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本大书
天分之外,阅读和生活是作家写作的两个重要源泉。
提到阅读,当然是读书了。读书,可以让你安静下来,丰盈起来。由是观之,阅读应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其实,除却浩瀚的书海,现实的生活何尝不也是阅读的对象?读书,能拓宽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读生活,则能使你一路追踪,直抵内核,那里,有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和生活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用笔去反映生活,是作家的宏愿。文学的艺术不就是反映生活的艺术吗?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文学。文学是生活的投影,作家的任务就是经常熟悉生活、参与生活、品味生活,然后艺术化地再现生活。
当然,融入生活的不仅仅是作家的肉身,还有思想,而思想最为丰富的显现方式,正是跳动的、神奇的、有温度的文字。
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在于能够与时代同甘苦、共荣辱,真诚地诉说生活中的痛苦和欢乐,爱与哀愁。通过捕捉可以赋予读者想象力的海量故事,观察、表现人所未见的蛛丝马迹,写出生活的常识和逻辑,并将人性的幽微敏锐地捕捉到,最后用文字呈现出来。
作家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小说的故事也是精彩的。但真实的生活远比虚构的作品更丰富,亦更精彩,这也正是它赋予作家创作动力的源头所在。事实上,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得愈深,作品就愈富有典型性,就愈能给予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无穷的想象力。
好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可以不停地激励读者的想象。读卞之琳的《断章》,读者得到的远比34个文字要多得多。再比如《红楼梦》,多读几遍后,你会惊现,其实字里行间竟藏着另一本将“真事”隐去的、由“飞白”构成的另一本《红楼梦》。的确,一个人40岁前和40岁后去读同一本书,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读者的幸事,更是作者的本事,即对生活的深入体验、深刻了解、深切把握的本事。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乃文学的重要问题。所以,一边要倡导作家阅读书本,一边也还得督促作家审视生活。生活不是文学,但文学一定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