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钢通讯的头像

汉钢通讯

作家群会员

散文
201909/04
分享

中秋再忆月饼馍

转眼间,一年的悠悠岁月如同手中的细沙,无声无息从指缝间流失,发现时便已所剩无几。月圆月缺更替轮回,又是一个月圆夜,又是一年中秋节。远空的月亮给夜晚的大地披上一袭银装,素净典雅中透着丝丝缕缕的超凡脱俗,思绪却被中秋的圆月撩拨得无法平静,早已飞回山脚下的那个村庄和那座农家小院里。

小时候的中秋节没有现在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只有一种五仁月饼,还有一种是奶奶蒸的月饼馍。奶奶是个非常注重传统礼节的人,遇到节日总会蒸应节的各式花馍,二月二“咬虫馍”,端午节“簸箕馍”,清明节“沙锅馍”,中秋节“月饼馍”……蒸花馍一部分祭祀使用,一部分探亲访友馈赠。奶奶蒸花馍的手艺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走亲访友时奶奶的花馍也是亲戚最喜欢的礼品。

那时,农历八月十四是我家最忙的一天,奶奶要蒸月饼馍。蒸花馍比较费时,母亲每次都是前半夜投酵子,后半夜起面,天亮的时候面就发酵的从盆沿往外冒了。天刚亮我们就被奶奶叫醒,快速吃完早饭,开始准备蒸馍。母亲负责把一大盆面用秤分成若干个一斤的面剂子,我负责洗枣洗红豆洗篦梳等蒸馍用的工具及点缀用的五谷,爷爷和父亲负责烧火,搭馍下馍,奶奶负责准备包月饼馍用的馅。她先在锅里分别炒剥好的花生仁、核桃仁、芝麻仁,再把炒好的各种果仁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成小颗粒果仁盛进瓷盆里,用刀把我洗干净的红枣去核,剁碎也盛进盆里,最后在盆里加入红糖再加一定分量的面粉,月饼馍的馅就制作好了。炒果仁的味道真香,那时只要闻到果仁的香味,我就围着奶奶打转,枣核的同时还能混上几口果仁,那对当年小孩子的我来说,算是一份额外奖励。

开始做花馍了。母亲把分好的面剂子又分成六等份,我负责把分好的小剂子揉软给奶奶蒸花馍用,揉面是一件很枯燥的,当年我总是刚开始还挺积极,揉到最后就有些消极怠工了。蒸花馍最好用硬面,硬面馍好定型,但我的手掌因为揉面总会磨出水泡来,稍大一些再蒸馍时,我总是找一些借口当逃兵参加工作后,蒸馍揉面的劳动我就很少参加了。奶奶拿起我揉好的面团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做月饼馍的底,一半用来做月饼馍上面的点缀,只见她把一半面团置于掌下,来回揉搓几次团成圆形,先用手心压平,再用擀面杖擀成厚约一厘米、直径10厘米的圆形,然后把圆形面片放在左手手心,把适量的月饼馅放在中间,右手把面片的边缘一帧一帧捏起来,做成包子的形状,最后把包好的包子皱褶朝下,用右手手心轻压包子,顺时针转动,这时包子变成了圆面团,再用手心轻压成扁圆形即可。月饼馍上的点缀是有讲究的,男孩的馍上点缀的是笔墨纸砚,女孩子的馍上点缀的是针头线脑,老人的馍上点缀的是寿桃,平辈则点缀些花花草草。奶奶那个年纪的人总有些重男轻女,我家月饼馍都是先从男孩的笔墨纸砚做起。

花馍的点缀做起来最为麻烦。奶奶揪一小团面,把面团放在左手掌心,用右手压着面团顺时针转,团成一个小圆球,两个手心一夹击,面团就变成了一个圆面片,只见她用剪子把面片剪成中间相连,边缘等份的五片,再用篦梳在五片面片上一一压痕,然后用手指把面片的两头捏在一起,最后在花中间冠上一枚红枣,一朵栩栩如生的五瓣莲花就做好了,把它们点缀在月饼馍的底座上,再配上用面团捏的叶片、枝蔓,别提有多好看了。

中秋节的夜晚,奶奶早早准备好祭祀用的果品,当然还有全家人的月饼馍。上香、跪拜、放鞭炮,当一系列祭祀礼成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就着明晃晃的月亮,咬上一口月饼馍,让红糖的甜蜜、果仁的醇香在唇齿间蔓延,心里的幸福无法言说。

小时候蒸花馍,我真羡慕奶奶的那一双巧手,在心里憧憬着有一天我的双手也能像奶奶一样巧手生花,捏出一年四季美好的期盼,当奶奶老了干不动了,我要让奶奶尝尝我做的月饼馍。我长大了,奶奶也老了,每年中秋,奶奶依然会给我蒸月饼馍,而我馈赠奶奶的却是超市里包装精美的月饼。小时候心里那份最纯真的愿望随着成长,随着琳琅满目的各色月饼被慢慢遗忘,直到奶奶去世后再也没有人给我蒸点缀着针头线脑的月饼馍了,我才幡然醒悟,我欠奶奶一枚点缀着寿桃的月饼馍,一枚饱含健康长寿美好祝福的月饼馍。

明晃晃的月光罩着大地,我手里捧着蛋糕店新推的水晶月饼,晶莹剔透的外皮包裹着颜色鲜艳的果馅,心里却渴望能就着月亮吃一口奶奶蒸的月饼馍,品享那红糖的甜蜜,那果仁的醇香,还有那淡淡的麦香……(设备管理中心  李晓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