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钢通讯的头像

汉钢通讯

作家群会员

随笔杂谈
201909/16
分享

儿时的中秋节

中秋节快到了,下了几天的秋雨这会儿终于消停了,我走出屋外,远方的天边,阳光透过云层,特别耀眼。遥看远方,远山含黛,别有一番景致,天边被雨水漂洗过的几朵云彩像白色的雏菊缀在瓦蓝色的幕布上,极其好看。路边红绿相间的树叶在阳光下闪着光芒,偶然一片两片黄树叶坠落在地上,像折翅的金蝴蝶在挣扎,着实让人心疼和惋惜。

一年里,最丰富多彩的是秋,多愁多事的也是秋,昨晚睡觉时我做梦了,梦里的景象还是小时候住的那个老院子,土墙、土炕、土锅灶,门前院子里的秋菊开的很娇艳,老母亲坐在台阶上,低着头做着针线活。她笑着对我说:“中秋节到了,想吃点啥好吃的?要不要买点月饼呢?”早上醒来,我思绪万千,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由于出门在外,中秋节也回不了家,无法和父母团聚过节,从我18岁参军入伍到工作,就很少和父母在一起过中秋节,想到这里,我一下感到特别的内疚,使我的情绪一下陷入低谷。

记忆中,人们都习惯性把中秋节叫八月十五。俗话说:穷端午富十五,所以过完年后,人们期待着八月十五的到来。这个时节庄稼、蔬菜都熟了,新打的麦子面一袋袋进了黄桶,新挖的洋芋在大铁锅里笑开了花,菜地里的茄子、豆角都缀在泛黄的根茎上等待采摘。翠绿的菜瓜、金黄的大南瓜躺在地上打着滚撒着娇,柿子树上的柿子红彤彤的挂在树上像一盏盏红灯笼,格外耀眼。最让人惊喜又兴奋的莫过于母亲蒸的大月饼,月饼有大有小,有的月饼还贴满小花朵,贴满小花朵的小月饼是用来走亲戚的,一般情况下母亲是不会让吃小月饼的。         

蒸月饼一般都在中秋节的前两天,用的是当年新麦子磨的面粉,擀好的面皮里加入红曲、香豆、红花,姜黄、红糖等食用颜料,再抹上菜籽油。慢慢地生活富裕了,物资丰富了,月饼中添加的东西也变多了,除了加入五彩的颜料之外母亲还将芝麻,核桃,花生,炒熟碾碎后再配上玫瑰酱一层一层卷在月饼里,再团成大圆形,然后用卷了五色颜料的面捏成漂亮的小花贴在大月饼表面,那种味道至今回荡在唇齿间,萦绕在梦里面。  

终于到了八月十五,天黑了,母亲便在院子里支起供桌,摆上她蒸的月饼,旁边献上今夜才开了锁、出了柜的五仁点心,散发着阵阵清香的哈密瓜滴着汤汁也上了桌,再献上两小蝶肥瘦相间、香气扑鼻的卤肉。当月亮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母亲便在供桌前煨起柏香枝,焚香化表奠茶奠酒,瞬间桑烟缭绕。随后一家人便齐聚在一起虔诚叩拜。母亲嘴里念念有词,祈祷月亮神保佑我们一家人健康平安。

如今,行走在秋意浓烈的街头,丰盛的中秋,已悄然入怀。尽管满大街琳琅满目的月饼光彩照人,却勾不起一点食欲,倒是勾起了久居在我内心深处的另一种念想,那是关于“点心”的念想。

儿时的八月十五,是数着日子等来的,是眨巴着眼睛盼来的,是吧唧着嘴皮儿念来的。如今的中秋节是随着高速运转的时光“嗖”的一下飞来的,等不及细看便跌落在眼花缭乱的餐桌上,片刻之后又像一枚凋谢的花瓣随一阵秋风离去,整个世界又是一片寂静。留下的人写着往事,清凉的眼眸里满是哀伤,些许的期盼里尽是落寞。留下的人守着明月,任几滴清泪流淌,将层层叠叠的思念收藏却不敢声张。(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铁厂 苏长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