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艳梅的头像

刘艳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03
分享

跨越海峡之母爱

春雨中的韩信湖浓绿而饱满,清澈而幽深。依水而居的漂母岸,没有晴空碧日下的水中倒影,品字形的亭台建筑却愈显醒目高大。

漂也劳艰,饭饥只为悯王孙;贫而慷慨,母爱信能弥宇宙。漂母无私大爱所书写的一个大大的字,演绎了一段爱的佳话,被炎黄子孙代代传颂。

博大无私的母爱如丝丝春雨,滋润宇宙万物;如明媚的阳光,照亮黑暗的角落;如温暖的蜡烛,点亮孩子的心灵。博大无私的母爱之花也开遍了神州大地和海峡两岸。

源于这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我们认识了2011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平宜。一位不畏艰险在大陆麻风村孤身奋战十余年的铁娘子,一位充满人间大爱和柔情的奇女子,一位美丽智慧纯真善良的台湾女子。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疾病像麻风病一样,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人们对待麻风病人的态度惊人的一致——不管贫富,只要染上麻风病,就会立刻被当作垃圾一样丢弃,麻风病人被迫躲到与世隔绝的荒郊野外。

在我国川、滇边界,少数民族分布区,也有这样一块禁地——解放后建立在山巅水涯的麻风村。

如果不是记者张平宜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凉山麻风村,也许我们不会知道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还有人过着无水无电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麻风在老残病人身上留下深深地烙印,他们身心皆残,容颜凄苦,在生命即将凋零之际,有一个极其卑微却难以实现的心愿——盼望他们无辜的下一代能够读上书,走出麻风村,被社会接纳。

麻风病人的子女,生于麻风村,长于麻风村,肢体健全,却没有身份,属于幽灵人口。只能在海拔2000多米的麻风村里四处游荡。他们大多靠父母微薄的口粮生活,孤儿多靠采摘野果为食,温饱都难以解决。

更何况在凉山十七个县市十九个麻风村中,只有唯一的一所麻风子女专属小学——大营盘小学。建校十二年的大营盘小学,没有一个正式的老师,没有一个正式的毕业生。

为了麻风病人这个卑微的心愿,张平宜毅然放弃百万年薪和大报记者头衔,身为人母的她,丢下两个孩子,孤身来到大陆,成为麻风村300多个孩子的母亲。

千禧之年的岁末寒冬,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张平宜一人来到大营盘。在唯一的一名代课老师和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的簇拥下,来到简陋之极的学校。十平米的两间教室里,只有两块坑坑洼洼的自制黑板、两张讲桌和十七套破旧的桌椅。平时,一到四年级,七八十个蓬头垢面的学生挤坐在一起上课,一到夏天臭味熏人,而教室外却是鸡鸭鹅的天堂,粪便随处可见。

落后的生活条件让张平宜的心情陷入谷底,而孩子们那一双双无辜的眼睛,和那破旧拥挤的两间教室,却又让张平宜在绝望中抓到一丝希望——用教育改变他们的未来。

回到台湾后,张平宜成立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一个跨越文化、种族、政治的无国界的人道救援组织。她希望化作一只青鸟,乘着希望的翅膀,飞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建一所梦想中的希望学园。

希望之翼草创之初,既没资金,也没名气。张平宜辞去报社的工作,一人扛起协会大小事务。拿出一线记者拼搏的精神,开辟财源,放下身价,四处筹款,不知碰了多少钉子,吞下多少泪水,但仍不放过任何一个筹集资金的机会。

从小娇生惯养的张平宜,第一次抛头露面下海做生意,成为一个卖蜡烛的女人。当时艺术蜡烛在台湾刚刚掀起流行风潮,惊讶于这些蜡烛的创意和美的张平宜,憧憬着用这份美丽为麻风村的孩子们圆读书梦。

当时,刚好碰上圣诞节,意外获得上千免费蜡烛的张平宜,不得不到处赶场摆摊。

那年圣诞夜,张平宜冒着严寒在台北市新生南路天主教圣家堂外摆摊卖蜡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张平宜点燃蜡烛取暖,微弱的烛光在寒风中颤抖,没有照亮行人的脚步,而她仍然坚持到子夜弥撒过后才收摊。

圣诞节当天,一出台北市就会迷路的张平宜,硬着头皮,冒雨开车,带着三个孩子和佣人应邀去板桥参加一场义卖Party。开了两个多小时才到板桥的她,不但忘了带钱包,还只能把摊位孤零零地摆在会场外的走廊上,会场内不时传来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很少有人来光顾,一支蜡烛没卖出去,又饥又冷的孩子们吵着要回家。最后,一位好心的母亲买走一个放牙刷的陶瓷品,张平宜由衷地感谢这位真正的圣诞老公公。

一次,张平宜搬运蜡烛时,由于用力不当,导致肌腱发炎,疼痛了半年……两年后,张平宜带着筹集到的第一笔建设经费再上凉山。

爱是一种信仰,需要行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现实的考验。如果没有为人母的爱心,可能不会有那份韧劲和坚强。张平宜像大海的冲浪者,不管被冲到浪头,还是跌落浪底,都得在载浮载沉中寻求身心的平衡,重新站上浪板。

很快适应了凉山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立体型气候的张平宜,接着就接受了恐怖迎宾三部曲的洗礼。首部迎宾礼是与幽灵般的跳蚤拥吻!迎宾二部曲是与苍蝇爱的抱抱。迎宾三部曲是恐怖扑鼻,无处不在的臭味。

然而,对于张平宜来说,最难的挑战并不是这些。

建校以来,就连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都没有踏进大营盘一步。这个台湾女子为何而来,有人怀疑她是台湾特务,监控她的行动,张平宜笑称自己是麻风特务一号。她成了很多人眼里的疯婆子。为了建校征地,她和干部吵架;为了争取民办教师,她去和政府闹;为了阻止学生早婚,她和家长吵。

十年间,她重建了大营盘小学,新建了大营盘中学,还在青岛创建了希望之翼学苑,为大营盘毕业生走上社会平安过渡。

漂母施粥不想回报,却在淮安大地上留下了一座爱的丰碑,十八米高的漂母墓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愈加巍峨高大。

蜀道难,蜀道难,孤身上凉山,独闯大营盘的张平宜,建校施教,不想回报,而她无私博大的母爱感动了中国。

荣誉如雪球似的源源滚来。她先后获得了中华女性公益人物奖中华慈善奖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奖2011感动中国人物、《读者文摘》亚洲英雄奖。如她获得第二届KeepWalking的梦想资助计划最高奖金一百七十万台币,她用该奖金为大营盘的孩子建起一幢教学楼一样,她把所有的奖金都投入大营盘。加上各方资助,现在的大营盘小学发展成了中国第一个麻风村完全中小学。附近农村学生也走进学校上学,完成了历史的跨越。让张平宜很是感动,感动她的不是各种荣誉,而是那些荣誉之外的人和事。

想当初,刚到大营盘时,无数黑暗的夜晚,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化解了她的思乡之情,度过漫漫长夜。

没水的日子里,孩子们像变魔术一样,找来水烧好后挑上二楼送到她的房间。张阿姨,热水来了,赶快洗澡……是那真挚的童音,舒缓了张平宜疲倦的身心。

2011年5月7日,张平宜在淮安市淮阴区参加完中华女性公益慈善典范颁奖晚会后,深夜12点,另一位获奖者Rita站在打烊的咖啡厅前,在微亮的灯光下,为她深情演唱《Youraisemeup》,让她热泪盈眶。那份来自心底的感动让她至今难忘。

安顿好大营盘,张平宜没有下凉山,其他麻风村的孩子,还在等着她的母爱关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