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汉伦的头像

蔡汉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5
分享

重阳日之感悟

“我向每位长辈赠送一幅《松鹤图》,祝福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松龄鹤寿、家庭幸福!”这是我在社(经济合作社)第二届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上,对着一班身披红围巾、笑容满面;曾经手把手教过我或一起嬉耍过的乡亲们送上节日剪纸和祝福。

重阳节,给了我业余爱好剪纸在家乡“炫耀”的机会。剪纸《松鹤图》曾入选省剪纸艺术展,为了能与乡亲们分享,我早早批量制作赶在节日时呈献乡亲们,表达美好的祝愿。这奖状大小的卡纸里,展现了一对仙鹤在苍松上的琴瑟之好。

这是我首次送给乡亲们的礼物,它凝聚了我半个多世纪的思绪和期盼:藉重阳之日敬表心意。此时此刻的我,虽然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却有一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涓涓乡情。

源于《红楼梦》一桥段的“屁股决定脑袋”说法,应验了我的重阳节见解。

年轻时,我在二轻系统里负责共青团的工作。那时的我,没有“冷遇”重阳节的光临,而是假节日之名,行“服务”之举,让节日“效劳”自己的工作。

记得,每逢重阳节来临,我会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在所属企业之间开展青年职工劳动竞赛,待重阳之日再组织参加竞赛者登高赏秋。这天,在人山人海的山头上,一幅红旗猎猎、横幅惹眼、游人扎堆的二轻青年职工活动“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那时的我好不惬意:既推进了企业的发展,又提升了部门的知名度,还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

退休了,我坐上了“老人位置”。重阳之日,我失去了年轻时的“狂热”,多了一份“老人节”的养尊处优期望:羡慕一些单位组织老人重阳游乐活动;神往一些乡村组织的老人聚会活动......

一次,我和村主任聊天,说到自己社里的事,村主任说“六社(我所在的经济合作社)的事搞掂,全村的事亦搞掂了”,还佐证了几件事,我听了百感交集。就我所知,六社人口虽然不多,可是就有五六个姓氏,人的思想多元化,如果社里集体要办什么事就难以聚拢。多年来,我不会“插手”家乡里的事务,特别是对人事方面的事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他们向我倾诉,我也只能笑笑或“哦、哦”敷衍了事,不会表态,也不好表态。

这次聊天,村主任还特地说起村里不少的社都办起了尊老敬老活动。“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揣摩,村主任多么希望六社也能办起尊老敬老活动。如果换位思考,作为地方“父母官”,谁不渴望自己经营的“一亩三分地”生机盎然,羡煞他乡!

那年,我刚好建设乡下的房子,在村主任的“策动”下,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能否借这一机会办起六社的尊老敬老活动?

按照习俗,建房子少不了择日进宅宴会的环节,对我这种不爱张扬的性格,好像有点儿矛盾。新居进宅,我考虑只做简单的仪式,不对外张扬,不办宴席。“六社的事搞掂,全村的事亦搞掂了”,村主任这句话激将了我,又给了灵感:能不能“擤鼻兼捋须”,办一回尊老敬老宴?也为家乡的善事牵个头,为六社争争气!我把这想法和家里人一商量,大家都十分赞同。

重阳节这天,在我家门口的小广场上,社里的热心人士忙里忙外。“六社重阳节尊老敬老宴”的红底黄字横幅特别显眼,社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踊跃参加,有好几席。大家相聚,相互问好,喜上眉梢,畅叙幽情,每人还领到节日的祝福红包。这一天,“启蒙人”村主任百忙中应邀参加宴会,为活动送来了欢乐和愿望。

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的重阳节“擤鼻兼捋须”之作起到了“抛砖引玉”效果。尊老敬老宴会后,“不用亚二(我的辈分排行)出钱,我们筹款办尊老敬老活动”成了社里谈论的热题。

第二届社的尊老敬老活动在乡亲们热心下办了起来,内容甚是丰富,场面颇为热闹:“六社尊老敬老活动”的字幕从红布横幅里“跳上”了喜气红火的大屏幕,醒红的地毯在广场上静静地“躺着”,《常回家看看》孝敬之歌曲韵悠扬,节日气氛十分浓郁;宴会上年轻人频频向长辈敬酒表心意致祝福,长辈们相互祝愿,杯觥交错、低声笑语、欢乐融融;老人们身披大红围巾,右手剪纸《松鹤图》,左手福字大红包,大家乐陶陶合照的“全家福”留下幸福一刻;晚上,县文化馆送来了一场怀旧电影,大银幕前人山人海,再现了几十年前乡村极盛一时的文化大餐......

之后的各届尊老敬老活动,透过镶着“六社尊老敬老活动”黄色大字的“双龙戏珠”红色大拱门,把你拉入了多姿多彩、热闹非凡的镜头:老人们由身披大红围巾变成身着红挂衣,头戴红帽子,染红了欢乐的脸膛,映红了热闹的广场;老人们不仅是被乡亲们敬拥的主人,更是卡拉OK夫妻对唱、母子合唱、三代甚至四代齐唱莺歌燕舞的主角;老人们在享受本社年轻人爱戴的同时,不少学校的老师、邻社的社员也“跑来”深表敬意,特别是村主任不论工作多么忙碌都届届来捧场,向老人们致以节日问候。

在尊老敬老越来越浓厚的氛围中,让我格外称赞的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孝敬群体——外嫁女!它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也不得不让我“浓墨重彩”描绘一番。

外嫁女,这是中国传统婚姻中特有的名词。然而,它在我社的重阳节却成了“动词”。为什么?

在我的脑子里,外嫁女怎么可能与重阳节挂上钩?可是,这几年我社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却把我的“愚见”旋转了一百八十度:外嫁女是活动的生力军。

在第三届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中,社“核心小组”发通知“欢迎外嫁女参加尊老敬老活动”!这犹如一声“春雷”,外嫁女“回归”的心如“久旱逢甘露”,“泼出的水”多么想津润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呀,打破了传统婚姻中女子出嫁后就与本社完全“脱钩”,再没有机会“攀扯”社里任何活动的“枷锁”。她们不仅可以捐款孝敬表心意,参加社里的尊老敬老活动,而且有机会与一快儿长大的姐妹、兄弟们相聚,还能够见到素未谋面的老姐姐老妹妹。

活动中,她们为老人们献上祝福节日的花篮,为每位长辈送上一袋清甜可口的糖果;她们倚在老人身旁,轻声细语,乖巧卖萌,在长辈面前永远是长不大的“宝宝”;她们时而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时而一首《万爱千恩》广场舞,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叔公婶娘的雨泽之爱;她们手拉手,有的热烈拥抱,有的相互倾诉,有的暗暗啜泣,场面感人心脾......

外嫁女这一名词要转变成“动词”,笔者的描绘全在“最后一公里”:

我社近年的重阳节欢迎外嫁女参加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外嫁女捐款孝敬比例年年“扩张”,形成“半壁江山”之势。这对社里的哥哥弟弟们有影响吗?有!不光是影响,简直就是“冲击”!

外嫁女“回归”参加社里的尊老敬老活动,作为每位家庭里的“顶梁柱”,特别是一些不太热心的哥哥弟弟,在孝敬美德上不单责任有压力,而且思想受“冲击”:姐姐妹妹热心公益事儿,关心老人长辈,尊老敬老,而“七尺男儿”岂能淡然谦让“巾帼称雄”?!这几年,敢担当、勇作为,“男儿当自强”成了社里“七尺男儿”探究思索的话题,深深触及“主人翁”的魂灵,加速形成了孝道美德的共识,令社里的尊老敬老活动如火如荼,年比年喜庆热闹,外嫁女这一名词亦变成了“动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适合社级自发筹款的尊老敬老活动。人们普遍担心活动“能否办得下去?”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活动需要经费,经费源于筹款,头一两年基于激情就不成问题,可时间长了,加之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跟不上,活动难以为继。作为人口少经济拮据的我社,举办这样的活动“核心小组”同样担忧。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核心小组”凭爱心号召、凭热心办事、凭公心筹支,小钱办小事,大钱办大事,社长、出纳、会计都进入“核心小组”,每年的活动及时公布筹款、开支情况,接受社员监督,几届尊老敬老活动普遍得到社员们的支持认可。

当“核心小组”忧心的时候,我爱人站出来鼎力支持。她说:“你们大胆办,如果筹款不够开支我包底”。蔡家女人站出来“增援”,不仅坚定了“核心小组”的举办信心,更是给社员们的极大鼓励。不少男社员说,蔡家女人都敢这样表态,我们男人一定会做得更好。其实,我和爱人早已为这一担忧达成共识:我们不办生日宴,但将办生日宴的钱支持社里的尊老敬老活动。每年的尊老敬老活动,我俩都积极捐款,老人们除了领到活动中发放的尊老敬老红包外,还额外收到我爱人发给的祝福红包,我俩老也享受着孝敬者和被孝敬者双重身份的节日快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社的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是中华大地传统文化孝道美德馨香的一朵小小“菊花”,它每年盛开,芳香醉人,重阳之日恭候孝子孝孙孝女们济济一堂“观花赏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