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歌的头像

海歌

网站用户

剧本
201811/19
分享

我要找到你连载

 

 

(接上)

王玉民进入了梦乡,往日情景再现——

部队营房

一名战士手里拿着一封信:王玉民。

年仅21岁的王玉民:到!

战士:你的信。

王玉民非常兴奋的停下手上的活,接过信。

身边的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调皮的笑他:

“又是小媳妇的情信。”

“哇,一个星期收一封信,太甜蜜了。”

王玉民幸福的笑笑:嘿嘿,当然。

王玉民独自走到一棵树下坐下,看了看信封上的字,美滋滋的给信封上的阎宝霞的名字一个吻,然后甜滋滋的拆信看:

亲爱的民,想你。你好吗?你的信收到,我也每天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这一次给你写信,主要是想告诉你,我想去部队看你,可以吗?好吗?

由于王玉民全神贯注的看信,他不知道战友们已经蹑手蹑脚的躲到了树后偷看他的信。在读到“我想去你部队看你,可以吗?”这一句,他高兴的一拍大腿冲口而出:

“当然可以!”

没想到,他身后的战友们跟他同一秒钟说出了一样的话——““当然可以!”吓得王玉民赶紧收起信,一把站了起来。

王玉民:偷看人家的信是犯法的,你们知道吗?

战友甲装傻,他把双臂搭在胸前,把脸朝天上看,眼睛一眨一眨的:我没偷看你的情信。

战友甲的话音一落,战友们全都学他的样儿做出看天的动作,然后异口同声:

“是,我们都没偷看你的情信。”

战友们边说边又调皮的把眼睛斜投向王玉民手中的信。

王玉民收起信,往另一头的一棵树走去。

战友们见状,识趣,大家做个鬼脸,不再跟着王玉民。

(接上)

晚上,王玉民在集体宿舍给阎宝霞写信:

“宝霞,来信收到,你说来部队看我,我高兴、激动极了,只是从唐山到这里,路途遥远,你要小心。今天是7月6号,今天我跟首长报告了你要来部队看我的事情,首长同意了,还说要从招待所腾出一个房间给我们。我跟你约好,这个月20日,我在西安火车站的毛主席像跟前接你,不见不散,你可以在这住半个月。”

没想到,王玉民在写信的时候又被上铺的战友全看到了。这个战友直接把王玉民写的信的内容读出来,引得整个宿舍一片热闹:

“哇,我们可以看到嫂子了。”

“嫂子漂亮吗?”。

王玉民对此很生气,说:

“偷看人家写信是犯法的,你知道吗?我明天把你告到首长那里去。”

偷看他写信的战友赶忙求饶:

“别别别,求你了,你一告我就要回家种地、求求你了。”

王玉民嘴里这么说,可心里不会这么想,他不会去首长那里告状。

(接上)

阎宝霞在唐山妈妈的家,20岁的阎宝霞正在收拾行装准备踏上西安的旅程

去看望在部队的丈夫王玉民。

阎宝霞:妈,我去半个月就回来,如果玉民忙,我就早一点回来。

阎宝霞妈妈:行,路上小心。(阎宝霞妈妈拿出一些钱塞给她)

(接上)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绿皮火车上都是唱着红歌的红卫兵,挤在窗边的阎宝霞透过车窗,看着从眼前掠过的景色,阎宝霞的眼前不时的叠出王玉民曾经的音容笑貌。

阎宝霞露出幸福的微笑。

(接上)

王玉民部队营房,战士们紧急集合在操场。

团长:接上级命令,我们部队要立即、马上开赴越南,支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我们这支部队主要的任务是负责打扫战场和后勤保障服务!

(特写)

王玉民的表情有点变化,因为他想着正在路上、来找他的新婚妻子阎宝霞。

(接上)

西安火车站,到处都是串联的红卫兵

阎宝霞提着装有衣服的布袋走出西安火车站,她四处张望,找王玉明在心里讲到的那个挂在火车张大门上面的毛主席像。可是,她转来转去找,就是找不到毛主席像。她问戴着红袖章的路人:

“请问这里为什么看不见大幅的毛主席像?”

戴着红袖章的路人: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搬走了。

听到这话,阎宝霞心中一沉,接着她再问:

“原来那个毛主席像是在我站着这个地方的头顶吗?”

戴着红袖章的路人:是。

阎宝霞的心定了,她干脆就站在那里等王玉民来接她。

(接上)

越中公路上,伪装好的我军军车一辆接一辆,开往越南。

军车车厢里载满了站着的战士。

王玉民在干着急,心想:

“宝霞,对不起,国家利益第一。”

(接上)

西安火车站,太阳西下,这时候已经没了阎宝霞的影子。

(接上)

山西省军区大院,门口有两个士兵守卫

阎宝霞来到这,把王玉民的信给卫兵看,并告诉他们发生在她身上的事。

其中一个卫兵进去值班室打电话。

卫兵:哦,哦,好的,好的。

卫兵出来告诉阎宝霞:

“对不起,你丈夫已经去了执行军务。”

阎宝霞惊愕:那他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卫兵:军事秘密,无可奉告。你先回家去吧。

看见卫兵严肃的表情和态度,阎宝霞只得默默地转身离开。

 

(接上)

越南抗美战场

海上战斗激烈,美国军舰遭到越方猛烈火力的打击。

天上大批美国飞机投掷炸弹轰炸越南桥梁、公路、铁路、村庄、城市,造成巨大破坏。

地面上的越南老板姓在战火中奔跑,喊叫,乱作一团。

一架美国飞机在空中被中国军队的高射炮炮弹击中,坠落海上。

又一架美国飞机在空中被中国军队的高射炮炮弹击中,坠落陆地。

丛林中,美军装甲车肆虐、猛烈的火力射向越方和中国志愿军方,战斗非常激烈,双方死伤人数无数。

中国军人冒着美国飞机轰炸的危险架设通信线路

中国军人冒着美国飞机轰炸的危险抢修被炸毁的桥梁、公路和铁路。

场战斗结束之后,王玉民和战士们非常积极的打扫依然硝烟弥漫的尸体满地的战场,他们把捡到的枪械装上军车。

(接上)

唐山,阎宝霞娘家,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

阎宝霞沮丧的回到娘家。

阎宝霞妈妈:怎么了?不是说要在部队住半个月吗?为什么那么快回来?

阎宝霞沮丧的:玉民去越南战场了,我连面都没见上他。

阎宝霞爸爸:又那么巧?

阎宝霞:就是那么巧,我到了我们说好了的见面地点西安火车站,可是就是不见他的影子,等到了太阳西下,我找去了山西省军区,一问,才知道他去了越南战场。

阎宝霞妈妈:哦,原来如此。那就从此安心的在妈妈这里,等玉民从战场回来吧。

阎宝霞含着眼泪,说:嗯。

(接上)

越南抗美战场

画外音:从1965年开始美国入侵越南,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8年后的1973年1月27日,美国入侵越南战争正式结束,这一天,越美在巴黎签订协议,美军完全停止对越南的战争行动。1973年3月,侵越美军部队开始撤出越南南方,完成了援越抗美任务的中国军队也全部撤回国内。1973年2月25日,我从越南战场回来,接着也复员回到了家乡甘肃徽县江洛镇黄坝村务农。

(接上)

穿着没有徽章军装的、背着一个军队背包和一个手提袋的年方23岁的王玉民退伍回到家乡徽县江洛镇黄坝村。这个时候映入他眼帘的黄坝村的气氛是一片死气沉沉,一个个破败的泥屋子分布在村的各处。山坳那边,衣衫褴褛的农民集中在农田里插着秧。

插秧的人群中有人眼尖,发现了王玉民:

“哎,那不是王玉民吗?”

农民甲:“军装上没有徽章,是复员回来了?”

(接上)

王玉民站在了已经是四面墙塌了三面、且已经没了屋顶的破败泥屋跟前。

王玉民画外音:老屋塌了。

王玉民走进坍塌了的老屋。只见老屋墙上挂的他父母生前在屋前的老照片已经发黄。

(接上)

正插秧的农民甲:嗯,我说这个王玉明的命也真不好,10岁爸爸病逝,妈妈没办法养活三个孩子,把他的两个哥哥送了人,他跟着妈妈生活,没想到,16岁,都还没成人,妈妈又病逝。

农民甲身边的农民乙:可不,可怜呀,16岁就成了孤儿。

农民丙:幸亏到了17岁当上兵,要不然,都不知道他的日子怎么过。

农民甲:就是。看他现在应该是退伍回来了。

(接上)

王玉民来到了插秧的村民们跟前,他跟大家打招呼:

“各位大婶大叔,我王玉民退伍回来了。”

插秧的村民们都停下手上的活,直起腰,向着王玉民这边喊:

“当兵回来了,好啊!”

(接上)

傍晚时分,已经卸下了行头的王玉民站在坍塌了的老屋子前面,眼睛里噙满眼泪,这个时候,生产队长来到了他身边,低沉的说:

“玉民,屋子塌了,到我家住吧。”

王玉民一时间受不了这种关爱,他哇的一声哭倒在了生产队长的肩膀上,呜呜呜的哭了。

生产队长:走,到我家去。

王玉民默默地点点头。

(接上)

生产队长家,也是一个家徒四壁的泥砖砌的破败的家。

生产队长妻子和儿女都在家,他们很热情的接待了王玉民,但是在热情,也只有一杯开水和一盘花生,因为他们家也穷。

生产队长妻子:玉民,你结婚没?

王玉民:结婚了,是我战友的妹妹。

生产队长妻子:结婚多少年了?

王玉民:一年。

生产队长:没跟你一起回来?

王玉民:没有,她还在她娘家,因为我毕竟离开家已经五年,也不知道家里是个什么情况,所以,我就想先自己一个人回家来看看,之后看情况才把她接回来。

生产队长:她娘家在哪?

王玉民:唐山市。

生产队长妻子:哦?是城市人呐?

王玉民显得有点高兴,说:

“是。”

生产队长:你家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人家城里人怎么能跟你过这样的日子?

王玉民:阿良叔,我想用我的全部退伍费用在我老房子的旁边简单的建一个房子,然后把我妻子接过来。

生产队长:你的全部退伍费能盖起一个房子?

王玉民:盖个小的嘛,能放一张床的房间,一个厨房,一个小饭厅,大约50个平方这样子。再在房子旁边搭一个厕所。

生产队长看了看妻子,想了想,说:

“也好。玉民,到时我发动村民免劳务费帮你建造,你花钱买建筑材料就行了。

一股暖流流遍了王玉民全身,他的眼里又噙满了眼泪,声音梗塞的说:

“阿良叔,谢谢您,也谢谢乡亲们。”

生产队长:不客气。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盖房子?

王玉民:明天我就开始去准备材料。

生产队长:你刚回来,对家乡情况不熟,我帮你一起备材料吧。

王玉民:好,谢谢阿良叔。

生产队长:不谢。(转而)在房子没盖好之前,先住在我家?

王玉民很感动,连声谢谢阿良叔:好好好,谢谢阿良叔。

(接上)

在唐山娘家的阎宝霞读着王玉明的来信:

王玉民画外音:

“亲爱的宝霞,您好。我今天已经从越南战场回来,而且复员直接回到了家乡甘肃徽县江洛镇黄坝村,我想我先把房子盖起来,发房子盖起来之后就把你接过来,好吗?宝霞,你辛苦了,我们已经结婚,但你依然过着单身的生活,在娘家一直呆着。我对不起你,我辜负了你对我的爱。宝霞,亲爱的,我向你保证,等我把你接过来之后,我们一定永远不再分离。”

你的玉民。

1973年2月25日。

阎宝霞读完信,激动不已,感动得流下眼泪。

 

十一

 

(接上.回到王玉民正在睡觉的亭子)

王玉民说梦话:

“(哭腔)宝霞,我对不起你,我没有给你带来好日子。”

(接上.当年)

黄坝村

好些乡亲们,包括生产队长帮王玉民把房子盖起来,今天是最后一个工程项目,上大樑。

(接上.当年)

在娘家的阎宝霞又接到王玉明的来信:

“亲爱的宝霞,您好,非常想念您。告诉你特好消息,经过村里乡亲们的帮忙,我们的小家再过几天就会盖好。到时,我给你拍电报,你接到电报,马上就坐火车过来,我在陇南火车站接你。爱你的玉民。”1973年3月20日。

(接上.当年)

陇南火车站出口处

阎宝霞提着着一个行李包走出陇南火车站,早已经在车站等着阎宝霞的王玉

民一眼就看到了东张西望的阎宝霞,他大手一挥,拨开众人冲过去,大喊一声:

“宝霞,我在这。”

阎宝霞看到了王玉民,刹间,眼泪模糊了她的眼睛。

王玉民冲上前,站在阎宝霞跟前,激动的喊:

“宝霞,我们终于团聚了。”

阎宝霞破涕而笑,很羞涩。

王玉民激动得一把把阎宝霞抱起来转了一圈,然后,拿过阎宝霞手上的旅行袋,拉上阎宝霞的手,激动的说:

“走,我们回家!”

(接上)

徽县汽车站

王玉民拉着阎宝霞的手走下脏兮兮的长途客车。

(接上)

镇级的沙土公路上,王玉民和阎宝霞坐在他人驾驶的手扶拖拉机上。

(接上)

拖拉机停在了公路边的黄坝村路口,说时迟那时快,立马就涌过来了一群搭客摩托车,摩托车手驾驶这摩托车围着正要走下拖拉机的王玉民两个。

王玉民选择了其中一位,王玉民和阎宝霞坐上这人驾驶的摩托车绝尘而去。

(接上)

王玉民两个坐的摩托车驶进了山间小路,还有田间小道。

(接上)

王玉民家乡黄坝村,几座低矮的泥房子和砖头房子散布在田野里,秧田中间。

王玉民阎宝霞乘坐的摩托车停在了王玉民新盖好的一间低矮的砖头房子跟前,(旁边是他家破坝的老泥屋子跟前)王玉民和阎宝霞下了摩托车,王玉民给了摩托车驾驶员一块钱:

“谢谢。”

摩托车驾驶员:不用。

摩托车驾驶员驾车绝尘而去。

(全景)

摩托车走了,阎宝霞看着眼前的这两个要不就是破败的泥砖屋,要不就是低矮的砖瓦小房子,她的心好一拨凉(因为她唐山市娘家的房子不是这样的)。

王玉民看出了阎宝霞的心思,他指着那个新的砖瓦小房子说:

“宝霞,这就是我们的家,回家吧。”

阎宝霞跟着王玉民走进王玉民新建的小家。

(全景)

王玉民搭建的家整个空间才不过50平方,里面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一个小小的客厅,一张饭桌,两张长条凳子,客厅的角落摆了些农具,客厅的中央吊着一个小小灯泡。客厅旁边是一个放了一张床就没了多大空间的地方,床是一张用两张凳子几块木板搭起来的床,间厨房里也只有一只做饭加煮菜的铁锅。

阎宝霞看着这个房子,不禁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王玉民知道此时此刻阎宝霞的心情,他安慰阎宝霞,说:

“宝霞,对不起,目前,我只有这个能力了。我已经把全部的复员退伍费拿出来盖了这个新房,不瞒你说,我还跟别人借了几百块钱。”

阎宝霞的眼泪一下子涌出,她没有说话。

(接上.当前)

春节期间.满大街的都是穿着新衣,合家欣赏春节气氛的人群。

远远地,飘来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曲调。

(接上)

庙会上,正上演《梁山伯祝英台》。

正在街上人群中举着“寻人启事”牌子的王玉民听到《梁山伯祝英台》凄美的调子后,停下了脚步,眼泪哗啦啦而下,哭了:

“老伴儿.......宝霞........”

王玉民的哭声惊动了他周围的人。

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问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那个老爷爷干嘛?”

爸爸妈妈看了看王玉民身上的“寻人启事”,妈妈对孩子说:

“是老爷爷的老伴儿患老年痴呆症,找不着回家的路,走失了,老爷爷正在找他老伴儿。”

小孩子:什么叫老年痴呆症呀?

妈妈:老年痴呆症就是到了老年,记不住东西,连回家的路都不认得。

小孩子:我有时候也认不得回家的路,我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症了。

爸爸妈妈笑了。

爸爸:傻孩子。小孩子认不得路,那是因为他年纪小认不得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症。

小孩子:爸爸妈妈,这个老爷爷的老伴儿认不得路回家的路,为什么老爷爷

不给她老伴儿戴一个电子定位手表呢?(举起自己手上戴的电子定位手表)就像

我这个一样。我戴了它,不是从来没丢失过吗?

妈妈称赞儿子:儿子聪明。可能是老爷爷一时疏忽了呢。

小孩子自言自语:疏忽,不好。

(接上)

王玉民和小白来到热闹的人头攒动的庙会。

庙会舞台上,《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演到化蝶片段。

小白觉得很新鲜,它站在那里很奇怪的看着台上。

台上,梁山伯哭叫“英台——!”英台哭喊“梁兄——,然后扑向梁山伯的墓碑,唱“楼台一别成永诀,人世无缘同到老,原以为天从人愿成佳偶,谁知.......”一处。王玉民被情节和唱段触动,站在那里哭得稀里哗啦,他摇着头,哭着、喃喃的说:

“老伴儿,你在哪儿?我要去找你。”

王玉民不忍再看下去,他伤感的步履缓慢的转身离开这个地方。

小白也默默地跟着王玉民离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