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电影的表现形式比较夸张,内容跳跃性强,慢性子的我一直不怎么喜欢看电影。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次观影,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村民同志们,村民同志们,今晚七点半,某某单位在大队部院子为大家放电影《平原游击队》,请大家到时前来观看!”这是上世纪80年代,每逢有文化单位送电影下乡,或是谁家过红白喜事请村民看电影时,大队部的高音喇叭一连通知三遍的事。
那个时代,看电影是一件让人非常稀罕的事情。每逢有这样的好事,本村的年轻人就自发早早来到大队部院子,帮着搬桌子放机器,爬树扯银幕,和放电影的人套近乎。老人妇女则带上自家的小凳子,选择最佳的观影位置坐下边唠家长边等电影开演。等到真正放映的时候,偌大的大队院子里、院墙上、门楼上、树上,全是人邻里邻村的乡亲们,只有那银幕底下的一小块儿地方,是我们这些不为看电影,只为看热闹的小孩子来回穿梭打闹的天堂。因为那时只顾着玩儿了,到现在电影什么内容一点也没记住,只记得电影的画面是黑白色的,但就是这样的黑白电影,给我的童年也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第一次在室内看电影是1996年。那时我刚刚进入高中一年级,学校让每人交五角钱,组织全年级师生,去附近的蝴蝶手表厂工人俱乐部看电影。五角钱,对于我们当时的学生来说,那可是一天的伙食费呢,许多同学都舍不得。但考虑到这是学校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不能因此而缺席,最后大家都去了。当我们步行了4公里,喘着粗气,到达目的地时,电影差不多快开演了,我们慌忙购了影票,找位置赶紧坐下来。
因为是第一次在室内观影,只记得坐下后,我好奇的左顾右盼,把俱乐部的建筑、陈设,仔细研究了一遍。地面是用纯水泥压光了的水门汀地板,做成后边高,前边底的台阶,一直向下延伸到舞台跟前,大约六七米远的地方;舞台是那种用水泥和砖砌成的,前面修成弧形,上面铺了一层木板的台子;墙面是那种据说可以将声音反射到每个观众耳朵里的、凹凸不平的燕子泥墙面;座椅是用四合板压制的,弧形木排椅,刷了黄漆,坐上去硬硬的。这种椅子夏天坐上去还好一些,冬天坐上去,就像坐在了冰上,凉气直往肚子里钻。但是这样的陈设,在当时已经算是我们那座县城比较好的礼堂了。这种礼堂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集大型会议、演出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观影只是其中一项功能。那天我们观看的电影名字叫《甜蜜蜜》,是一部由张曼玉和黎明主演的彩色爱情电影,具体情节现在基本都忘了,只记得黎明饰演的男主角,蹬着一两二八加重自行车,载着张曼玉饰演的女主角,一路欢快地穿街而过。那便是爱情在我脑海里最初的样子。
时隔20年后,我再次走进电影院,却是因为2017年那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激发了全国民众自豪感,创下53亿票房记录的《战狼2》上映。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踩着柔软的地毯,坐在舒适的沙发座椅上,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观影时,电影里那些逼真的画面,震撼的音效,以最饱满的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嫉恶如仇、多智多勇的中国军人形象,以及他背后那个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民族的担当。观影过程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迅速点燃了全场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当我从电影院出来,走在大街上,看着都市夜空里璀璨的霓虹和万家灯火时,不禁想起了前两次观影时的情形。是呀,随着时代的进步,祖国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这次观影改变了我以往对电影的态度。后来接二连三走进集科技、特效于一身的专业电影院观影,观看了《芳华》《流浪地球》《银河补习班》《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影片,每一次都会带给我心灵的震颤,每一次都让我有种如获重生的感觉。尤其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欢庆,一部《我和我的祖国》将新中国70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史,浓缩在短短两个半小时里。在这两个半小时里新中国从建国初期的贫穷落后,走到今日的文明富强,生动的为我们呈现了新中国的奋斗历史,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的艰难与不易,感受到了国家的蓬勃发展,感受到了国家日趋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
祖国昌盛,我辈大幸。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祝福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 赵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