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边边的头像

海边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30
分享

犁桥水镇(散文诗)外一章

  在古铜都铜陵,犁桥水镇的名号,俨然动用一块上好的铜器,挖掘一条河流,再构建几座拱桥,让一叶小舟穿行于水镇的周围。水面之上,青石板块铺就而成的犁桥老街,蜿蜒曲折地布满一块块历史印记——司马第、西洋馆、汪记竹篾,钱币馆等,如流水一般在史记中流淌。

  犁桥水镇,一个故事,对应另一个故事,像青石板块的默契,紫一块青一块地排列在老街途中,篆刻在时间上的印记,你说有多疼,就有多疼,一块青石板上的命运,也是一场秋雨的命运,斜斜地敲打在明清之风的墙壁上,令所有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折返,与回望,落在墙壁上的雨点,点石成句。老街的一侧,再次落入牌坊古诗词中,激起的浪花,重如史记。如同挂在古墙壁上的飞檐,欲飞,也是一种飞翔。徽派建筑风格,每一块砖瓦结构的内部除了雨水,还有落下来就是一座马头墙,供时间探望供时间探望,也供我们探望梨桥古街上的木楼。木楼是幸运的,木楼的幸运,无外乎我们走上前目睹时间拉起二胡弹奏的曲调,像木楼的安宁在水镇的中央一坐就是百年历史,不像我坐下来,用心搅动万丰塔周边的湖水,惊起一群白鹭临空对应水镇上空一句上联。

  万丰塔。水镇的中央,想象中九华山中的一句禅语,伴着雪花,从云端之上遗落在古铜都矿藏中。用心打造的万丰塔,它的来历以及生于水乡中,藏于水中的内涵。如普陀山的经文为传承铺垫九华山的庙宇,香火缭绕之意在铜官山中盘旋,或者像一只鸟的飞翔,落在一棵树上就是一串佛珠,落在一块石头上成为滴水崖中的水滴,水滴石穿。我在岸边写满青翠欲滴,滴在塔内,也是塔外。如在一座寺庙中打坐念佛,以及敲打木鱼的本身,就是托举向善之力沿着塔尖的方向——铺展与延伸。一直以为从普陀山上修行出来的塔与寺庙——山中的一草一木,归于今生,也归于来世。

大通古镇

  一个被史记称之为——“小上海”的大通古镇,因长龙山,和悦洲的庇护形成的避风港湾,以及“长江在这里拐弯,海潮在这里回头”之言,丰盈湾内的水草,其繁华程度。令从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上游以打鱼为生的“两湖”,以及江苏兴化、高邮、南京等地的下游渔民,追随渔群来到古镇落户安家,我们叫做“河南嘴”的渔民。

  长江南岸,一条街道奠定古镇的基础两条街道铺展开来,是古镇木质结构,构架而成的徽派建筑风格。每一块砖瓦的内部藏着鱼儿的影子,咸咸的味觉。大通古镇——一个渔民之乡,也是鱼米之乡。山水之间,少不了一艘渔船在江面上航行的背影。上岸之后,就是一块青石板。一个人沿着马头墙越过另一座马头墙的前沿,一片茂盛水草丰盈鱼儿脊背的同时,江南雨巷言不由衷的倒影在江水之中。飞檐上的一只飞鸟突出水面恰似一把鱼叉斜斜地插入江中。

  扶正古镇的侧面,是一座马头墙,徽派的建筑余音高于江面。水面平静时,墙体平整而洁白,如江南之城稳稳地坐在江面上,移位之后,似一条溪流潺潺流水之声,才可以促动马头琴的琴弦。在渔民的内心,一座木质结构的史册翻开与否都是生活的常态。驾一叶小船驶离,是生活的选择。在屋檐之下,编织渔网与艰辛勾勒生活高于墙面,低于水面的画面。

  历史的常态,让一条木质架构的渔船收获更多的鱼儿,还须加固船体的结构,像徽派建筑的结构,唯江水涛涛才能体会出古镇的韵味。让一堵墙,以及每一块砖瓦充满鱼腥的味道,是古镇的烟火。在青石板上摆满鱼虾生活沿着史册的的周围,古镇的周围,也是长江的周围。筑起历史的高度,而不朽的建筑,无疑,是一段不朽的文化紧贴着墙壁,并认知的框架内安放一叶小舟凌驾于生活之上。

 古镇,用一尾鱼的前身与一条历史的渔船换取整条街,长成古色古香的样子,是值得的。我看见一条历史的鱼牢牢地挂在飞檐的弯钩上。现实的古镇,依旧是一条咸鱼的味觉。他们收起捕捞工具,沉沦一条渔船继而堆放在古建筑之下。时间在一座牌坊前进出,是古镇的门楣,长江在这里拐了一道弯,也叫鹊江——在鹊江的水面上点亮水龙灯、划龙船是古镇的本色。而水神庙、龙王庙,另一种形式的建筑风格写在古镇的事物中。长江,一条绵绵不断的河流。经安庆、池州,向芜湖方向流淌在铜陵境内辗转反复。不用多久,便会落入古镇的思绪中。青石板上跳动的音符,沿建筑一侧涌动的鱼儿,浪花朵朵。

  我在历史的建筑中找寻遗失的一枚思绪——,白墙、木头、与砖瓦。用时间磨砺而成的石灰墙壁的样子,古镇的样子。成熟的建筑,是历史与现实碰撞出来的火花,在新时代的基础上,旧貌换新颜,无疑壮大了古镇的天空,我们的视角。

(大通古镇——属于安徽铜陵。大通古镇相继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六批)、“中国特色小镇”(首批)、国家AAAA景区和“安徽省文化艺术之乡”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