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堵河》的头像

《堵河》

内刊会员

散文
202003/18
分享

我与两位书坛名家的翰墨缘

¨刘宪章

 

A、杨白匋先生的一封信

杨白,名元波,初字楚玉,别署红梅馆主。1921年9月生,湖北沔阳人,著名篆刻家,曾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湖印社社长。

 

近日收拾书柜,看到封尘多年的杨白匋先生的一封信,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怀!

那是一九八七年夏日的一天,我接到县书协熊焜主席的通知,到十堰参加地区书协举办的“鄂西北首届篆刻艺术展览”开幕,期间有幸聆听了湖北省书协副主席、东湖印社社长杨白匋先生的篆刻讲座。白匋先生当时年届六十六岁,精神健朗,待人谦和友善,没一点大家的傲慢。课后对我们这些爱好者的提问都一一解答,从不懈怠。此次听课,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回竹后,我调整学习计划。为梳理各篆刻流派风格,检验自己学习效果,我创作了苏轼《赤壁怀古》篆刻组印二十方。

一九八八年三月在熊焜主席的介绍下,我挑选了十三方印稿,求老先生给予点评指教。信寄出后,心想,我一个普通爱好者,先生能回信吗?

五月初,杨老先生的来信消除了我的顾虑。是钢笔书写,但笔力健挺,透着浓浓的金石味儿。

宪章同志:

湖北省里办完首届篆刻研讨班回来,接到一大堆信,其中有你三月十一日来信,因为忙,未能即时回信,请原谅。

寄来的印稿十三方,谈谈我的看法,供参考

1、"人生如梦"朱白相间印,白文有点浮肿,朱文较好。

2、"我早生华发" "我"字造型不美,"生华发"三字所有横划都连边,造成全印板滞闷气。

3、"浪淘尽"仿小玺尚好。

4、"羽扇巾谈笑处"小篆尚好,惟字中间少了一直(应篆作      )

5、"为人师表"仿古玺,笔划软弱,缺少古玺神韵意趣。

6、"吉林印信"仿汉朱文,此印极佳。

7、"张"尚好。

8、"乱石穿空"  "空"字无此篆法。此印式及篆法,切不可继续学。

9、"故国神游","涛拍岸","求索","宪章私印","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五印都还好。

虽然你曾临过秦汉印流派印约二百方,但未收到应有的效果,建议还要多写篆字,多摹刻汉印,打下牢实的基础,多参阅名家印谱,以开扩眼界。只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你在艺术大道上,肯定是会有成就的。

请代我向熊主席问好。

进步

    杨白匋1988.5.2

从杨老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艺术大家对后学的期望。对十三方印的逐一评点,可谓谆谆教导,让我受益终生。我深深地被杨老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杨白匋老先生离开我们已二十一年,但他的精湛的印艺,治学严谨的态度,谦和的为人,深深留在我们后学的心中。

 

B、与卢中南先生的师生缘

卢中南,男,1950年生于武汉,祖籍河南济源。中国著名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顾问。

 

很早就仰慕卢中南先生的书艺和人品。多年来,先生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接触。

○一五年秋,机会终于来了,由先生主讲的书画频道四十二期楷书研修班招生开始了,我当即决定参加,并按招生要求从网上发去了我的三幅作品。很快,二天后收到了研修班通知,要我按规定的时间去京参加学习。

开班的那天是十一月二十六日上午,北京的天空,晴朗湛蓝,但很干冷。宾馆大厅内暖气融融,人声鼎沸。我一进大厅,就看到一位身高约一米八几的长者,身着军绿马夹,身板挺直,浓眉下架着一副眼镜,既有着军人风度又透出和善儒雅之风,正在观看大厅四壁上挂着学员们的作品,我想这位长者一定是卢中南先生了。

在卢老师的讲台前,我向老师作了自我介绍后,卢老师说:“哦!你发来刘洁的《登爽亭诗》楷书作品倒数第三个字,平仄上是没什么问题,但这个狎字应改成仰字就好了,字写的宽博大方,很好……”我说:“请老师多多指教。”心想,卢老师对这幅作品观察竟如此之细。

记得是第三天的课余时间,我把自己写的《二十四诗品》小楷长卷拿出来请老师点评,老师仔细看了约有十五分钟后,向同学们介绍了我的学习经过,(他看过我的简介) 并高度表扬了我,鼓励我坚持临帖创作,多参加国家级展览,并为我写的一帧小楷冊页作品题了签。

在一次学员作品点评中,先生对我的楷书四条屏作了深入点评,先生提出了我的作品更多要向精到靠近,多临古帖,丰富变化,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幅好的楷书作品,要能让人看到字字有出处,处处有变化,风格又统一,那才是高手!

老师的教诲我铭记在心。

结业后,我和老师常保持联系,老师常在短信中发来鼓励之言。

回竹山后,我将学习楷书的方法作了些调整,把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的临习作为主攻方向,认真地临习了一遍,有二千多字,并用朱笔小楷批注的形式,写出相关的资料和临习的心得体会。我把这一叠临习作品寄给卢中南老师,请他点评。

不久老师发来短信,说他看了作品,很不错,并选了五页临作,为我写了一篇介绍文章,准备发在他的博客里,征求我的意见可否能发? 欣喜之余,我被先生的谦谦君子之风所感动,一位著名的楷书大家原是如此的低调谦和,尊重每一位同道。(卢中南先生博文附后)

数日后,我收到了先生为我书房题写的"墨缘斋"斋号墨宝和临写孔庙碑册页的题签,大字厚重茂密笔墨酣畅,小楷灵动多姿,古意盎然,一派大家风范!

平時习作我常发微信求教于老师,他总是有问必答,谆谆善诱,直言不足,看到我发的小楷临帖常常予以肯定和鼓励!

学习书法是终身的追求,学习道路上能遇名师指点,尽管相遇甚晚,也算是吾生之大幸! 先生精湛的书艺,深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谦虚的为人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附:

功夫得这样下才行!

最近,我收到了2015年央视书画频道楷书研修班刘宪章学员寄来的作品。打开邮包一看,不觉深吸了一口气——好漂亮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临本!我不仅被吸引而且更被感动了。我记得他是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人,估摸也应该过半百了。在班上,他的楷书作品水平比较高、创作能力也是属于那种比较强的,而且为人也很诚恳,不张扬。研修班快结束的时候他问我,自己要怎样才能提高?我还是像对所有学员提出这样问题时的答法一样:需要临帖。但是临什么帖,我也没有具体给予他建议。学习班结束后,我们虽然还保持联系,但是快一年了,始终没有见到他的作品。

这次信中他说,寄来的是他近几个月来临习《孔子庙堂碑》册页的习作,是他的学习汇报。通过临习,他认为“此碑楷字含蓄秀雅、格调高古,乃二王正传”,是他追求的目标。自去年从北京研修班回来一直在临此碑。为了检验学习进度,还按临虞字的感觉试写了一幅启功先生诗的作品。

对于刘宪章学员的册页和创作,我想谈点个人看法。他楷书基础不错,对所临习的范帖有思考、有追求,也有个人的理解。写得不温不火,颇得虞公笔意,通篇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旁边写的朱文小楷,宽绰大方。总的看来,他的临作和创作虽然笔画尚缺精到、温润,有些线条略显纤细而少变化力度,但用笔稳重不轻佻,结构宽松有规矩,讲究法度而不随意,终是少柔媚取巧习气,多显舒朗优雅风度,耐人观赏。

能够做到这一步,着实不容易。不过,话说回来,学习书法不这样下功夫是不行的。网络上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得背后极其努力。”(见2016年6月2日《文摘报》第3版博客天地,微言大义,@顶好阅读)

因此,我想借博客这一块园地再说一句:功夫得像刘宪章学员这样下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