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光凯
母亲有差不多10个堂姐妹,她们当中有条件好的也有像我母亲一样一直生活在农村条件比较差的,也许是同病相怜吧,在我的印象中,几个条件比较差的娘姨当中,都走的比较亲近一些,幺姨就是和我母亲走的比较近的一个姨娘。
记得当时很小的时候,幺姨虽然居住的地方与我家村子有好几十公里的路程,但逢年过节幺姨还是经常来我家看望她的姐姐。每次来都会带些花生、烧酒之类自家产的东西,常年为家计奔波的母亲会因为幺姨的到来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也正是这样我对幺姨有一种特别的亲近和敬重感,每到节日便盼望幺姨能到家里来。
工作后离开家乡去了外地,因为那时候交通条件很差,逢年过节也难得与亲人相聚,幺姨就是到了我们家来看望我的母亲,我们也难得相见。只是每次回家的时候会听母亲念叨有关小姨来的一些故事。再后来母亲去世了,幺姨与我们便没有了联系。后来我也让哥哥们打探一些有关幺姨的一些境况,才知道幺姨一家因为电站移民举家去了更远的地方。
其实幺姨所搬迁的地方与我工作的小城也就是几十公里的路程,只是因为具体的地址不清楚,虽然与妻子商议有时间打听清楚幺姨住家村子,去看望下老人。终因一些繁杂的事务和自己的粗心,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后来终于通过幺姨的一个叔伯孙子,打听到了幺姨一家具体情况,听说幺姨现在家里非常困难,两个女儿远嫁到了了江苏、浙江,一个儿子也在很远的地方入赘为婿,姨夫常年瘫痪在床靠幺姨一个人照顾。唉,这个时候就是有时间去看看幺姨又能为她老人家做些什么,到时候去了可能给老人带来是更多的伤心和为难,每每想到此,怅然中我只能深深叹息……
不曾想到我没有去看望幺姨,她老人家却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日前一个小伙子到了我的办公室,说是他的一个奶奶要找我。我问他的奶奶是谁?他说出了我幺姨的名字,当时我十分吃惊,在办公室大门口迎候我这位30多年不曾见面的姨娘。俗话说,姨娘也是娘。看到姨娘这一刻,看到她苍老的面容,心里有些酸酸的,我把幺姨请到办公室,为她老人家泡好了茶,问到了她家的境况。幺姨说,这几年就她和姨夫在家,姨夫瘫痪多年,吃喝拉撒完全靠幺姨一个人照顾。听到这里我心里有些为难,便问幺姨这次进城有什么事情,找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因为在办公室我经常接待一些说是家庭困难要上访见领导的群体。对这样群体我常常感到十分为难,他们当中有一些比较讲道理,也有一些比较十分难缠的对象,可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不是无限政府啊,你的子女不孝敬你,你与老伴关系不好,别人借你的钱还不了,或是你地里的庄稼被邻居的牛吃了等等都要找县长,可是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啊,有时候我们真的感到十分为难。
幺姨没有喝我泡好的茶,只是要了一杯白开水。她说刚刚坐车有些晕车,不能喝茶。喝了白开水之后,幺姨才有些泪光闪闪地说,唉,看到我外甥就当看到我姐姐了!接着她又说,外甥,我一个侄孙子今天搬家,进城去送个礼,找你什么事情也没有,听说你在城里上班,就过来看看你。听到此,我心里一阵阵感动,当即决定请几个小时假,陪老人到家里吃个午饭。谁知她老人家执意不肯,她说要回家去给姨夫做午饭,姨夫瘫痪在床,随时要有人照顾。说着她就要动身出门。当我把她老人家送出政府大门时,幺姨突然从衣兜里掏出几百元要送给我,幺姨说,走的匆忙,进城没有给外甥带些东西,这些钱只当是幺姨给你买些东西。
怎么可能让你幺姨老人家给我钱呢?在政府大门口反复推让,当时好多进出大门的人甚是好奇和不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老人家拿着一叠钱,硬要塞给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为了不让人误会,我匆匆跑掉了。看我突然回到办公室了,老人家只得无奈离去,当我在躲办公室看到她老人家一步一回头离开政府大门,一步步走下政府大门的台阶,后又在大门告知徘徊了很久才上了开往乡下的公交车时,此刻我心里感到十分难受。
不曾想到今天下班的时候,幺姨又请他侄孙子送来一壶香油。幺姨的这个侄孙子对我说,这香油是他的幺奶奶自己种的芝麻加工的,让我一定收下。望着这壶香油,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我们总有很多的借口疏忽了对他人、长辈的关爱,可他们总是把我们几年抑或是几十年牢牢记在心中。也许在这些并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老人中,他(她)们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也应该是我辈努力学习和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