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风远的头像

韩风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3
分享

南宫的炸麻糖

南宫的炸麻糖又叫馃子,是一种油炸面食。这种面食的形状有两种:一种呈长条状,一种在中间切口之后呈长环状。在南宫城里,长条状的叫油条,长环状的叫炸麻糖或馃子。而到了南宫东南乡,两种叫法却又有所变化:长条状的被叫成炸麻糖,长环状的被叫成馃子。尽管叫法不同,它们却像同宗同祖的亲兄弟一样,同出一门,只是模样不同而已。它们所用原料相同,制作工艺仅差那么一小刀儿。

南宫城乡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儿童游戏,也能说明炸麻糖与馃子是对同一食物的不同称谓。游戏的做法是两童牵手相对站立,然后抖动胳膊并口诵歌谣。诵罢歌谣,两童各自反手转身成相背牵手状,继续抖动胳膊并口诵歌谣;诵罢歌谣,再反手转身。如此往复多遍,直至气喘吁吁,童颜如红透的苹果。儿童口中所诵歌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炸、炸、炸麻糖,腰里带着铁铃铛,要开——不开,扭头——过来!另一种则是:炸、炸、炸馃子,腰里带着铁锁子,要开——不开,扭头——过来!由此可见,炸麻糖就是馃子,馃子就是炸麻糖。

据元代脱脱等编撰的《宋史》所载,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制作油炸面食的历史,而炸麻糖这种油炸面食却是起自于南宋时期。当时,人们由于痛恨害死抗金名将岳飞的主和派代表人物秦桧,便制作出一种叫“油炸桧”的面食来发泄心中的愤怒,意即恨不得把秦桧扔进油锅里炸了。后来,有的地方把炸麻糖叫成“油炸鬼”,也是沿用了这个寓意。

炸麻糖很早以前就传入南宫。之所以说是很早以前,是因为这个相去遥远的年月无法确定,而南宫人又与炸麻糖有很深的渊源。炸麻糖的原料是面粉、明矾、食用碱、食盐和食用油;而最好的用油则是香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小贩在叫卖时吆喝出的才总是“香油馃子”或“香油麻糖”。炸麻糖的工艺也有讲究,首先说和面:以前,因为没有酵母,和面时要往面粉中倒进搅拌成糊状的酵面,再将适量明矾在清水中溶化后倒入面粉中,撒上适量食盐,而后加水反复揉和。和透之后,在面团上盖上湿布,待其自然醒开。和面一般用一种直径七十至八十公分、质地如水缸的厚沿瓷盆,南宫人管这种瓷盆叫“大盔”。等面团涨满“大盔”,就算发好了。这时,还要再反复和上几遍,然后才能取适量面团放在涂抹过香油的案板上。接着,柔软的面团便会被一双巧手抻拉成薄而窄的长条,之后又被涂抹上一层香油。紧接着,便会有抻面者手握小刀将面切成小段的特写镜头。这是制作炸麻糖过程中最精彩的一章,常常引来路人驻足观看。这道工序与其说是手艺人在做工,倒不如说是民间艺人在做精彩表演更显恰当。小刀节奏快而不乱,发出的声响清脆激昂,恰似乐器高手击打而出的激越的鼓点。如果要制作长环状的炸麻糖,小刀在分段之后还要在每小段中间竖划出一个切口。紧跟着,就要将处理好的小段面放入滚沸的油锅。油锅旁有一人专司“抄撑”。“抄撑”就是待面段在油锅里泛上来且呈金黄色时把它用两根长筷子夹出来,再放进旁边的箩筐里。到这时,制作炸麻糖的全部工序就算完成了。再看箩筐里的炸麻糖,色泽金黄,微微泛着热气,仍在“滋滋”的往外冒油,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待温度适口,往口中一送,那又是一个喷香,又是一个酥脆。

依据炸麻糖的用料和工艺而论,它应该算是一种小康食品。经济条件达不到一定程度,是不能经常吃上炸麻糖的。所以,在生活物资相对贫乏的过去,南宫人曾把吃炸麻糖当成过生活的高级享受。炸麻糖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甚至成为走亲访友的首选礼品。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其次便是中秋节。在南宫农村的大集体时代,有的地方一直是用做几天炸麻糖来庆贺中秋节的。因为人们平时很少能吃上炸麻糖,所以,每逢到了中秋节,生产队总会把用惯了的老师傅请来,为大家做上几天炸麻糖。等欢欢喜喜的把炸麻糖分回家,许多人家还会用细柳条或纸绳穿出几串,送给外村的亲朋好友,因为并不是各村都有这个习俗。

炸麻糖在南宫城乡的落地生根,使南宫大地衍生出悠久的“炸麻糖文化”。制作炸麻糖的手艺人在当地往往会有一些名气,为让他们显出与众不同,对他们的称谓一般是“馃子”加上其姓氏或是在家的排行,如“馃子王”“馃子五儿”“馃子七儿”等。这种古朴的称谓随着手艺在其家族的传承,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文章开头提到的儿童翻转游戏,有动作有语言,也很值得模拟复制以后加以收藏。过去,卖炸麻糖的小贩的标准配器是铜锣。铜锣一响,人们就知道炸麻糖铺的最新产品刚刚出锅,或者是外乡卖炸麻糖的又来了。卖炸麻糖的吆喝声因所售炸麻糖的形状不同而有所不同,卖长条状的喊“香油麻糖——”,卖长环状的喊“香——油——馃——子——”。前者是四个字连续喊出来,最后一字有不长的拖音,有拖音是为了使声音显得更加洪亮;后者四个字都带拖音,似说似唱,且显出抑扬顿挫,第一和第三两个字发音重,第二和第四两个字发音轻。如今,卖炸麻糖都用上了小喇叭,再没有人可着嗓子吆喝了,只是在南宫湖公园的早晨,偶尔还会听到一声令人回味的、悠扬的“香——油——馃——子——”,那是某个晨练的老人动了怀旧之情。

南宫城里有一种食品叫“煎饼馃子”,单看字面意思,就知道这是煎饼与炸麻糖的巧妙组合。因为做这两样食品的原料和工艺完全不同,而它们的组合又能更加凸显各自的美食特点,所以,煎饼摊与炸麻糖摊位自然而然的自愿走到一起,在南宫街头又展示出一道团结、和谐的靓丽风景。

随着南宫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炸麻糖在南宫的境遇也不断有所改善,先是由少数人问津的礼物食品发展成部分人食用的小众食品,后又从小众食品发展成大众化食品。成为大众化食品之后,炸麻糖的用料也渐渐有所增加,鸡蛋炸麻糖、红糖炸麻糖随之成为炸麻糖家族的新成员。如今,炸麻糖在南宫的早点市场已经唱起主角。几个炸麻糖加上一碗老豆腐,便是一顿可口的早餐。炸麻糖所承载的不再只是南宫人对好日子的向往,而是南宫人欢欢喜喜、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