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大凡私家车库,基本都停放着三种车型: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三种车子用途虽都一样,然细想,却与人生有着太多的关联。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无论是自行车年代或时下的小车年代,每每换代,脑际总有车轮辗压过的辙痕,或深或浅,岁月再久远亦难以消除……反正我是有过这样的感受与际遇。
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末,尽管钱是很值钱的,往往一个劳动日值三、五毛钱,但勤劳、好强的父母还是与土坷垃拼了命,一点点积攒出二百来元,买了一辆“飞鸽”牌加重自行车。那时农村盛行“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录机)来显示富有。印象中,家里这辆车子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自行车在乡村普遍时,不知什么时候起,村里有人骑上了摩托。这玩意儿稀奇。只要给上油,突突一阵冒烟,就能跑得飞快。车购买回来,烦恼也随之而来,首先是烧油,往往一箱油,跑不几日就得加。这对一生勤俭、穷怕了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消耗。现在回想,时代在变化,有种品质却永远变不了,那便是勤俭与持家。特别是从艰苦日子过来的人,他们知道该如何珍惜,该如何去支配生活……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车。我用行动实现了当初的诺言。父亲这时沉默了,整天无语。有时他望眼停放在院子内的车子,只轻轻叹息一声,背了手又踱回屋内。似乎他在沉思,又像与自己怄气,往往在屋内一坐便是半天。也许他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与享受。
曾几何时,农村人哪敢想自己有天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纵是“三转一响”的年代,物资匮乏,多少还有些许自豪与荣耀,如今按说,父亲应该高兴,然而却高兴不起来。过惯了穷日子,猛丁天上掉下来大馅饼,父亲确实有些措手不及。他想的最多的依然是费钱。几十万元可不是小数目。种地要得一辈子。主要开上这车子能抵吃?能抵喝?能抵肚饱?或许更让父亲想不通的是:现在人都怎么了?都大把大把撒钱,不好好过日子,尽想摆阔。更让他难受的是,自己曾严格要求的子女,长大竟个个野了心!都不知柴米油盐贵,个个成了败家子。好痛心唉!我理解父亲的心思。
休假启动车子,邀他一同出去转,父亲总是推三推四不上车,要么,甩下一句:“你们去,我享受不来!”几次,我将小时那话背给父亲听,父亲总说:“那时不夸你几句,你小子能有今天?”摸不透父亲话语,便拿眼望母亲。母亲却笑笑,一迭声说:“不理他!他怀念苦日子,让他过去。咱开车走噻!”车子穿过了乡村,驶进了阳光里……(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物流中心 王忠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