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籍著名作家路遥已经去世整整30年了。30年前的1992年11月17日,饱受病痛折磨的路遥永远离开了生长于斯的陕北大地,其时他刚届不感之岁。闻此噩耗,桑梓的父老乡亲更为悲痛欲绝,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路遥早就成为了一种精神图腾, 象征着永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主体人格。路遥塑造的诸多广阔天地的青年男女,最终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达到了理想的境地。当年,路遥那部《人生》出版后被拍摄成电影反响巨大,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的人生篇章,是喜悦,还是苦涩?是成功,抑或失败?栖息在陕西之北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则恐怕更为感慨良多。恶劣的自然环境,赋予这里的乡民坚韧不拔的性格基因,他们在这片黄天厚土之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中却升腾着梦想的火焰。他们时刻企求能够突破生存的包围,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演绎精彩人生。数百年前就有一位草莽英雄不堪忍受与生俱来的重压,登高一呼揭竿而起。而路遥的作品,也都始终贯穿着包围与突破的主题。当然,即便真正天遂人愿,又会滋生崭新的痛苦的追求,爱恨情仇是人类永恒的剧目。
时下流行一句话,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诚信斯言,路遥笔下的各色人物为理想而矢志不移的钢铁意志,在任何社会都值得推崇。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更显弥足珍贵。所以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苦心构筑的人生故事,有无数的人徘徊其间,感受向上的力量。
路遥那部引起广泛关注的十多万字的小说《人生》,描绘了底层青年高加林的奋斗历程。及至终获命运之神的怜悯,云开雾散苦尽甘来,高加林成了当时人所倾慕不已的县城广播站记者。生活之舟稳定后,由于工作关系使然,他与处同一人生地平线的某佳丽渐生情愫,可是,在此前漫长而平淡的岁月里,高加林就已和同村一位纯朴的女子缔结百年盟约,他移情别恋的消息一经传出, 立时成为众矢之敌,遭到铺天盖地的斥责。时至今日,秉持传统道德戒尺的人们仍然对高加林颇多非议,其实平心而论,高加林与巧珍尚未共剪西窗烛,又恰逢与已情趣相投者,如此情况下改弦更张又何错之有?不由联想到时下的现实世界,有几多须眉早已和另一半珠联璧合共渡爱河,心中依然骚动不已,一有风吹草动,立时寻花问柳。也有人天赐良机,得以在汹涌的商海潮中脱颖而出,可是其人却已沧桑历尽春秋鼎盛,就因为聚集了过多的身外之物,即有品貌出众的豆蔻投怀送抱。更有人以爱情的名义强暴爱情、以美好的名义践踏美好,见者不以为怪,反暗叹弗如。在当下的社会,信奉数千年的礼义廉耻早被部分人众视为粪土,我们也只能再次引用黑格尔的名安慰自己说“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电影人生结尾一幕十分震撼人心,在苍苍茫茫的黄土高坡,本族长者泪流满面地责备高加林轻率的行为。确实,剧中女主角巧珍姑娘善良贤惠而又温柔可人。如今的天地依旧广阔,我不知道,是否还有这样纯美如玉的女子?
路遥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祖籍以石板享誉海内的清涧,后随叔父迁居延川县城。他始终保持着朴实谦逊的农家子弟本色,成名后的路遥言行举止思想情操一如从前, 及至弥留之际,路遥口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一碗陕北的小米稀饭。因而无论生前身后,总有人对路遥其人其文颇多微词,言塞上本苦寒偏僻之地,自古便非文学乐土, 而多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历史画卷,路遥的成功实乃侥幸胜出。对此我以为,精神产品的高下优劣绝非我辈所能洞若观火,仅就路遥全身心投入文学事业一节来阐述愚见。众所周知,为了心中不落的太阳,路遥不惜抛妻别子,背离都市的繁华,置身一个超过常人想象的恶劣处境中,用十年磨一剑的顽强毅力,征服了一坐文学的大山,一部辉煌巨著 《平凡的世界》横空出世。路遥也因此燃尽了生命之烛,面对这位扑倒在前行路上的悲壮的文学夸父,我们只能满怀崇敬之情。记得数年前读到一篇相关人生话题的文章, 文中多次引用路遥事例,并称其为“我们的路遥同志”。看后很是感动,仿佛路遥依然生活在我们中间,实际上,路遥早已成为一代陕北青年的楷模。
每次捧读上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我总是心潮澎湃。扉页上的路遥盘膝而坐,目光睿智悠远,背后是连绵的起伏的群山。在这部书的每一个章节,几乎都描绘着我们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那蜿蜒的无定河、那拱门般的窑洞、那高亢亮丽的唢呐声、那哀怨凄迷的信天游,这些长久拨动着我们敏感的心弦,并从中读出曾处于人生交叉地带的自己。路遥之前,似乎还没有人如此精到地刻画过奔腾激荡的生活洪流,感谢路遥,真实记录了一段日夜流逝的岁月。二十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其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而今一片市声喧嚣中,喜爱路遥的读者仍不乏其人。路遥的书中充沛着浓郁的黄土风味和真挚的情感,因而他的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每年的路遥忌日,人们都会通过多种形式纪念这位黄土地上走出的文化名人。
路遥不朽,路遥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