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顺的酒坊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收藏了一坛御酒,人们都说他酿的酒是用那坛御酒勾兑的。至于那坛御酒长了个什么模样,乔家镇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这坛御酒,本是乔家镇乔尚书告老还乡之际皇上恩赐的。乔尚书念及皇恩浩荡,不肯轻易启封。一日,忽欲饮之。家人忙将御酒取出,还未启封,乔尚书却两眼一闭,身归那世去了。
不久,便闹起了革命党。马家是乔家的世代家奴,对乔家可谓忠心耿耿。所以,在乔家举家外逃之际,便把这坛御酒赏给了姓马的管家。靠山吃山,没山独立,丢了饭门的马管家也得寻个赖以活命的营生,因为曾跟人学得一手酿酒绝艺,便在乔家镇开了个酒坊。
马家酒坊酿出的酒开坛十里香,醉倒了八方酒客。直到现在,乔家镇还有人说马继顺酿的酒能与茅台争高低。
闹日本那阵,马继顺家的酒坊已开了三十多年。当时,八路军东进纵队开到乔家镇,一位姓赵的排长就住在马家。马继顺唯恐照顾不周,惹怒了赵排长,也就事事都加了小心。但时间长了,却见八路军个个说话和气,从不欺负老百姓,尤其是赵排长,还天天给他家挑水,于是,便有了亲近感。一次,就搬出一坛埋藏十年的老酒,请赵排长品尝。
赵排长说部队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死活不肯喝酒。
马继顺暗挑大拇指:真乃仁义之师也!
随着战事日趋吃紧,国军石友三军团暂编第六师也开到了乔家镇。八路军以大局为重,主动从乔家镇撤了出去。
石军团进驻乔家镇的第二天,马继顺令伙计挑上十坛陈年老酒去慰问抗日将士。暂编第六师的郭师长也不客气,夸了马继顺几句,便照单全收,把酒留下了。当夜,石军团将士们喝的酩酊大醉,趁着酒兴,又糟蹋了镇上几十个年轻女人。
以后三天,石军团天天来催“慰问酒”,夜夜喝得烂醉如泥。
第四天晚上,日本人袭击了乔家镇。郭师长所部未发一枪就撤退了,为保存“曲线救国”的实力,又撒丫子向南跑了四十里地。
乔家镇来了日本人。
一天,酒坊里走进两个穿便衣的人。马继顺一看,认出其中一个就是常来催要“慰问酒”的郭处长。
郭处长还是来催“慰问酒”的。一进屋,他就向马继顺要那坛御酒。马继顺不拿,郭处长就掏出手枪,说你有好酒不让抗日的喝,难道还给小日本留着?看我不毙了你这个汉奸!
屋里郭处长正催要御酒,院里却突然闯进七、八个鬼子。
郭处长登时傻了眼,裤子立刻就湿了一大片,急令马继顺把他藏起来。
马继顺伺候了小鬼又伺候阎王,手忙脚乱的把郭处长塞进一口怪味扑鼻的酱缸里,又近乎连滚带爬的出来迎接皇军。没别的,还得拿出好酒请太君“米西米西”。
鬼子举杯,连说“要西要西”。“要西”了一阵,又说“你的御酒的有?”
马继顺忙哆哆嗦嗦的点头:“有......有......”
“你的拿来!”
马继顺停了停,鬼子便发了怒,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女儿赶紧从里屋跑出来扶他。鬼子一见,大叫“花姑娘的有”,一起扑向马继顺的女儿。
马继顺眼看着鬼子剥下了女儿的上衣。
“砰——砰——”,两声枪响,两个鬼子应声倒地。
众人还没明白过来,又有两个鬼子嚎叫着趴在地上。
身着便衣的八路军赵排长冲进院子,鬼子慌忙还击,于是,便是一场殊死的搏斗。
第二天,乔家镇村前立起一座新坟。这是一座假坟,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马继顺知道这里有赵排长的英魂。马继顺跪在坟前,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掏出一个能装二斤白酒的精致瓷坛,慢慢的撕下了写着“钦赐”的封条。
一声枪响,马继顺胸口渗出了鲜血。他回头一看,见郭处长正用枪对着自己。
于是,马继顺两眼盯着郭处长,拼尽全身的力气,把酒洒在了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