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堵河》的头像

《堵河》

内刊会员

随笔杂谈
202204/21
分享

人 生 如 盐

任传华

疫情期间,全民宅在家中,平时很少进厨房的我也通过看抖音查百度学做美食。这天,当我把精心做好的四菜一汤端上餐桌时,儿子刚吃两口就说:“爸爸,您又将盐放多了,让您每次少放点盐,您总是记不住。”我笑着说:“不好意思,习惯使然,你爸爸就是盐业人,从事盐业工作三十五年,对盐有感情,所以不由自主地又多放了点盐,下次注意。”

在那段日子里,我的脑海中总是反复思考着盐的咸与淡,探究盐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黄帝时,仓颉造了盐字。“盐”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周礼•天官》这本书。繁写的“鹽”字是由“臣”、“人”、“卤”、“皿”四部分组成的象形文字,“臣”代表大臣,表示盐是由朝廷控制,“人”表示人力,是人工制作,“卤”代表盐水,盐的制作原料,下半部分的“皿”则是锅、碗、盆、碟之类吃饭盛菜的器具。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记载说:“天生曰卤,人生曰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咸为首。说到盐就不得不说盐的历史。盐具有独特的食用价值,盐的功能首先表现在食物的调味上,人不可一日不吃盐。人类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盐的历史,述说盐的历史就是寻求盐的无穷魅力。管子《海王篇》载:“十口之家,十口食盐,百口之家,百口食盐,饭是气,盐是力。”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五味之中,唯此不可缺。”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与土壤、空气、水、火一起构成人类生存的五大要素。盐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始终与人类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相传,在神农氏时代,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因此被后世尊称为盐业“鼻祖”。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充分利用齐国海盐资源丰富的优势,运用国家行政权力推行“官山海”政策,开创了食盐官营制度,使盐利“百倍归于上”,其所作《管子•海王篇》为百代论述盐政之祖。战国末年,著名的水利专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治水过程中采用开凿水井的办法,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井盐生产的序幕。李冰作为开凿第一口盐井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中国井盐生产的创始人。凡最易获得食盐之区或盐的产地,往往成为早期人类聚居的地区,城镇于此兴建,经济由此繁荣,社会因此而进步。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由于食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历来是国家控制的重要物资之一。在古代,盐作为物质交换的媒介,还起着货币的作用。早在唐代,就有“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之说。在古代、近代,盐税还与铁和农业一起构成国家财政的三大支柱,起着稳定经济巩固政权的作用。秦用商鞅之法,由国家征盐税。汉代的盐专卖,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办法。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笼天下盐铁”,一方面解决了抵制外族骚扰中的财政危机,另一方面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从而巩固了中央政权。唐代盐税收入占全国赋税总收入的一半。宋代实行禁榷法,包括计口授盐、计产敷盐、计税敷盐及盐附加税,严禁私煮私贩。新中国诞生以后,盐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由国家直接掌握,生产、收购、调拨分配,储备保管、批发销售,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1995年5月,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

万家厨房百味首,食盐相伴生活每一天。盐的历史和文化,盐的禀赋和功能说明了盐与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同时也给予我们无限的启示和感悟,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久远而独特的历史渊源及盐文化,吸引着我们去解读和品位,从而笑对“咸淡人生”。

人生如盐。俗话说:“三天不吃盐,两腿软如绵。”众所周知,食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日不可缺少,且无他物替代。盐作为百味之首,用在哪里都有用,不仅具有独特的食用价值,而且在工农牧渔业、医疗卫生、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因此,盐对人类至关重要。菜没盐无味,面对一桌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你可以添菜可以减菜,可丰可俭,可荤可素,可菜可汤,可炒可炖,但唯独不能缺盐。如果无盐的参与,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满桌饭菜淡然无味,难以入口。盐于舌尖百转千回,要想烹饪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盐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呱呱落地直到生命的终结,盐一直融入在每个人生活之中并渗透于人的血脉之内,伴随着人的一生,因此盐又具有共性和包容性。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之中,也应该像盐一样,既要强调个人自然属性,更要遵从社会属性。每个人都应有理想和信仰,也有目标和追求,待人处事应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善于学思践悟,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明辨是非,对事对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既不人云亦云,也不随波逐流,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问题上能够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真、善、美,弘扬主旋律,始终不忘初心,守住道德底线,做一个守住内心独有的“我”。同时,人又要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做到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包容开明,与人交往既要坦诚相待、宽厚正直、又要善于沟通,包容互谅。诸葛亮曾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要对己做到修身养性,知足常乐,对人做到关心体贴,互帮互助,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生活就会充实愉快,就少了许多苦恼和痛苦。盐是最渺小的,但又是世间最贵重的调味品,盐给人们的启示:盐虽普通却很重要,既有为,非我莫属,又无为,低调无言,不争不显,化有形于无形之中,刺激着人的味蕾,诱惑着人的胃,丰富人们的生活。

盐如人生。有一个关于盐的故事:在一个深山寺庙中,有一个小和尚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活的烦恼和日子的单调。有一天,方丈让小和尚抓来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让小和尚喝下去,接着方丈问他味道如何?小和尚喝后马上吐了出来说:“又苦又涩”。方丈笑着让小和尚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来到湖边,方丈让小和尚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他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小和尚喝了口湖水,方丈又问:“有什么味道?”小和尚说:“清爽可口”,方丈又问:“尝到咸味了吗?”小和尚说:“没有了。”然后方丈语重心长地告诉小和尚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一定的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的承受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一勺盐,倒进杯中很咸,一勺盐,倒进湖中很淡,是咸是淡,取决于心量的大小。简单的事,想多了,想深了,计较的多了,就复杂了,心就累。复杂的事,看得淡了,在意少了,就简单了,就好办了,烦恼的根源全在自己,人人皆可以看惯就是涵养,事事都觉得顺眼才是修行。“世间皆乐,苦自心生”。有事当无事,无事不找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心怀希望。心态对了,生活就顺了。“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学会调节心情,让日子过得有韵有味。盐多了咸,话多了烦,万事都在一个“度”。“度”就是分寸、尺度、界限和标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做人做事的方式态度都涉及到一个“度”字,凡事都应恰到好处,任何事都要有度的把握,超出了度的范围,事物必然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如饮酒适度,说话的技巧,开玩笑的适度,男女朋友交往的距离,处理问题的火候与节奏,办理工作的程序与方法等等,都有快与慢,多与少,先与后,严与松,深与浅,软与硬的问题。不争是争、以柔克刚、不偏不倚就是适度原理。“君子德行,其道中庸。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盐如果争功邀宠,喧宾夺主,多放就会很咸,就会使人难以下口,而少放适度有淡淡盐味,不多不少恰如其分,不与食材佳肴争功,才显得低调朴实,尽显价值与作用。《论语·先进》中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正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其实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实际上不完满才是人生。盐也包含着许多生活哲理,一个人在单位、在组织、在团队中才能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放在社会人海之中,一个人就显得很渺小,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盐只有在烹饪加工中和加入在食材或水中,才能显示其魅力,如果人单纯吃盐是难以下咽的,所以单位和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就好像是食材与盐的关系,是水和鱼的关系,团队就是水,我们每个人就是鱼。鱼是离不开水的,只有热爱单位和工作岗位,参与团队协作,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才能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时间的浩瀚长河中,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的、卑微的,甚至是转瞬即逝的,对于世界,社会和他人来说,所有的存在就如世间的一粒盐,固然重要,但必须借助平台和渠道才能彰显其价值。然而每个人又是世间唯一独有的“你”,因此在人生旅程中,在岁月长河中要展现自身的价值,彰显自我的芳华,谱写人生的乐章。

人应如盐。盐的基本形状是正六面形结晶立方体,体态“方方正正”。其实人也如盐,做人行事应该刚正不阿,正直公义。做事要方,做人要圆。“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背梁,“圆”是圆融的处事艺术和灵活的社交本领,为人处事,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既要有勇猛干练的魄力,也要有沉静蕴慧的平和,不为感情所左右,不为外界所困扰。《菜根谭》中说:“悠长之趣,不得于浓酽,而行于啜菽饮水。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故知味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所谓浓处味短,淡中趣长,适度为佳,道法自然。“知事少时烦忧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人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保留纯真本性,有一颗平常心才会过洒洒脱脱的快乐生活。同时,做人处事应深思熟虑,举措适度。但人更可贵的是真诚、是纯朴、是爽直,也应多一些狂放豪迈之气,既需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也要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盐品质纯净,洁白无瑕,一尘不染,人也应追求仁爱纯净的心灵,做到宽容善良和表里如一。在新冠疫情来临之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医务工作者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惧艰险,踊跃参战,冒着生命危险选择战斗在一线,白衣执甲、挺身而出、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与死神和病魔抗争,白衣天使们是光明的使者,体现了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也展现盐的圣洁的品质和舍身奉献的精神。细细品味盐的特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以启迪。盐有形,那是它呈现在人们面前时的形象,而一旦它投入到火热沸腾的生活之中,彰显其价值时就润物无声。当人们在享受美味佳肴时,盐已化有形为无形了,盐在舍身奉献为美食添彩之时已悄然完成它的使命。《后汉书》中说:“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价值思想,既有雄心壮志,也有小小心愿,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因此在思想道德上讲究“仁、义、礼、智、信”,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既懂得感恩,又传递仁爱。在行为上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脚踏实地的态度,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服务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坚定的恒心和毅力,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自己人生的华美乐章。

盐中乾坤大。盐的成长历程要经受高温高热的熬制和采卤、蒸发、脱水、净化、干燥、结晶、加碘等诸多工艺才能成为餐桌上的调味品。人的一生成长也需要经历岁月的磨难和生活的历练,要历经酸甜苦辣的过程和岁月的锻造。“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志图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却有着无数的挫折和艰辛,顺境往往使人安逸享乐,逆境却使人深刻地认识自己。磨难造就人才,挫折升华人生,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会登上顶峰看到美丽的风景。盐具有防腐功能,既能杀菌、除垢、消毒,也能腌制保鲜,还可以祛腥除异味,能够抑制微生物细菌的生长繁殖活动,还能帮人们愈合伤口,盐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能防止食物腐烂变质,盐的防腐保鲜作用也是稳定和恒久的象征,同时也给人启予警示。古语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节失守、大节难保”。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要加强品德修养,抵制不良欲望,坚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做到尚俭戒奢、洁身自好,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面对清苦要坦然,面对清贫要看淡。《菜根谭》说:“至人只是常”。平凡才是生活的底色。陶渊明辞官归隐,回归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之余,写文赋诗,日子过得逍遥自在。记得五年前我到河南省内乡县衙游览时曾见一副匾联:“忙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楹联写得十分绝妙生动,联意隽永。其实人生就像一朵花,淡淡的开,淡淡的谢,让生活去繁就简,看淡功名利禄,快乐开心每一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我很平凡,但却引以为傲。

心素如简诸事淡,人生如盐本味咸。盐是生命之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盐与火、水一样,都是生命的最原始、最神圣的构成元素”。人类与盐相遇是味觉的享受和舌尖的狂欢,因为盐的相伴,生活才会有滋有味。想象一下:世界上如果没有盐,人类将无法生存,不仅仅是人类,动物和植物也一样离不开盐。“人体缺盐,轻则乏力,重则成疾”。这将会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因此盐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无法替代。假如盐失去了咸味,就没有价值。人也如此,人是最高级动物,有属于自己的本性和原则。盐若失去咸味不能称为“盐”,人若失去天良不能称为人。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到坚韧不拔,不辱使命的苏武,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等无数仁人志士和名人先贤都体现了心系天下,忠贞爱国、忧国忧民、为民请命、胸怀苍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所以名垂史册,世代传颂。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只有存天良、顺天理、合法度、守本心、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有原则底线,遵从本心,保持本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才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人生如盐,有咸有淡。盐如人生,其味无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