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堵河》的头像

《堵河》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8/26
分享

故 乡

故乡

张雅屏

一直对父亲充满着深深的敬意,感激父亲把我从那个偏僻的穷山沟里带进了小城。是父亲让我有了城市户口,吃上了商品粮,接受良好的教育,让我顺风顺水地成长。考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一路都是父亲慈爱的目光相随。父亲用瘦弱的肩膀为我们姐弟俩撑起了一片天。然而,父亲终归老了,67岁的他尽管一再注意养生,但终因幼时的营养不良,青年时代的繁重体力劳动,而渐渐老去。岁月的刀子在父亲的脸上不断刻下皱纹。他的头发斑白,身子骨不再硬朗。

老家没有亲人,但是因为奶奶的坟墓还在那个山沟里,所以父母每年的清明时期,都要去给奶奶挂清明吊,烧纸钱,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腊月交大寒之前,父母仍旧要回老家祭祖。弟弟往往会陪着去,而我却一次都没有去过。我忙着自己的小日子,似乎心安理得。我仗着自己是出嫁的姑娘,一直忽略老家。前几天,弟弟说父亲身体不适,走不了,今年回老家挂清,弟弟准备陪着母亲去。我当时就愣住了:做女儿的我到底在忙些什么?忽略了这么重要的亲人!我当即对弟弟说:“什么时候走,叫上我。”弟弟把日子定在本周六,天助我也,我正好休息。

昨晚,我给父亲打电话,告诉他,我和弟弟一起回老家挂清。父亲在电话里很激动,嘴里不停地说:“好,好,女儿下城里来27年了,从来没有回去过,回去看看,看看小时候的家……”我似乎有些激动,出发的前夜,老是被梦惊醒。当天很早就起床了,住在一个院子里的父亲打来电话,声音里充满着温情和喜悦,喊我去吃早饭,说:“老家远,要步行几小时,吃炒花饭,免得路上饿……”顿时,我的喉咙哽咽了。这就是父爱,任何时候都宽容着儿女,为儿女着想,总是让我们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尽可能不打扰我们,远远的注视着我们,关心着我们。而我,却一直没有认真为父母着想,总觉得他们身体蛮好的,日子过得很安稳,所以一次次忽略着他们的疲惫和落寞。

一个小时后,我们娘母仨到了集镇。母亲满街找麻木车,弟弟去和车主讨价还价,而我,似乎成了客人。此刻,我真正感觉我是出嫁了的女儿,弟弟和母亲就是一直这样关照我……一路上,母子俩和我说个不停,我们也一起回忆着小时候的事情。下了麻木车,到奶奶的坟地,还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我们就步行。我一路都很兴奋,大自然的香气扑鼻而来,满山的油菜花沁人心脾。在母亲和弟弟的介绍下,我一下子想起了老家的很多事:与儿时的伙伴一起拾麦穗、打猪草、砍柴,一幕幕在眼前晃动。行进过程中,路过我小时候读书的学校,如今已破败不堪,学校已经撤了,并到了镇上的学校;老家的土屋禁不住岁月的风蚀,已经完全倒塌,残留一堆废墟……母亲年轻时在屋后栽的银杏树如今已经是风烛残年,兜子大,树干粗,可惜不再开花结果了。

在奶奶坟前,我泪流满面。我不是忏悔这么多年没有回来看她,而是感叹如梭的时光。27年了,我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屁孩变成人到中年的女子,而老家的院子已经面目全非,几户人家孤零零地矗立着,他们大部分人都搬到集镇里去了。走了一路,我们只看到两个老人带着留守的孙子。我把带的糖果分给两个孩子,他们胆怯地看着我,腼腆,满脸通红……在那个小山村,我们娘母仨转了两个小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倘若不是蜿蜒的通村水泥路,谁会想到这里还住着人户呢?

返程的路上,父亲的电话来了,一样的絮叨,一样的关心晕车了没有。其实,和母亲分开也就几个小时,牵挂我们的仍然是他们。这就是我一直引以自豪的父母,他们年轻时互相支持,努力为子女未来创造条件;老了相敬如宾,互相搀扶,尽可能不给子女添麻烦,默默帮扶着后人……

晚上,梳洗干净,躺在宽软的大床上,白天的一幕一幕,让我生发许多感慨:父母是真的老了,他们需要子女时常嘘寒问暖;我们做子女的理应隔三岔五回家聚聚,听听父母的唠叨,陪他们说说话。

大 姨

大姨是母亲最亲的姐姐,大母亲3岁。她从小失去双亲,娘家兄弟也远隔千里之外,因此和母亲最亲。大姨47岁开始守寡,然后两个儿子相继成家,她就轮流带孙女,一刻不得闲。大姨没有女儿,视我为己出。我也很喜欢大姨。十几年前,在她生活的那座城市的3年读书岁月,至今让我难忘。我常常为此回忆并幸福着。那几年,我每个周末都会花5角钱,坐十几站的公共汽车去她家改善伙食,顺便洗澡。大姨总是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她也会和我絮叨着她儿子的调皮,感叹如何的没有福气,没有生到女儿(一个表哥比我大一岁,一个表弟比我小一岁,都特淘气,逃学,扒火车)。大姨在一个果园里干农活,每次临走时,不管再忙,她总是把我送到公共汽车站,偷偷地给我塞10元钱,还给我包里塞几根火腿肠,目送我挤上公共汽车。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牵挂大姨,经常去看她,听她唠嗑,和她说私房话。并经常安慰她,给她许诺:我就是你女儿,我会孝敬你。

昨天,大姨专程从襄阳小儿子家赶来,恭喜我弟弟得儿子。她坐了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晕得不行。见到大姨的那一刻,我的那股亲热劲儿,连我的女儿都嫉妒了,她说:“妈妈,看你高兴的!”我孩子般地抱着大姨,拉着她的手,从上到下打量她,扯她的白头发,摸她依然光滑的脸,说:“大姨,你更年轻了,长胖了。”大姨笑了。

晚上,我把大姨接到我家,让她睡我女儿的床。我为大姨换了干净的被褥,让她睡个踏实的好觉。清晨,因为单位有事情,我起了个大早。转到里屋,我看到孩子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我看到外面一堆衣服不见了,卫生间里的水在哗哗地响。我就喊大姨,却听到她在卫生间答应。走近一看,大姨正在搓衣服,我鼻子一酸,眼泪刷刷地流了出来……我连忙说:“别洗了啊,大姨,有全自动洗衣机呢!”大姨却说:“上了年纪早晨睡不着,又怕影响你们休息,我就把门关着,把你们的衣服给洗洗。”想必大姨在她儿子家也是天天如此辛劳!

大姨一生操劳,晚年还如此闲不住,让我想起了求学时代大姨对我的帮助。所以,我决定,今晚我一定不上网,不看电视,我要和大姨好好唠嗑,听她说和儿媳妇不便说的话。同时,我暗暗许诺,带大姨和妈妈去新疆会见她们的亲人,了却她们50年的心愿。

菜 女

几乎每天都要忙里偷闲上上网,看看自己收听的微博。看着看着就乐了,乐着乐着就想敲击一下键盘,美丽的信纸给了我写日志的冲动,但我明白自己毅力不足,怕坚持不了多久。刚刚看了冯小刚的微博,偷笑半天,其实真实的生活总是充满着许多乐趣的。名人也是如此。看到冯导发的关于做饭的一条,顿时激起了我的灵感!“其实会做饭是一挺美的事,招人待见。张罗饭局,陆续来的朋友都聚在厨房海聊,那种热闹和亲切会弥漫在每人的心头。等菜上得差不多了,大家就开始催做饭的人:行了,差不多了,够了,别忙活了,就等你丫上桌端杯子了。这时你就可以扎着油手接过杯子说:走一杯走一杯,你们先喝着就差一汤了。心里那叫美。” 这种描述道出了我一直想说而又表达不出来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结婚二十几年了,我练就了一手饭菜,总结起来,其实许多事情都是被逼无奈,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从不习惯到习惯,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顺应社会和潮流。这些道理,说起来有些说教成分,但事实的确如此!当初20岁的我被分配到乡镇财政所工作,去堵河洗菜,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在寒冷的冬天,到处都上冻了,我总是要摔上几跤,屁股上都是泥巴,手冻得通红,脚冻得发麻!各种蔬菜中,最难洗的是山药,老滑了,先要刮皮,顺水就打漂了。我吓坏了,总怕所长尅人。帮炊事员打下手,是那个年代女职工的主要工作,学着,练着,后来就成了半个炊事员。我的一点小手艺就是那年月练就的,看来还得感谢那段沧桑岁月!言归正传,确切地说我算一个贤惠的居家女子,收拾屋子,煲汤都还在行,做得好坏与否完全取决于心情,家里收藏的菜谱有好几本,周末有时会把它们拿到厨房搞实践。家庭生活妙招也买了两大本,几乎算得上家庭生活百事通。

我喜欢在家里聚会。聚会前,我会提前认真地写张菜谱,凉菜、热菜、烫都不可少。然后,清早去市场买最早的新鲜菜,回家仔细地择菜、洗菜、切菜,对着菜单准备。时辰到了,男人打麻将,女人在厨房聊天咋乎,其乐融融。我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高帽子一戴,用老公的话说就是:锅也洗干净了,做菜的火候也掌握好了,盐味也适中了,菜的颜色也清爽了。飘扬的我眉飞色舞,也就不谦逊地自夸:应该是色、香、味俱全!尤其是飘荡在满屋子的鸡汤香气,淡淡的,甜甜的,让人备感暖心暖胃。心情好的时候,我还会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个把菜,情绪高涨时也能一口菜不吃,就着一碗热汤,洋洋洒洒陪一圈子酒,那气氛足以让我兴奋几日。

有时候也感慨,自己明明总是在叫嚣:瘦不了的总是在骚动,吃不胖的总是有恃无恐!却偏偏禁不住嘴巴,管不住胃,控制不了心情,耐不住寂寞,减肥能不难吗?

看看这么多人喜欢美食,我哪禁得住诱惑?于是乎,总是在别人夸我是才女时,不忘自我解嘲一番:我是“菜女”啵,天天进厨房也够磨练我的手艺了。想着每顿饭桌上一扫光,看着女儿高挑的个头,心里还是偷着乐,感觉还是很有成就感的。那就继续修炼,当好”菜女“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