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文/博山 夏伦稳
今日是正月初六。传说这一日女蜗造马,是为马日,寓意马到成功。
民俗有曰:三六九,朝外走。所以今日我从博山家里出发,奔赴齐国故都临淄,给临淄大儒、书友毕义星老师拜年!
认识毕老师,是上天赐给我的缘分。是我2017年里发自内心的祈愿而梦想成真。
2016年我参加聊城日报社举办的全民读书节有奖征文活动。当时写了一篇征文稿,荣幸获得了二等奖,第三名,奖金200元现金,一份荣誉证书。报社打电话让过去参加颁奖典礼,我人在博山,没法过去,就给岳父打电话,说明情况。他由于身体原因,有女儿舅妈去带领。后来我从网上搜索获奖人员情况。得知获得第一名、第二名作者亦都是中国最美书香家庭荣耀获得者。排名在我前面的两个作者,一个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十几本个人专著,另一个参加全国各种征文获奖一千余次,都是大咖,当时我倍感遗憾。期盼我有缘认识中国最美书香家庭获得者,有缘认识出版过十几本书的大作家。
盼望着、盼望着,缘分终于到了。
某日我在淄博市网络作协微信群分享我们学校郑良前老师的事迹报道,毕义星老师主动联系我,想收藏郑老师整理出版的《鹳山堂静观八录》,然后我转告郑老师。郑老师欣然签名赠送一本该书给毕老师。
又一日,毕老师和大众日报社记者,代表淄博市素质教育促进会(毕老师任该会会长),到博山石马中学进行公益捐书活动,约我随行拍照。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毕老师还签名赠送我他的个人专著《齐文化纪事》,“赠夏伦稳书友雅正”。看着毕老师的赠言,我激动万分,生平第一次收到这样落款的赠书,被人称呼我“书友”,荣幸之至,而且还是一个大家。
毕老师名字叫毕义星 ,1952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晚报专栏作家,现任淄博市素质教育促进会会长、华夏毕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毕氏文化》主编,出版专著26部,二千万余字,家庭获山东省“最美书香家庭”、“全国书香之家”等。
所以有缘认识毕老师,真正三生有幸。有时候我写点拙作,常常选择性的微信分享给毕老师,他每次都为我点赞、留言、鼓励,让我备受感动,这更是激励我,鞭策我,以毕老师为榜样,好好写文章,更要跟着毕老师学读书,学出书,学文化,学做人,学做事。
又一日,我在淄博网络作协微刊刊发了一篇微文,报道我为女儿学校在世界读书日策划、组织捐赠《五洲四海博山人》图书捐赠仪式。毕老师又打电话向我掏换《五洲四海博山人》,我又帮忙联系掏换了一本。
在去年暑假时,齐文化节稷下学宫高端国际文化论坛召开之际,我奔赴临淄参会,带上了书,可惜到了临淄,给毕老师打电话,可惜他已经出发在外地,参加他的毕氏文化研究活动了。
这个春节,大年初一,我给毕老师微信拜年,并提前预约说想给他送书过去,顺便再为他拍摄一张齐心公益全家福。毕老师欣然应允。所以才有今日再一见的机会。
毕老师赠我的《齐文化纪事》,我一字一句读完。我对他的好读书、会教书、勤于研究学问的精神,敬佩不已。对他从一个民办教师,正式编制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区、市教研员,教育专家的华丽升级更是顶礼膜拜。由于他在自己书房三余斋夜读深耕,默默无闻读写积淀,发表研究著作屡次获大奖,被他的恩师王志民先生(省政协副主席)赏识、重用,他有幸参与了临淄和聊城的全国文化名城创建活动的资料汇编整理出版工作。恰好我的夫人老家是聊城,所以我们认识的缘分真是无巧不成书。我走进聊城,成了聊城女婿。而他,被市政府邀请去,为聊城的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呕心沥血、载入史册。
今日有幸登门拜访毕老师,让我见识了一个藏书八千多册的书香家庭,满屋子两个大书橱,里面全是书。书桌上也是书,我粗略的参观了一下,经史子集,古今中外,个人赠书,名家经典,家谱方志,无所不包。
毕老师家的房子是三层别墅型,一楼是客厅、餐厅、厨房,二楼卧室,三楼书斋:三余斋。一块樟树木、名家题字,第一次听说“三余斋”的书房名,我不懂其含义。我就问毕老师:“这个三余斋是什么意思?”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即:冬天是一年里闲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里闲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时令里闲余的时间。”毕老师娓娓道来。
关于这个三余斋,还有一个典故。一千多年以前,董遇与其学生在史书《三国志》中的一段提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董遇对慕名前来拜师的学生并不急于传授学识和道理,而是劝求学者阅读每篇文章百遍,但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呢?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三余”时间来读书,不就好办了吗?人生,有工作的时间、休闲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而“三余”中所蕴藏的深意,除了让我们热衷于学习,还有一些禅意在其中。
这时候,我又想到了这个年。
去年过年,我带着夫人和女儿,回到老家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乡下农村过的。我们村里的人,平时大部分人都在外面闯荡,只有不到一半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在家守着。只有过年春节时,这些拼搏在城里的人,像夜晚的鸟儿归巢一样,回家过年。不过大都是凑到一起搓麻将,斗地主,玩牌九,赌博。你想赢我的钱,我也想赢你的钱。家家户户如此。有的人家甚至开了三桌赌局,老人们一桌,中年人一桌,年轻人或者学生们一桌。学生里也是细分类,年龄相仿差不多大的凑在一起。比如小学生一桌,初中生一桌,高中生一桌,大学生一桌。我从小学就参与了这种乡村“文化”的熏陶,好像在我们老家,不会赌博玩牌会被人耻笑的,有的男人如果这个不会或不精,甚至找媳妇都困难。因为据说走未来岳丈家,第一次姑娘家都会找来亲戚陪桌打牌,如果在牌照上你反应迟钝,有时候亲事都会黄。
当然这种不良的风气和民俗也造成了一些家庭的悲剧。比如我的本家大伯父,因为他爱好赌博,婶子经常因此和他为此吵闹,打架,最后受不了,婶子上吊自杀了,留下三个孩子成了单亲家庭孩子。所以从小我对这个旧俗,既爱又恨。我的父亲也爱好这个。母亲常常因此,和他吵架。后来,慢慢长大,我越来越爱读书,对玩牌赌博收敛了不少。偶尔归乡,同学旧友亲戚亲人邀约,碍于面子,我不得不参与。
十赌九输。尤其对我这种不常玩牌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我几乎每次参与,大部分都输钱,所以之后常常懊恼,后悔不已。记得我小时候过年。我们一家人,当家的父亲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发十元的压岁钱,我们就用这个本钱,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赌博到半夜十二点多。然后从初一一直赌到十五学校开学。
上了初中后,我爱上了课外阅读,常常买一些课外书,我尝试读书,每次读了一本书,看了一本作文选,翻阅一本小说后,我的内心感觉非常愉悦。而赌博玩牌后,我常常感觉心灵空虚,情绪失落。后来我想逃离这个我不喜欢的赌博成风的环境,就想凭读书考大学走出这个小村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姐姐、父母的支持,有一天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我是我们这个小村子的第一个大学生。
后来,我又娶了城里的媳妇。岳父亦是爱好读书。他当年也是从农村考出去的,而且他考上了北京大学。所以我每次到岳父家,感觉比到自己老家,对自己的成长还有利。因为他家里有很多我爱读的书,我没有见过的书。岳父每年都去北京大学参加同学聚会,常常带回来一些校友们编辑出版的回忆录,专著等。看了之后,让我了解、学习。岳父的同学也经常来访,听说他们高中班上同学就有三个当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所以我对岳父一直崇敬不已。有时候我把他告诉我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偶尔参与投稿,几乎每次都能获奖。这让我们突然明白,文本内容的价值和影响力的奥秘。
所以,通过毕老师,我的老家,岳父家,三个家庭的故事对比,我深刻感觉一个真理。那就是: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9年2月10日20:08 至11日1:38 写于 紫云轩斋 9:51校对修改一个字
和毕义星老师在一起(夏伦稳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