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清云
虽已年过半百,儿时经历的许多事情,至今刻骨铭心,清晰如昨。当年邂逅上海女知青黄老师,那回眸惊鸿一瞥,深深地印在我心底里,至今念念不忘。她那双扑闪的大眼睛里,透露出善良温和的目光,给人与希望和信任。她是小哥和他发小们的班主任黄老师,经常听他们说,黄老师上课很厉害,所以背后都喊她“黄皮子”。
1976年前的7年,是家乡兵团时期,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 黑龙江建设兵团二师十二团十四连”。1968年、1969年,连里接收来自几个大城市的“老三届”知青插队。黄老师就是那段时期来到14连的。
黄老师是小哥的班主任,全名好像是黄啥英来着。她中等个头,不胖不瘦。两只短辫自然垂下肩膀前,白净的圆脸上,一双秀气的大眼睛,满眼的温和善良。
有一年夏天,她忽然来到我家,身穿一件小碎花图案的上衣,衬着雪白的假领子,手里好像拿着作业本之类东西吧!当时就没注意那些。她走进我家“穿鞋带帽”的土坯房,父亲紧忙请她进屋,坐在方木炕沿的土炕上。我倚靠里屋门框外,朝屋里探头看着他们说话。爹略微低头,脸色有点凝重,一直听着带着外地口音的黄老师讲话。黄老师曾回头瞧我一眼,令我害羞又激动。小哥是后来被家人找回来的,他不吭声地进屋,一屁股坐进靠南墙边的苕条圆筐里,两腿耷拉筐外边,听着黄老师和父亲说话。泥巴土墙面底本来就脱落不少了,露出麦秸草泥脱制的%土坯,很早没了棱角,不知咋回事,小哥不自觉地抠来抠去,弄得墙面更不平整了。
十几岁的小哥,正是爱淘气叛逆时期的年龄,难怪辛苦黄老师那么操心。小哥的确淘气得很,我见家里有过一张二寸黑白照片,里面是二哥和他篮球队友们,在连队老学校篮球架前照的照片。仔细再看,发现篮球架的篮球板后面,露出四个小脑袋,那就是小哥和他发小们。不定还没等篮球赛开始,他们就爬上篮球板后面了,那么高的篮球板都敢上啊!
过了几年后,我去老场部二中上初中,学了地理课,晓得黄老师家乡——大城市上海,距离北大荒北疆偏僻的14连,最少经历2780公里的辛苦路程。
黄老师在14连老学校,当了几年小哥的班主任。那时连队学校里的教师,大部分是知青老师,我的小学、初小老师,大都是来自各地城市的知青,他们各个有文化,有见识。1978年起,知青返城潮席卷北大荒,兴许小哥的黄老师,也是那时候离开14连返城吧!
如今,想起当年小哥的知青黄老师,想起她同学、同乡、同事、有着相同经历的同年代知青,绝大多数人已经退休,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知青”们的历程、精神,早已经深深镌刻在北大荒发展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用青春、汗水、热血把丰收的希望,现代文明播撒广袤无垠的黑土地——这被称之为第二故乡的热土里!至今还有着许多知青前辈,关注并支持着第二故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