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郝东风的头像

郝东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2
分享

龙洞珠泉

名胜寰中此独偏, 地涌珠玑万斛泉。

英雄回首堪栖息, 何用蓬壶更访仙。

写诗的人是十五世纪的一个县令,虽科举进士,但不善逢迎,属于干活不跑官之一傻,县令仅做了两年,谛归,既不申述又不公关,落了个无官一身轻。回到磁州,诗文自娱,跑到居家西面三十里地的神麇山下,对着黑龙涌泉发了一番感慨,使我们知道了,在古人的眼里,龙洞珠泉已有了蓬莱、方壶的仙气。流传至今,山还是那时的山,泉还是那时的泉,只是水变了,人换了,废了科举,兴了共和,倒觉得心气还不如那个仅做了两年的县令豁达。这不,为了反思,学学古人的样子,也到那珠泉喷涌,犹如釜中沸汤的滏河源头,找找骊龙出洞、流润桑田的感觉。

听说宋朝的一个进士,由四川到彰德府做推事,生性喜好游山玩水,同僚说龙洞珠泉多么好,但四年了,竟没有机会去看看,心里那个急呀。你可知道,磁州、武安那可都是他的领地。没法子,当官不自由,交通不方便,也没有现代人心眼活络。万历十五年八月,上司派他到下面州县办理公务,高兴的“其予我以游乎”,车骑舟船,携公带私,游珠泉,登响堂,折腾了好几天,在这片山水间“恍然如蜀中境”。我们比他幸运,百十华里,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比他自由,背起行囊就走;也比他更功利,省却了路途的铺垫。但是,我们还能抱着古人的心情吗?

随着朝代的变迁,磁州只是一个历史的地理符号,现在的黑龙洞珠泉,位于峰峰新市区西南,神麇山下,滏阳河畔。从新市区内,沿滏临大街向南,过滏阳河滏临大桥,向西进入黑龙洞路,远远就看到了满目葱郁的神麇山。

神麇山是一个古老的山,《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三百里,曰神麇之山,其山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到了后来康熙年间的《磁州志》就说得直白了,“昔有神鹿游于其上,逐之不见,世遂以为神麇山。”古人的世界观唯物又朴素,看到一支鹿,逐之不见,就把它神话。现在山上别说鹿,就连一支野兔子都难得一见。好在我们不完全在意跑鹿神麇,有山有水好风光,就能满足我们贫瘠荒芜的感官对大自然的印象。

峰峰是个依山傍水的城市,神麇珠泉又是山水峰峰的精华。黑龙洞路就贯穿于山水之间。路边有儿童乐园,欢声笑语,追逐尖叫。滏阳河水引入滏南渠还是清澈见底,但在主河道,上游下来的污水排挤着懦弱的清泉,占据了大半幅河面。看来,当污浊强势的时候,清高也只有好自为之,偏居一偶,任凭浊浪肆虐。临街的民居拆去一片,正在修建仿古一条街,现在看似杂乱,建好后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一定比破旧的民居养眼。

接近山边,路边有一泉井,一米多深,条石围之,有台阶接近水面,水静如镜,刻有“风月泉”。记得很早以前丰水年间,井内泉水突涌,通过暗渠注入马路对面的滏阳河。在当时,这眼泉水还是附近村民的生活水源,常有红衣少女挑担汲水,映衬着西面清翠的山峰。落日下,炊烟起,浣纱忙,牧童归,气爽凉夕,风月故园。那时就在附近的学校念书, 下午课后坐在滏阳河岸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发呆,常常幻想老杜“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也不过如此。

严格意义上来说,“怡心园”是滏阳河上的一个小岛,处于滏阳河主河道与滏南渠之间。滏南渠曾是天然的河道,人们为了防洪或调水,河堤垒砌了护坡,河就不像河了。怡心园的西端深入到黑龙洞前宽阔的水面,六角的凉亭临水而建,直观上就有了中国山水画写意的感觉。

风月桥横跨在滏南渠首,石拱雕栏,脊突坡陡。桥下河水清澈,几个村妇在浣洗衣衫。走过风月桥,就是单檐的六角形亭,红柱黄瓦,梁绘枋画,柱间条凳相连,几个老翁在闲谈。暮春的上午少男少女们正在琳琅满目的各种购物中心留恋,还没有闲暇在天高气爽的凉亭下缠绵,给垂暮的老翁留下了欣赏“麇山晴更秀,龙象静中尊”的美好时光。若是在晚间,清风明月,小桥流水,洲头花间,凉亭垂柳,不知又要演绎多少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也许,美好的爱情故事都是一样的,汤显祖笔下的少女不就是在月色下的牡丹亭,等来了心仪的少年。就连远在数万里之遥的南依阿华州,半老徐娘佛朗西丝卡,在廊桥上梅开二度,也是借了亭、水、桥、廊的氛围,碰撞出了几日的激情。

我想,此亭非风月亭莫属。抬头望,檐下的牌匾竟是迎龙亭,断了我风月的链接。

其实,迎龙亭也是风月珠泉乃至元宝山景区的绝妙佳处。它三面环水,低坝浅瀑,流水潺潺,波光粼粼。左岸,仿古的建筑飞檐翘角,古朴雅致;右边,垂柳拂水,绿荫斑斑,柳后屋前。一幅巨大的陶板壁画生动地再现了流传于民间的“茉莉姑娘”、“龙洞珠泉”、“二郎担山”等美好的传说;水面上,虽然没有了舟渡帆影,网起鹰鸣,但脚踏船自由地飘荡,快艇拉起白色的浪花,几个痴心鱼友垂杆放线,默默地守候,倒也增加了春日里的恬淡与祥和。稍远处,风月关靠山面水,殿堂楼阁盘恒交错,古色古香。更远处,蓝天白云下,元宝山翠绿的山峰,托起硕大的、金灿灿的元宝,流光溢彩。

一条石阶小道通向风月关下边的龙洞珠泉,小道靠崖临河,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流淌出来,汇成道道小溪,注入宽阔的河面。越往里走,小道越窄,水面竟连接上了断崖,只好脚踏水中露出的石块,战兢兢地一跃而过。靠近黑龙洞时,小道才显得规整,河中一道石坝,原是防止枯水年间污水倒灌,好事者在下游垒石堵水,形成一泓清澈的水面,不论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日,总有爱好者在里面畅游。

黑龙洞前,泉从石窦出,流水汩汩。曾有人说大小泉眼七十余处,但在暮春时候,应该是枯水的季节,还看不到古人所说的“大者如碗,小者如筒,混混而流”的景象,只是从大一些的石洞中,涌出淙淙清泉,这也是上天看到我们对脆弱的自然有了切肤的认识,而对我们的一点点奖赏。如果想观赏“如釜中沸汤”的龙洞涌泉,那就要到丰水年间夏末秋初,几场雨过,方圆四周,大泉奔涌,小泉滨滨,河底升起气泡顶水而出,成片连线,宛如串串珍珠,镶嵌在潋滟如画的风景中,所以就有了龙洞珠泉的美誉。

捧一把清冽的泉水,丝丝凉意顺指尖沁入心脾,把个浮躁的情欲演绎为似水的柔情。泉水保持着恒久的温度,不为人世间的冷漠和烦躁而去顺从,安之若素。烈日炎炎,给人们带来清凉;寒风刺骨,水面升起氤氲,水中还是温馨的暖意。更是水的秉性,给人们提供了处世的点拨。做人就要有水的谦恭,有利他人而不和他人相争,总是处于他人不喜欢的下处,处之安然。假如我们能修炼到如此境界,也就获到了“道”的真谛。

黑龙已被铁栅栏呵护在幽深的龙宫,龙宫石灰岩的溶洞曾是儿时伙伴戏耍的天堂。一只手电,半支蜡烛,小伙伴们小心翼翼地要目睹幻觉中的龙颜。也许是不屑,或者是为了保持龙王的神秘,黑龙每次都逃之夭夭。可惜自己生性懦弱,没有一次沿着龙王的足迹走过寒气萧瑟的洞窟,只在洞中小溪边,目送勇士般的伙伴消失在黑漆漆的尽头。不知洞中是否还是那般静谧,人为的阻拦,渐宽的身躯,还有被日月退去了的童趣,恐怕今生今世也难于重温儿时的欢乐。

方尖碑矗立在龙洞之上的平台,那是民国二十五年疏浚滏河源泉的纪念。人们一直在趋利避害,造福一方。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没忘记在冥冥之中,还有古人给我们圈定的图腾。漆黑的盘龙,是现代人想象中的龙王,盘踞在百泉之上,镇守中原四百州。

是怕龙王孤寂,还是怕刚烈的龙王偶然发发脾气,冲毁了虔诚人们的家园,人们在河的对面修建了望龙园,以抚慰莫测的龙意。龙女就站在翠绿的松林里,面对幽深的龙洞,望眼欲穿,期盼着与龙王相会,恐怕这也是人们最后的努力。宽阔的河面阻断了他们相见的愿望,人们在为龙王龙女创造浪漫的同时,是否也在制造着新的仙凡爱情悲剧。

拾级而上,过风月关,跨进黑龙庙幽静的小院。一棵古老的槐树立在院子里,露出了饱经苍桑的躯干。千年松,万年柏,不顶咱老槐。老槐龟裂了的树干,伴着龙洞珠泉风雨数百年,见证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登上昆山明月阁,龙洞珠泉尽收眼底。麇山西峙明月已从盘石去,滏水东流清风又送海涛来,山水汇集,风光如画,仔细欣赏,竟是那样的别致。古老的庙宇依然用冷眼瞰视着人类,不为周边景物的变化而心动;脚下清澈的泉水,不息地流淌着,洗润那看惯了山河风起云涌的眼睛,滏阳河蜿蜒而来逶迤而去,像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绿山翠岭间。凭栏张望,小城绿树成荫,高楼鳞次栉比,没有更多的历史包袱,也难于有古城的幽情,正眨着稚嫩的眼神,解读着古老与现代的万千气象。

身后就是神麇山绿树阴浓的山梁,石阶的小道穿行在翠柏荆棘间。这是一片人工植造的山林,柏树扎根在贫瘠的土地和石缝,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树丛间点缀着野山菊,在树阴的呵护下,深绿映黄艳,临风曳嫩枝,别有一番心旷神怡。

兆峰亭是为纪念先烈张兆峰而建,这位同盟会成员,反帝制,抗专制,起兵暴,搞工运,是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将领。叹息祸起萧墙,做了叛逆求生的祭礼,英年早逝,成为后人肃穆的缅怀。

告别为理想献身而过早陨落的将星,沿百日花红簇拥着的山道,走向山凹里雕梁画栋的游廊。

红柱青瓦的游廊躺卧在水之上,山之腰,四周绿树婆娑。廊前清水涟涟,几片田田的观赏荷叶,舒展开淡淡的身姿,托起羞涩的荷花,就象刚刚出浴的美人,浑身闪着水珠的晶莹。露出水面的岩石,雕刻着飘逸的“虫二”,隐喻无边的风月。坐在廊下石几上,视界里的景色开阔了许多。

少妇领着稚童低头寻找着什么,那样地专心。一阵惊喜,可爱的童趣横生:“妈妈,我找到一条虫子”。

“继续找,还有一条”。少妇引导着幼童在组拼着美好的景色。也许在稚童的心里,耐心地寻找,就一定可以找到无边的风月。

山翠层恋地步高,潺湲滏水化绿涛。我们徘徊在山水间,享受着故乡的风月,慢慢地把心也融化在清风明月,珠泉故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