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秋以来,一轮强降雨笼罩着三秦大地近一个月。气温骤降,让人瞬间有从夏天穿越到冬天的感觉。周末抽空回到老家,看到破旧的老宅,长期被雨水浸湿近乎垮塌的土坯房,不由得有些伤感,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几年前,想起了故去的伯父。
伯父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窑匠。窑匠也叫烧砖瓦匠人,就是给人们烧制砖瓦的民间艺人。八十年代,农村里普遍比较穷,工业和交通都不发达。农村里盖楼房,只要砖、瓦准备好了,基本上都可以将人生中的大事——盖房子提上日程了。砖瓦都是请匠人用泥土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制作的,等待土坯砖瓦晾干之后,就要请窑匠进行成品烧制。窑匠这个职业当时在农村里是个很吃香的行当,一天来请的人络绎不绝。窑匠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砖瓦品质的好坏。烧窑需要的燃料,都是山坡上的木柴,烧窑其实和炒菜是一样的道理,需要掌握好火侯。火侯不到烧出来的砖、瓦就是生的;烧过头了,砖瓦就会变形。
那时候家里烧窑是一件大事,需要长达几年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储备品质较好的泥土,把土搅和成泥巴,再做成生砖坯、瓦坯。然后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晾晒才能装进窑内烧制。砖瓦放入窑内烧制前,要提前准备相当多的木柴作为原料。一般的窑能装入的生砖约几万余页,需要柴火约几百捆。一切准备工作到位后,就请艺人看一个黄道吉日。然后主家邀请各亲戚邻居前来帮忙,就像家里办喜事一样热闹。临时负责人就会将帮忙的人员编成几个班次,昼夜不停的烧窑作业,一般烧两个昼夜就基本烧制成功了。然后根据主家要求如果要求成品为红砖,就直接封窑门自然冷却就可以了。如果主家要求是黑砖,则需要在窑顶上围堰加上大量水。然后,过上三五天后等窑内温度降下去就可以起窑了。
在整个烧窑的过程中,伯父是一个最忙碌的人,一整天不停地围着窑转,要看窑内的火烧的是否均匀,通过判断砖瓦烧的生熟程度来决定烧制的时间长短。烧窑匠人是整个烧窑过程中最核心的人,当然主家不敢怠慢,好烟好酒伺候着。伯父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喝酒时没有饭菜照样喝。曾经也因为喝酒耽误了不少事,有一次酒喝醉了,把给主家烧窑的事情给误了。结果等第二天酒醒了,砖都烧成麻花了。伯父只好给主家赔礼道歉,答应不要工钱,下次给主家免费再烧一次窑。
时光荏苒,岁月更替。随着现代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烧窑这个流传很久的民间手艺行业已经慢慢失传了。望着这座房子,想起当时刚盖起来的时候,那些前来帮忙的邻居亲戚,熙熙攘攘,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当时盖的房子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风光不在了,这座房子同它的手艺一起被岁月摩挲风化老去,甚至有一天,它将完全消逝。但无论将来这里成为什么样子,我一踏上这片土地,伯父和他的往事,定然会被我忆起。(陕钢集团汉钢公司旅游后勤部 王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