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堵河》的头像

《堵河》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4/28
分享

忆 母 亲

石从国

母亲一生勤劳善良,孝顺能干,为人谦和,正直无私。母亲不仅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的母亲1941年2月出生于宝丰镇九里岗,17岁的时候嫁到黄栗一个名叫戴家沟的小地方。母亲的大姐23岁生下我的表哥后因病去世了,后来我大姑姑嫁给了我母亲的姐夫,成了我表哥的后妈,那时我母亲只有12岁。表哥不到一岁失去了妈妈,受大人的指派,我母亲便隔三差五地去照看我的表哥,慢慢地也就同情起我的表哥。表哥一天天长大,考虑表哥与后妈的成长相处,我姑父就做媒让我的母亲嫁给我的父亲,这样我大姑姑可以对我表哥像亲生的一样,我的母亲关照我表哥也方便一些。我的母亲就这样毫无怨言地带着“亲上加亲”的特殊任务嫁到了石家。

父亲在12岁时永远地失去了我的爷爷,与奶奶一起拉扯着脚下的3个姊妹艰难地长大。母亲的到来无疑给自己稚嫩的肩膀增加了沉重的担子,也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听母亲讲,她来到我们家,奶奶特别高兴,像待自己亲闺女一样对待我的母亲。奶奶手把手地教我的母亲如何做人,如何操持家务,织布纺线,缝衣做鞋,打柴烧饭,种菜喂猪,样样都教,样样都学。母亲也很聪明和乖巧,学什么都快,什么都愿学。夫妻俩一直帮衬着奶奶,直到二叔、幺叔成家,幺姑出嫁,才分开单独过。奶奶跟着幺叔过,直到1987年去世。奶奶在重病去世前一直念叨着我的母亲嫁到石家,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累,最听话,最孝顺,最让她放得下心。

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父亲常年被大队和公社抽去辗转乡里乡外搞水库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年中多数时间不着家,是母亲带着我们姊妹五个,靠着大的带小的,艰难地过日子。如果没有母亲的勤劳付出,我们姐弟几个能不能长大成人恐怕也是个问号。母亲跟我讲,由于奶奶名下的孙子多,照看不过来,有时母亲就把大姐带到干活的地里,放在地沟边的视野范围内,中途休息时就去挪个地方,并叮嘱她不能乱跑,还说一些吓唬的话,这样大姐就不敢乱跑,母亲也能安心干活。大姐比我大四岁,我很小的时候,都是她脚跟脚的带着我。多数时候,她上坡干活的时候,会把我们放在家里。母亲管理我们很有一套办法,总能让我和大姐听她的叮嘱,母亲常常在中途歇息时悄悄地回来抽查我们是不是到处乱跑。往往,母亲回来总能看到我和大姐坐在大门的两个门墩上。我们姐弟俩还是没让母亲太担心,幸运的是我们姐弟俩在童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大的闪失和意外。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在我们内心深处埋下了谨小慎微的种子。大集体的时候,我家劳力少,人口多,通过父母挣的工分在年终分得的口粮远远不够我们一家糊口。母亲只有想方设法多挣工分,遇上划地块(如薅草、收割小麦、收割稻谷等)完成任务计分的活,母亲就会多领一份任务。田里打圊肥是按担计分的,母亲总能比别人打得快,打得多。家里喂猪积攒农家肥也可以挣工分,母亲每年要喂上一两头猪。她总是能抽空打猪草喂猪,及时清理打扫猪舍积攒农家肥。这样一来,可以改善生活,解决一年的吃肉吃油问题,二来猪舍积攒的农家肥也能挣很多工分。秋收季节撕包谷也能挣工分,母亲常常在晚上带着我和大姐一起去生产队仓库撕包谷挣工分,多数时候都是大半夜才肯回家。

1979年,生产队买了一头小牛需要有人喂养。队里征求各家各户的意见,谁家喂养每天按一个女劳力出全勤记8分工,谁知没有人愿意喂养,因为喂养小牛要盖牛栏,搭牛舍,造价高,关键还要有闲人放牛。母亲顾不得考虑喂养的难度,她看重的是每天的8分,毅然把小牛从生产队拉到了我们家,拴在了门前的拐枣树下,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为队长卸下了一个大包袱,也为队里解了个大围。母亲还让我们到公社去把父亲叫回来,商量盖牛舍的事。父亲有些不愿意喂这头牛,他常年不在家,担心母亲一人吃不消。母亲坚持要喂养,因为那是一个女人一天的工分呀!最终父母商量在稻场边盖了一个带晒台的牛舍,有门有窗,上边可以晒粮食,下边万一不喂牛了,还能堆放柴禾。母亲很会想办法,她找了一根很长的绳子,早上出工前把牛拴在牛草茂盛的地方,牛就可以在绳长的半径范围内自由吃草,待到中途歇工时,母亲把牛拉到附近有水的地方喝点水,又挪个地方。我们下午放学了,就一边打猪草,一边放牛,减轻母亲来回奔波之苦。母亲把这个办法叫“mi牛”,这个办法不用专人放牛,但是很费绳索,每年要置办很多。有时牛始终围着一个方向吃草,就会出现牛被缠住的时候,解起来很麻烦。也有把绳索挣断的时候,糟蹋了庄稼,母亲就会上门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不过,我们家喂养的这头小牛似乎很通人性,挣断绳索的时候多,糟蹋菜园和庄稼的时候很少。母亲很会与小牛沟通,夏天给它捉虱子,浇水降温,冬天给它铺干草,备草包儿(把黄豆包在稻谷草里做成牛过冬的草食)。几年的喂养还算顺利,基本没有出现病害,长得也很壮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牛被购买的农户拉走时,母亲很舍不得。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出工时间的灵活安排与做工方式的自主创造更激发了母亲勤劳的热情。因为乡镇合并,加之企业改革,父亲就回到家里安心耕田种地。母亲有了父亲的帮助和统筹安排,更是得心应手。母亲除了管理好土地,还想办法增产增收。把二等地种成一等地的收成,产量就起来了。把地边收拾的干干净净,能扩充的就扩充一些,田地越种越宽,面积越种越大,自然收成大幅增加,惹得邻居们都夸赞羡慕。我家还有两块大约五六亩三等以外不算产量的地,别人家这样的地都荒着,母亲却带着我们开荒整地。一家大小都在地里忙活,扯茅草,捡石头,砌石垒,那时跟母亲一起不知疲倦的干活儿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荒地开垦出来种的玉米,长势喜人,秋收产量跟一等地差不多,那一年家里边墙里墙外挂满了编成辫子的玉米,处处金黄一片,喜悦之情不言而喻。从此,母亲不再为一家老小粮食不够吃的情况担心了。

有了稳定的土地和粮食,母亲不再满足每年只喂养两头猪。为了一家老小能生活的更好,母亲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每年春季悄悄以打猪草的名义到处打探附近谁家有猪仔,又秘密购回喂养,当父亲发现已成事实,也就不好反对。后来一家大小特别是父亲尝到了喂猪的甜头,就默默支持母亲喂养生猪。记忆中,我家的猪圈里每年至少都养5头以上,除过年留一头年猪自家食用外,其余的都变卖成钱上交合同款和补贴家用。那时家里的零用钱基本都是靠卖猪、卖粮。父亲反对母亲喂猪,主要是担心母亲身体吃不消。每天母亲喂完猪收拾好都是晚上12点,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母亲很会喂猪,自己也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好办法。记忆当中几十年因病、因疫没有喂养成的不到5头。母亲总有她的一套土办法治疗生猪的一些小毛病,苏打水、生石灰、生菜油、野腊菜等都是母亲用来给生猪治病的原料。邻居家里的生猪只要有点小毛病,都会跑来问母亲,讨法子。喂养生猪,用母亲自己的话说,顺手、顺心。母亲对喂养生猪有了感情,每天不跟生猪打交道就像缺点什么似的。2005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在农村生活,也一直坚持每年喂两头猪。腊月通知我们回去帮忙宰猪时也少不了挨我们姊妹几个的“训”,但母亲心里是美滋滋的。

母亲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即使是自己的长辈和儿女也是一样,从不开口提什么要求,有问题自己解决,有困难自己克服。但是家门亲戚和左邻右舍有个什么事,母亲总会主动帮忙,尽其所能。这种善良的品质与上辈的言传身教有关。母亲一直在我耳边唠叨的一件事情,使我至今记忆清晰。据母亲回忆,1960年闹春荒,有天晚上,奶奶把母亲叫到跟前说:“小女子,听说现在到处饿死人,不知道你娘家啥情况,这几个红薯蛋子,你明天起早点送回去,要赶在天大亮前回到家,面上弄点猪草,假装打猪草的,要是人家知道有吃的会抢的。”母亲第二天起得很早,一路小跑回到娘家,幺姨和幺舅坐在门墩上,外爷和外婆睡在床上起不来,还剩一口口气儿,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母亲赶紧洗了几个红薯切成小块儿,放在锅里煮熟,外爷一家每人吃了点儿就缓过来了。在母亲返回的途中,不时看到路上有人走着走着倒在了地上,母亲吓得一路小跑回到家里。母亲很感激奶奶,要不是奶奶安排拿点红薯及时赶回,母亲娘家的人可能都会饿死。这个事对母亲触动很大,也让母亲坚定了传承善良的信念。那一年母亲才19岁。从此以后,母亲更加注重从奶奶那里学做人,更加注重自身修炼。

母亲的举止也为我们成长植入了善良的种子。我们院子里有王家、杨家、查家、李家、储家等,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搬过来形成的小院落。母亲在她们那一茬儿算是年长的,哪家有娶媳妇儿,生孩子,老人了(老年人去世),母亲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去帮忙张罗,帮工帮厨。菜园子里有时令蔬菜瓜果都会主动采摘给人家送去,桌椅板凳、酒盅酒壶不够用的招呼别人来拿去用,从不吝啬,更不用说收人家一分钱了。特别是哪家孩子生病或有什么意外,母亲尽可能地把自己知道的土方子、土办法贡献出来,直至危急情况得到缓解才放心。平时自己种的菜有超广的,母亲都会送一些给邻里乡亲。门前的拐枣、杏子、枣子、桃子成熟了,母亲也会让我们拿一些送给乡亲们品尝。母亲对待邻居也很宽容。每每看到母亲小腿上的一块伤疤,我心里就会辣辣作疼。有一次,母亲去地里干活,经过邻居屋山头时,小腿肚子被邻居家的狗子下“冷口”咬伤,母亲自己用白酒洗,用土办法治,前前后后过了两个多月才好点,邻居还不知情。我春节回家听到母亲说起这事,责怪母亲为什么不告诉邻居被咬的情况,母亲却说也不是人家故意让狗咬你。我也就无语了。

赡养老人,母亲不等不靠。父亲是长子,弟兄3个。母亲看到院子里比奶奶年龄大的老人都置办了寿材,就跟父亲商量,买了木材,请了木匠。母亲一边在生产队出工,一边招呼木匠,把奶奶的寿方置办好。后来又做了油漆,也没让二叔、幺叔他们出一分钱。

2014年,母亲在医院查出腹腔长有脂肪肉瘤,随即做了切除手术。2017年,脂肪肉瘤复发并迅速长大,因为年岁和身体的原因,无法再次手术,到了8月份长大的肉瘤压迫膀胱,导致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小解一次,我们姊妹四个每人一个周,24小时轮流照护。特别到了晚上,我们容易睡过头,母亲就自己扶着床沿慢慢挪动下地小解。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在床边椅子上挂一个铜铃铛,母亲想小解的时候就摇一下铃铛。母亲看懂了似乎很高兴。但是我在照看的时候,晚上母亲不大用铃铛,每次都是椅子挪动的声音惊醒了我,我去看母亲时,她已经晃晃悠悠的站在了地下。我责问母亲怎么不用铃铛,母亲却说,你每天忙忙碌碌的,好累吧,你睡会儿,我自己能下来。听到这话,我眼泪夺眶而出。

母亲没上过学,只认得简单的数字和自己的名字,能背“老三篇”(《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母亲虽没文化,却有知识;虽没上学,却有教养;虽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却很懂规矩。我有时问及母亲的知识、教养和文化从何而来,母亲说小的时候外爷管教严格,礼多规矩大。到石家来,奶奶也是个“铁娘子”,也很善教,听着老一辈的教诲,慢慢学慢慢悟的。

母亲是个谚语高手,随手拈来。“忍是忍,饶是饶,忍字还比饶字高。”——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教育我们不要占小便宜,别人的东西不能要。“满灌水不响,半灌水咯铛。”——教育我们要学会谦虚,不要骄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育我们不要虚度光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育我们要注重团结友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气生财,武力不够吃。”——教育我们说话做事要讲分寸,讲和气。“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教育我们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燕子学飞禽。”——告诫我们要慎重交友。“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人比猴三年愁。”“家有三斗,不如自有一升。”“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大姐做鞋,二姐有样。”“长哥比父,长嫂比母。”等等这些谚语,一看就懂,一听就明。母亲常常根据教育时机信手拈来,渐渐地我们耳熟能详,也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

母亲爱拍古今儿,随时都有,因时制宜。多数古今儿的主题都是安全和做人的。特别是到了腊月杀年猪以后,家里储备了年货,防火防盗显得尤为重要。有几个古今儿至今难以忘怀。每到腊月,母亲就讲溜门贼的故事。有一家刚杀完年猪,就有一个贼躲在主人家柴房里,主人家下午收工天色已晚,主人家到柴房拿柴做饭时,贼就猫着腰跟着柴禾一块儿混进主人家里躲了起来。等到夜深人静,贼娃子把主人家的年猪肉收拾了一挑子,从后门逃走了。等到天亮,主人家发现肉不见时,贼已经跑得五里不见烟了。母亲告诉我们,远贼必有熟脚,腊时腊月,一定要好好招呼门,不然一年到头白做了。每到夏天,母亲就讲远近小孩儿下河洗澡被淹死的事情。每到逢年过节,有客人到我们家来,或是出去走人家,母亲都会给我们讲接人待物的礼仪常规。很多古今儿和故事,对我们教育深刻,特别是防火、防盗以及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方面,受益终身。

母亲讲礼仪,规矩多。逢年过节要说吉利话,即使偶尔没注意说漏了嘴,母亲也会打个圆场。团圆年的餐桌上,长辈给晚辈夹菜,晚辈如果不需要,不能说“不要”,要说“有了,有了”。如果不小心把勺子、碗掉在地上打碎了,母亲不会责怪,忙说“岁岁(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小孩儿嬉闹不小心弄掉了戴在头上的帽子,母亲就会用手在孩子的头上摸几下(预防感冒),然后说“孩子终于出头了”。每年初一一大早,母亲会给我们每个小孩儿准备一小挂鞭炮,出门时手持竹棍放一挂鞭炮,表示开门大吉,出行大利。过年过节不允许把饭碗端到屋外稻场上吃,更不能坐在门槛上吃饭。吃饭的时候,夹菜只能在靠近自己的那一边顺次夹菜,不可用筷子在菜盘乱翻。家里有客人,小孩子是不能上桌子的,要等到客人用餐罢了才可吃饭。客人吃饭时,小孩儿负责端菜,给客人添饭。给客人添饭,要一双手接碗,一双手递碗。吃饭时不能趴在桌子上吃,不能手掌托碗,要大拇指扣碗沿,其余四指扣碗底。吃饭要细嚼慢咽,吃稀饭不能吧唧吧唧的,吃面条不能噗噗噜噜的吸出声音来。这叫吃有吃相。

母亲不仅勤劳、善良、坚强、刚毅、能干,而且还特别信天、信地、信神、信鬼、信祖宗。她把祖祖辈辈传统文化习俗的遗产坚持了下来,并用它们和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解释和指导一些身边的奇奇怪怪的现象。母亲从不认为这是迷信,谁要是说这是迷信,母亲就会用“实例”进行“理论”,她始终认为人的生命要敬畏这些东西,甚至要敬畏天地万物。文学上把这种观念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母亲生下的第一胎是个男孩儿,后来夭折了。因此母亲对我们几个看管异常精细,对我们生病也非常敏感。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晚上睡觉,母亲发现我总是睁着眼睛,就说我有可能吓着了,要给我治。先把我的贴身衣服包上7个鸡蛋,放在蒸笼里蒸,一直把鸡蛋蒸熟。如果衣服是湿的,就是在水边上吓着的。如果衣服是干的,就是在屋里屋外吓着的。然后剥开鸡蛋看蛋黄,如果蛋黄颜色深,说明吓得狠一些。第三步就是叫骇、收骇。如果在水边吓着的,母亲就带着我到水田边,一边叫我的名字,一边在水田的出水口取一点田泥,一连要取7个田的田泥,边取边叫“***,骇着了回来哦”,我就跟着答应回来了,一直叫着回家。回到家,母亲用取得的田泥包着鸡蛋,放在红火灰里烧,一直把鸡蛋烧熟,让我把烧熟的鸡蛋剥开吃了。如果在屋里屋外吓着的,母亲会找来一些绿豆、茶叶、大米,掺合在一起,领着我一边洒着绿豆茶叶米,一遍喊着我的名字,叫“***,骇着了回来哦”,我就跟着答应回来了,一直从屋外叫到屋内。晚上睡觉,母亲还要拍着床沿叫,一连叫7声,母亲叫一声,我就答应一声。母亲说,娘叫一声应千里,小孩子受到惊吓,连叫7个晚上就会好的。

每年我们家的年猪一定要保留完整的头、蹄、尾,意味着有头有尾。腊月三十这一天,母亲会起得很早,把猪头、猪蹄、猪尾洗净煮熟,用来敬天、敬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敬财神、敬祖宗,求他们保佑全家老小来年平平安安,财源广进。整个过程肃静,程序标准,充分体现诚心的态度,很有仪式感。母亲的这种做法虽然是一辈辈的传承,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规律的尊重,对规矩的守护,对礼仪的传教。

母亲勤劳善良的品质,干练刚毅的性格,顽强拼搏的精神,敬畏自然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精神上为我们植入了勤劳善良的基因,心灵上给我们打上了敬畏自然的烙印,行动上给我们刻下了坚定顽强的警示。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强人所难,不寄人篱下;不吹捧强势,不歧视弱小;怜悯弱势,同情弱者;精神向上,眼睛向下;坚持正义,维护公平。等等这些,都是母亲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