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伦稳博山见贤思齐教育咨询工作室的头像

夏伦稳博山见贤思齐教育咨询工作室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12
分享

追寻副军级校长的足迹

            

                         文/夏伦稳

      某作协微信群里群友仙人球老师组织户外旅游,听说途径珍珠峪村,我欣然报名随队。

      他们从张店花上4元钱坐上“哐当哐当”的绿皮小火车,到博山源泉源迁站下车。我从博山城里花5元钱坐上公交车,朝驴头说的地方赶。上午十点整,我们两路人马在国家级4A景点开元溶洞会师。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褟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我手捧着《铁凝精选集》,读着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铁凝精选集》这本书是“世纪文学60家”书系之一,是我从市图书馆借来的,重温经典,寻找文学创作的方法和灵感,也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
     不过我脚下的土地,不是作家笔下的台儿沟,而是鲁中南部山区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东高村,淄博开元溶洞景区就位于该村,是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已形成二十多万年的溶洞内,既有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更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珍贵文化遗存。特别是洞内开元年间的钟乳石刻和遗迹文物,不由人联想起“开元盛世”那一段历史的辉煌。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万年石洞又逢盛世,得以开发,重现人间。
      东高村南端,隔淄河相望,有一峪叫马兰峪,峪呈东南向,峪口朝北,长约3公里,面积约45公顷;峪顶称大顶,峪东坡山腰处有一天然石洞,被称为“狼窝”,顺“狼窝”往外走200余米的青石板上有处叫“笸箩盖”的地方,有一马蹄形的石坑,附近的山头上有一长方形石槽,被人称作饮马槽。 相传古时的马兰峪称作拦马峪,唐王李世民东征时在此作过马场,拦马峪入口狭小,危崖耸立,只能容单人独骑进去,周围的山上树木丛生,称作拦马峪应当是名实相符,传说有人曾见有千军万马进入峪中,但峪内没有一间房屋,不知人宿何处,于是有人猜测里边有一条秘密的藏兵洞。
     马兰峪东侧的山岭上有一石窟,夏日的雨后,总有云雾从洞口缭绕升起,于是被当地人称作“云窟窿”,有好事者往洞中投入大石块,可以听到好几分钟“稀里呼隆”的滚动声,大家都知道这条洞深不可测,截止到1993年以前,没有人能说清里面到底有什么。1993年4月22日,东高村青年张以强、张德成两人出于好奇,顺一条绳攀援而下,神奇瑰丽的开元溶洞才得以面世。
领队驴头仙人球老师边走边给我们作导游,讲述着景区及山里的传说和故事。那我此行又可以寻觅到什么呢?
    “这开元溶洞景区我们今天就不进去了,我们今天经过这里,顺着石头山,登顶轿顶山,到珍珠峪村下山。山路崎岖,还要穿越丛林,大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领队仙人球老师语重心长地和我们驴友说到。
      顶着烈日,我们五人小队作为先头部队踩线,为下一次暑假带领学生团过来作准备。路上不时看见五十到七十岁不等的老乡在山上采摘连翘果。“连翘果可以入药,治疗感冒效果非常好,市价大约四五元一斤。”同行的李老师和我们科普到。然后,我们路上遇到连翘果,也边走边摘。
      一路上,不时看见系在树上的红头丝巾,上面还写着字,曰“广饶乐途户外俱乐部”、“山东寿光远行户外”等。有的丝巾上面还写有QQ群号和微信二维码。驴友们这种特别的“留言”,让封闭的大山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和外面的世界建立了一种链接。而绿皮小火车的开通,又让天南海北的驴友与大山建立了连接。
      如果不是绿皮小火车的重新开通,如果没有媒体的持续报道引发了我的关注,如果没有想慕名拜访邻居老家村庄的打算,如果没有这次驴友的邀请,或许就没有我这次的旅行。
城里驴友们到来,让原本空洞洞的乡村又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看!乡村旅游,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如星星之火,渐渐火热起来。村口竖起来的荷塘月色乡村旅游合作社大招牌,那盛开的莲花如花枝招展的美女,正迎接着城里的游客到此一游。那水灵灵的荷叶,把青山绿水装点成了金山银山。某书法家题词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农家四合院式家庭旅馆,正开门迎接着城里的人家或者情侣们来此休闲度假。
      绿油油一片的有机猕猴桃采摘园,散养的山鸡,咩咩叫的羊群,农家超市,可以张口就喝的山泉水,宽阔的柏油马路,圆圆的石磨,这原生态的画卷是美丽乡村最唯美的风景。也让长期生活在城里的我们人大饱眼福。其实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人,根都在乡村。至少我的根在农村,父母至今还在老家种地。所以乡村旅游,就是寻根之旅。寻找儿时的记忆,回忆儿时的故事。行走在乡村的道路上,记忆中的乡村似曾相识,却又今非昔比。
突然,在珍珠峪村口的超市门口,我发现了一处石碑,走进细看,只见写到:
                                             功德铭记
      博山区副军级离休老干部李兆亭同志,系源泉镇珍珠峪村人,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戎马生涯五十余哉,为了革命立下不朽功勋。年过九十,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报效家乡养育之恩,在珍珠峪村筑路,公益大业上,慷慨解囊,捐献资金壹万元。乃感念其功德,铭碑志念,永留后世。
                           珍珠村党支部 村委会
                                             二〇〇〇年七月一日
      李兆亭,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原大连海军指挥学校副校长,他是和我住一个单元楼道的邻居李大娘的父亲。早就听说,早些年,他离休回博山定居当初,上面给他派下来一辆吉普车,他捐赠给了区委区政府用。后来又听他的外孙女王绚说:“原本老家村上领导修路没钱,找到姥爷问能否带头捐点钱,姥爷问了下大约修路石料需要多少钱,他一个人全出上了。乡亲们就出劳力,于是路就修成了。后来在村上还树了一块碑,以示纪念...”
      第一次听老人的外孙女说着捐资修路的事情,我当时就对老人更加肃然起敬,一直想亲眼见见那碑。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不忘初心,感谢驴友组织的这次户外旅行,终于圆梦。
     “仙人球老师,麻烦您用手机相机给我和这块功德碑合影纪念。”我向驴友寻求帮助。咔嚓,镜头记录了这最令我心动的风景。
     下午一点半,我们在淄河源头泉河头虹鳟鱼馆吃饭。一盘盘山野菜,油炸虹鳟鱼,油炸扁豆角,色香味俱全,好吃又便宜。
     “今天非常开心大家有缘在此一聚,出来户外,一是锻炼身体,开心快乐,二是结交新朋友,联络老朋友感情,三是相应国家号召精准扶贫,我们来这地方玩,来这地方消费花钱,就是用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计划。来,兄弟们,干了这杯酒,好日子在后头!...”领队韩老师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
      于是,大家举杯共饮,家长里短,欢乐的笑声成了泉河头风景区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