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钢通讯的头像

汉钢通讯

作家群会员

散文
201909/16
分享

忆中山

过完生日,我已经快步入不惑之年,惊叹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而往事仿佛和昨天一样,都历历在目。晚上忙完一切,我喜欢静静地听着音乐,手机里赵雷的一首《成都》循环播放着,这首歌里浓烈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流行歌曲旋律和一段朦胧的爱情故事,瞬间让人有种想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的冲动,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知不觉就让人爱上了那座城市,就像在外流浪的人一样,辗转很多个地方,在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他乡成为故乡。

慢悠悠的曲调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十几年前。那天记忆犹新,初春的早上天空下着小雨,我红着眼眶告别了来宝鸡送我的妹妹,背上沉重的行李和同学们一坐上了南下的火车。随着火车缓缓开动,我依窗而坐,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一切,对家人的思念涌上心头,一种前所未有的茫然和对未来的期望交替出现,那年,我刚满20岁。

2001年父亲下岗,身体也一直不好,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的肩上,这对我们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临近学校毕业,我给家里打了几次电话,听到一向报喜不报忧的姐姐和我诉说家里的情况,我的心口就像是压了块“石头”一样,瞬间意识到依靠父母和无忧无虑的日子“到头了”。正当我为毕业后找工作万分焦灼的时候,学校的一次对外招工让我有了出去闯荡的念头。

绿皮火车是我们那个年代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每一次往返“旅程”的背后,都承载着一种抹不去的情怀和无限的乡愁。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广州站,下了火车,我们立即涌入了南下打工的人潮中,这样一幕就像1991年热播电视剧《外来妹》里面开场的剧情一样。广州的初春就像家乡的5月天,说不出来的闷热,走在拥挤的街道,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穿着离家时候妈妈织的厚毛衣,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滴落,陌生环境让我第一次有了离家的无助。不知道穿过了几条街道,跟着带队老师,坐上了去中山市的大巴车。3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招工单位,简单安排好住宿,我找到了一个公用电话,给家里报备平安,电话里姐姐在千里之外急切的问候,让我顿时哽咽了,想家的泪水再也坚持不住了。

第二天一早,我跟着同学们来到了公司报到,进入厂区看到干净、整齐、宽敞的工厂,生产线上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员工,一切并没想象中的那样糟糕,慢慢的我也放下了顾虑,尽力去适应和融入其中。安全培训了两天后,公司进行岗位面试,一个带着广东口音,说着蹩脚普通话的年轻主管和一个日本管理人员看着我的简历问:“你好!请问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说说你对公司的印象......”也许是语言表达上我略占优势,面试期间自然大方,就和朋友一样聊了起来。结果,在面试的40多个人里面,我一个人被分到了质量保证部,后来那个说广式普通话的年轻主管阿杰成了我的上司,也是我往后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质量保证部里大多数都是像我一样来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初来乍到,同事们的热情和照顾,很快让我进入了工作状态。三个月后我成了一名客户的担当记得第一次出差,阿杰带着我去珠海见客户,在生产现场解决品质问题。那天,客户因为大批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线,很是气愤,我作为该产品的负责人,一直被客户责问,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所措。阿杰却不慌不忙拿出纸笔,画出产品的结构图,向客户解析了不合格品发生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还用日语与日本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当时坐在一旁的我听着“天书”,看着连普通话说不好的阿杰却有了一种崇拜的感觉。在随后的工作中,阿杰就成了我学习的榜样,学日语,办公软件、机械制图等等我利用下班时间去学习和钻研,阿杰也默默帮助我。一年后,我当上了班长,也成为了部门第一个女班长,现在回想起来,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坚持和向上的拼劲,那些日子仿佛和翻书一样过快,但是每一天都很充实。

突然有一天,阿杰穿着便服走进办公室,收拾着自己的东西,我意识到他要走了,要去挑战新的目标了。临走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给了我所有客户的名片和自己的几年来的工作笔记,还有一本厚厚的日语词典。我和同事们送他走到公司门口,他笑着说“看好你,不要放弃,加油!”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莫名失落起来。晚上我打开阿杰的给我的笔记,里面整齐的记录着每个产品从投产到使用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还细心罗列出一些注意事项……合上笔记本,我却久久未能入眠。

阿杰走后,我负责起了公司的主要客户,每天珠海、东莞等地来回出差,工作起来连轴转,人逐渐消瘦,但是当年南下的初心和阿杰临走时对我的期望,无时无刻都提醒着我。2005年,公司人事变动,看到通知的那刻我显得很平静,可是同事们比我还激动,因为我又打破“记录”,成了公司第一个女主管。晚上,我向同事们兑现了饭局,也喝了两杯酒,回到公寓,手机信息灯闪烁着,我翻开一看是阿杰发来的信息“继续努力,勇往直前!”那刻,内心的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向前的信心。

八年后,我离开了公司,也离开了中山,背上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至今十几年过去了,每当想起那段打工岁月,那些帮助和鼓励过我的人,都成了我前进路上无形的动力和人生最宝贵的经历。然而,中山就像我的第二个故乡一样,无论何时,我依然心存思念和眷恋。(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烧结厂 刘玉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