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军的头像

戴军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4/07
分享

当散文遭遇乡土

简单地说,以散文形式聚焦乡土题材形成的文字,我称之为乡土散文。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对故乡都是有情结的。回到故乡的那片土地,与其说是回到实际的生养之地,倒不如说是回到抽象的心理空间。为什么说久居异地的人回乡省亲,叫“寻根之旅”,因为对故乡的寻找,就是在寻找一种可以安放心灵的感觉,那里有我们生命的根。

故乡蕴藏着历史,乡土承载着回忆,而要充分表述这样的象貌和情思,散文是最好的载体之一。因清爽灵动、真挚质朴,对于曾经的乡土场景、日常生活的描写,尤其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散文再适宜不过。

莫言说过,当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更感觉到故乡跟自己是血脉相连的。对乡土散文创作而言,故乡真的是一方永恒的水土。故乡的山水、村寨、枯树、茅草、庄稼、小巷、河流、老屋,都是取之不竭的题材。

在乡土散文中,有关衣食住行、乡愁乡韵、农耕劳作、民俗民风,尤其是家乡特产、地方小吃的描写甚多。以“吃”为例,为什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因为我们在享受家乡曾经的美味时,其实也是在缓解心中无尽的乡愁。

美味如此,其它亦然。譬如,在文章中重拾犁、锄、扁担、箩筐等一件件农事器物,回忆一道道早被岁月冲淡的乡野风景,怀想飘荡在乡间里的各种吆喝声,真正留恋的还是那渐行渐远的时光。也正因为如此,乡土散文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感慨颇多的其实还是文中折射出的时代变迁,包括乡土的沟壑与裂痕、乡风的浓郁和久远、乡民的憧憬与无奈……

散文的本质是朴实的,散文的情感自然也是朴实的。乡土散文唯有用真挚的情感,方能编织出纯朴的文字,柔和、细腻、绵厚、悠长,还有温暖的慰藉和绵绵的诗意。品读这样的文字,让人觉得踏实、真切,因为这样的文字,散发出泥土芬芳的味道,迸裂出庄稼拔节的声音,掩卷长思,让人回味受益。

“枝繁叶茂仍离不开你,繁华落尽我把你找寻……魂里梦里都是你身影,铅华洗净我把你亲吻……”一首《我的老家在农村》之所以广为传唱,是因为“那里是我生命的根,那里有我牵挂的人……”乡土歌曲如此备受青睐,足以预示乡土散文没理由不被看重。况且,乡土散文还远不止于满足个人情感宣泄的需要,还兼具留存记忆、文化重建的功能,这样的意义也值得更多的写作者们,在乡土散文创作这条道路上去跋涉、探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