!她身后的中年妇女,背着个大大的登山包,站在老人的身后,心痛地看着老太太。再往上面十几个台阶处,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台阶上,满脸堆笑地望着下面的母女。看到我接近,女儿搀起老太太,侧身让我过去。擦肩而过的瞬间,我看清了老太太爬满皱纹的脸:慈祥、和善、从容,眼睛浑浊了,却还透着些倔强。这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却又是多么熟悉的面孔呀!是的,这面孔就在您的家里,就在您的周围,就在您生活的大地上……

一对外地的苍苍老人,来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尚未成熟的景区,爬这条让我生畏的险道,是随机还是计划已久?管它呢!展示生命的倔强,表达对生活的渴望,还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吗?我父母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比这两位老人大不了哪去吧。

此时此刻,老人很幸福,女儿也很幸福。

大妈,加油!我忍不住回头大声说!

前面的山路险且长,我振奋起精神,继续朝上爬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